分享

七旬老人被诊断「天疱疮」后患重症肺炎,PJP和CMV感染合并存在……ICU里决定预后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meihb 2019-08-06


病例介绍

患者女,72岁。

主诉 

乏力、气短15天,加重伴发热7天。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15天左右(2019年4月30日入院)出现乏力,活动后气短,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不适。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7天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4℃,未就诊,次日出现嗜睡、活动困难,大小便失禁,急救车,测外周SPO2 最低40%,SBP 90mmHg,给予储氧面罩吸氧,SPO2 在80%左右。送入北京某家医院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PC-SIMV,FIO2 0.80,PEEP 10mmHg,SPO2 在95%左右,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抗感染,甲强龙80mg Qd抗炎,插管后出现低血压,给与间羟胺治疗。之后患者发热、氧合改善不明显,5月2日查(入院第3天)「PJP核酸」阳性,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3#Q6h,5月5日加用卡泊芬净治疗,Tmax 38℃,胸片示肺部病变有好转,呼吸机FIO2 降至0.6,为进一步诊治5月6日转入我院。

既往史和个人史 

既往史:半年前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头部皮肤疱疹,3月前于北大口腔医院诊断「天疱疮」,给予强的松60mg Qd口服,上述症状消失,一月余后减量至55mg,用至此次发病。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肺病等病史。无药敏史。

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T 37.1℃,P 130次/分,R 18次/分,BP 136/71(去甲肾0.2ug/kg.min)。经口气管插管,药物镇静状态,RASS评分-2分,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30BPM,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2次/分,双下肢不肿,双侧Babinski征阴性。

诊治经过

入院血气分析(FIO2 0.5):PH 7.489,PCO2 32mmHg,PO2 81.2 mmHg,SO2 96.7%,BE 0.9mmo/L,HCO3- 23.8mmol/L,LAT 1.7mmol/L,P/F:162.4

病例特点

1、老年女性,急性快速进展性病程;2、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史;3、发热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低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4、严重低氧型呼吸衰竭;5、胸片:双肺弥漫性病变,范围广,大片高密度影,心影扩大,心尖上翘,右心缘凸出;检查肺孢子菌核酸阳性。

入院诊断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免疫低下宿主肺炎

       重症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度)

       脓毒症休克

天疱疮

诊疗经过1:生命支持

1

循环

入院HR130次/分,测CVP 5cmH2O,给予白蛋白和NS适当扩容,CVP在7~8cmH2O,HR下降至100bpm,去甲肾上腺素调至0.1ug/kg.min。

监测心率、血压、CVP的动态变化、出入量、肺水、BNP、胸片;

2

呼吸支持

调至模式为BIPAP,Phigh 15cmH2O,Thigh 1.5s,滴定PEEP12cmH2O,f18次/分, PS 7cmH20,FIO2可调至 0.5。监测外周SpO2 94~97%,VT 320~380ml。逐步调低镇静药物,恢复自主呼吸。

监测SpO2、VT、R、肺顺应性变化。

诊疗经过2:入院后的初步评估

5-6床旁胸片:

问题1:PJP的诊断是否确诊?

A:肺孢子菌核酸阳性,可以明确诊断

B:不能明确诊断

PJP可以根据危险因素、典型症状、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

确诊:呼吸道分泌物中看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不能被培养,可以被染色,诊断取决于在合格标本中看到包囊或滋养体)

非HIV感染患者PJP基础疾病:

梅奥诊所的一项病例系列研究(116例连续的、PJP初发的非HIV感染者)显示:
> 91%的患者在确诊前1个月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 中位剂量30mg/d(部分仅16mg/d)
> PJP发生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12周(但25%患者≤8周)

非HIV感染PJP患者临床特点:

> 起病急,系统性症状较HIV患者少
> BALF : 病原体负荷较HIV患者低,但炎症反应重
> 较HIV患者感染更重,需住ICU比例高,MV比例高
> 病死率高(34~39%),HIV患者(6~7%)
> 最大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应用和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缺陷

临床表现:

HIV感染患者:逐渐起病;发热(80%~100%)、咳嗽(95%)、呼吸困难(95%);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寒颤、胸痛和体重减轻;约5%~10%的患者无症状;相对「惰性」。

非HIV感染患者:暴发性;呼吸衰竭;伴发热;干咳。

典型影像学图片:

病原采集方法:

什么是聚合酶链反应?是否有效?

尚未批准被用于PJP的诊断,美国和欧洲某些临床实验室使用此方法诊断PJP。
优势:可能允许使用其他样本(如口腔清洗物和鼻咽吸出物),口咽清洗物PCR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了约90%;
弊端:假阳性率,不能区分定植和疾病。

诊疗经过3:病原评估和抗感染治疗

1

患者特点

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病史,气道分泌物不多,以呼吸困难、低氧为主要表现,进展较快,双肺病变,肺孢子菌核酸阳性。

气道分泌物不多,白细胞不高,PCT、CRP升高不明显,细菌感染的特征不明显。

2

入院后支气管镜评估

气管镜:气管支气管粘膜水肿明显,发红,右侧主支气管内少量血性分泌物,无明显脓性分泌物;予留取BALF液:完善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pjp和六铵银染色,涂片查细菌、真菌、抗酸杆菌,细菌、真菌培养,Gm试验;

3

继续完善淋巴细胞亚群分类、

血G试验、CMVDNA等检测。

综上述,考虑PJP,可能合并有其他病原感染。

HIV患者PJP治疗方案选择

轻度:首选口服TMP-SMX;替代甲氧苄啶-氨苯砜、克林霉素-伯氨喹或阿托伐醌;不需要皮质类固醇。
中度:首选口服TMP-SMX;替代甲氧苄啶-氨苯砜、克林霉素-伯氨喹;需要皮质类固醇。
重度:首选静脉TMP-SMX,磺胺过敏替代静脉喷他脒;临床稳定后改予静脉克林霉素-口服伯氨喹;需要皮质类固醇。

HIV患者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案:

口服,共21日。
泼尼松40mg,一日2次,连服5日→泼尼松40mg,一日1次,连服5日→泼尼松20mg,一日1次,连服11日。

非HIV患者PJP感染中糖皮质激素应用:

非HIV PJP患者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尚无有效临床试验论证。
糖皮质激素是此类患者感染PJP的原因多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发生的,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更难控制PJP?
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否,主要看肺孢子菌引起肺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要在有效治疗PJP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

治疗方案:

问题2:是否抗CMV治疗?

A:CMV合并PJP感染的概率很大,应该经验性的治疗,同时寻找CMV感染的证据

B:PJP可以解释临床过程,治疗不必常规覆盖CMV

C:  等明确了再说

文献报道,CMV和PJP达28%~69%,并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

不能除外CMV感染,治疗方案增加注射用更昔洛韦 250mgQ12h。

诊疗经过4:合并症、并发症的防治

1.天疱疮的治疗

         甲强龙
         丙种球蛋白(20g*5d)
2.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3. 抗凝治疗(查有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4. 营养和支持治疗

诊疗经过5:初始治疗反应

体温每日高达39℃,呼吸频速,氧合指数变差,表现为对较高PEEP的依赖。

胸片好转不明显,双下肺外周带更加致密。

其他结果:

总T细胞 324.52/ul,NKT 33.28/ul,CD4+T 184.58/ul;
补体C3、C4正常,IgM 110mg/dl,IgG 786mg/dl,IgA 121 mg/dl。

BALF:涂片、细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CMV-DNA(+);肺孢子菌DNA(+);六铵银染色肺孢子菌阳性。

诊断

PJP合并CMV肺炎诊断明确

氧合不好的原因:患者基础激素量大,目前使用的激素剂量不足以应对PJP引起的炎症反应。

治疗经过6:治疗调整

治疗经过7:调整治疗后的反应

炎症指标稳中有降。

凝血功能异常给予加强抗凝和抗纤溶治疗后好转,其他脏器功能稳定,D3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循环稳定。

5-16:

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氧合指数好转,呼吸机支持力度下调、PEEP下降后呼吸状态稳定;插管后D17顺利拔管过渡到无创通气。

后期治疗和转归 

1、5月27日转出监护室,过渡到HFNC,目前FIO2 0.35,FLOW 40L/min;

2、甲强龙减至60mg 后改为口服维持;
3、复查BALF CMV和PJP转阴,磺胺药目前2#tid口服。
6-4:

总结

1、脏器功能维护是ICU的重中之重,是决定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2、非HIV免疫抑制人群中,PJP和CMV感染常合并存在,经验性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基础疾病和严重程度;

3、糖皮质激素在PJP的炎症反应中有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要基于患者发病时的基础量,不能寄希望于减少糖皮质激素「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来控制PJP。

专家介绍

李燕明

北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感染科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症;牵头承担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国自然面上项目;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参与卫计委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等。

钟雪锋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病学质量控质中心、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担任北京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呼吸危重症、呼吸支持技术。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共发表论文2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