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床前明月光”的“床”是啥意思?细数那些饱受争议的古诗名句!

 文化点心铺 2019-08-06

引言:正确理解古典诗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闹个大笑话。传播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近几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国民中也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热潮。重新认识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古风”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的流行时尚。什么“古风音乐,古风小说,古风服饰”也在网络上大火了起来。

不过,由于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很多经典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后人有意或无意地误用,意思早已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变得面目全非。例如最近网上流行的一个古风句子“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就是来自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只是,它已经与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所以,正确理解古典诗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闹个大笑话。传播古典诗词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历史上那些饱受争议的古诗名句,为一些被误解的古诗名句正正名。

一“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床”!

李白的《静夜思》,不仅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就连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都会背诵。可是对于其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错误的。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床”就是“床”!

那么,这一句中的“床”究竟是什么家具了?首先,它不是现代意义上专门用来休息和躺卧的家具。在唐代,用于睡觉休息的“床”多叫“胡床”,而且这种“胡床”有大有小,不仅仅可以用来躺,多数还用来坐,而且唐代的“床”还可以专门用来招待贵宾。例如:王维《登楼歌》中有“舍人下兮青宫,据胡床兮书空。”杜甫《树间》中有“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其次,此句中“床”目前有三种说法:1,窗的谐音,指的是“窗户”。这个意思放在诗句里还是很有意境的。诗人因思乡深夜还不能入睡,于是依靠窗望月;2,作“井栏”解。这个意思在《辞海》里有明确注释,床:“井上围栏”。在古代,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站在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思念故乡,似乎很讲得通。

3,小马扎,这种说法来自于马未都,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赞同。但是,笔者认为,如此潇洒的“诗仙”坐这样一个小马扎上,似乎显得有些滑稽。身为“谪仙人”就应该有个“仙人”的样子。端着一杯酒,站在月光下,举杯邀明月,这个“pose”远比坐在小马扎上好看!您说是不是?亲爱的读者,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美则美矣,但跟爱情无关!

这句诗是网上网友喜爱度超高的一句古诗,我也在我的粉丝评论区中经常看到。在初次看到这古诗的时候,我和很多网友一样,都是想当然地把它理解成了“年老后思念爱人,深情不改”的意思。直到有一日被一个粉丝批评了一顿后,我专门下去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原来的理解一直都是错误的。

它来自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偶作寄朗之》,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我们虽然都已经年老,记忆也减退了,但你我间那些美好的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我从未忘却。白居易这首诗无关爱情,是回忆自己与好友皇甫朗之相处的美好点滴的。

那么,皇甫朗之是谁?他是白居易的“酒友”,叫皇甫曙,字朗之,时任河南少尹。进士出身。白居易和皇甫朗之的关系在《醉吟先生传》中有记载:“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

而且,据史料记载,这个皇甫朗之还是白居易的亲家翁。有诗为证:《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慕贤入室交先定,结援通家好复成。新妇不嫌贫活计,娇孙同慰老心情。洛桥歌酒今朝散,绛路风烟几日行?欲识离群相恋意,为君扶病出都城”。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与“爱情”一点边都沾不上,不过是两个老哥们儿之间互诉衷肠,叙叙旧,扯扯淡罢了。至于后世人把它相当然地理解成“爱情”,只能说人老多情吧!

三、“贫贱夫妻百事哀”说是夫妻共患难的美好!

如果要给被滥用的古诗排个名次的话,这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恐怕是现代社会中被误解最深的一句古诗了吧。为什么?因为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它简直一语中的,直戳人心,道出了很多贫困家庭夫妻的“难言之隐”。

生活苟且,说多了都是泪。可是这一句诗作却言简意赅地就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现实生活中,很多贫贱的夫妻,确实是事事不称心!毕竟在现代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了很多东西。可是,咱们意淫归意淫,人家原创者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得尊重原创。

这首诗作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遣悲怀》的其一:“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至于元稹和妻子韦丛的经历,我在这里就不赘诉了。反正就是一部人间悲喜剧。

诚然,无论什么年代,生活贫困,经济条件不好,夫妻在生活中自然会有诸多不顺。可是,这不能成为咱们歪曲原创的理由,对不对?通过诗中所说的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去世的妻子倾诉衷肠,而不是在讲什么大道理,更不是在感叹生活多么不易。元稹只是在回想自己与妻子曾经贫贱相守共患难的日子。而今妻子已逝,回首过往种种,百事皆哀!

四、“朱门酒肉臭”不仅不“臭”,还散发着阵阵香味!

作为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的很多诗作都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充满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就像他的这首《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样,诗人笔力不凡,仅仅用了十个字就把当时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概括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十个字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不过,对于这句话,很多人认为原诗句中的“臭”是为“腐烂发臭”的意思,可以恰好跟后句中的“路有冻死骨”形成鲜明对照。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里的“臭”不仅不是“发臭难闻”的意思,反而是“香味”的意思。这两句的正确含义应该是:达官贵族的家中酒和肉发出阵阵诱人的香气,而路边却躺着很多冻死饿死的穷苦百姓。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冬天。当时诗人由长安赴奉先探亲,一路上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挨饿,缺衣少食,许多人甚至冻死在街头。而另一边呢?富贵人家笙歌燕舞,酒肉飘香。这样的场景深深震撼了诗人,于是悲愤之余,诗人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一边是酒肉飘香,一边是饿殍遍地,多么鲜明而残酷的对照啊!

五、“天子呼来不上船”不是不上船,而是不给酒喝!

“诗仙”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唐代,要论牛逼指数的话,他如果排第二,估计没人敢排第一。能让皇帝降撵相迎亲自为他调羹,能让当时宠妃亲手为他磨墨。这样的荣耀,当时的文人,谁人能及?哪怕李白一辈子没有当什么大官,单就这次经历就够他吹几辈子牛的了!

因此,李白也在当时收获了一众粉丝。大诗人杜甫就是他的一个小迷弟。为了表达对偶像的敬仰之情,杜甫创作了很多诗歌来赞美李白。在这首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就把李白夸上了天。其中描写李白醉态的诗作“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也成了流传千年的经典。

可是,很多读者在敬仰李白之余,又开始想当然地理解这句诗了。这句话被很多人意淫成了“唐玄宗叫李白登龙舟,李白很牛掰的说,不,我要成仙了。”事实上,李白牛掰是真的,但“不上船”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船”是一种酒器。这个意思在《辞海》里有记载。

关于“船”为酒具的意思,在很多诗人的作品里都有记载,例如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中就有:“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北宋长安人王谠 的《唐语林·豪爽》中也有:“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饀,乘马而去”,明代著名诗人杨慎的 《正月六日温泉晚归》诗亦有:“月似银船劝酒,星如玉弹围棋”等等。其中的“银船”都是指银制的酒具。

如此,这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解释地通了:天子召李白进宫,但却没有给李白备好美酒,于是李白就半开玩笑地说:“陛下,您难道没有听说吗,臣是酒仙啊,怎么不给我备好美酒呢?”

据史料记载,当时李白当和唐玄宗关系不错。唐玄宗不仅亲自为他调羹,还赠给他一件紫袍。他一直引以为荣,珍藏了一辈子。而唐玄宗当时也很仰慕李白的才华,是李白的一个迷弟。这种解释比较符合当时的情景。

六、到底是“落霞与孤鹜齐飞”还是“飞蛾与野鸭齐飞”?

这句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首。他年少成名,不到20岁就凭借这首骈文蜚声文坛,扬名天下。这首骈文气势恢宏,浓墨重彩,不易一字,堪称笔落惊风雨之作。当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被后人称为天才之句,当垂不朽!

那么,这句话中的“落霞”是什么意思呢?历来说法不一:1,很多人认为说“云霞”之意。2,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人给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诗句中的“落霞”是一种飞蛾,“孤鹜”是一种野鸭。这种说法来源于南宋笔记文作家吴曾的《能改斋漫录 辨霞鹜》。

他在著作中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由此,他认为王勃文中的“霞”不是云霞,而是指一种飞蛾;另外,“落霞”的“落”也不是“飘落”之意,而是与“孤”相对,是“散落、零散”之义。

3,在日本的《滕王阁序》藏本中,“孤鹜”被写成了“孤雾”。由此,一些专家认为这里的“孤鹜”应该是一种自然景观,而非“动物”。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突然冒出来一个表示动物的的词语,似乎很显突兀,也不那么对仗。

关于王勃的《滕王阁序》,历代版本都是写成“孤鹜”。唯独这版日藏本中写作“孤雾”。但是,“雾”和“鹜”读音相近,真假难辨。这本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七月,即公元707年。那么王勃的《滕王阁序》又是写于什么时候呢?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这首名作是王勃在上元二年(即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那么,这本日藏古本据王勃的《滕王阁诗序》面世时间不足32年,应该是最接近王勃原著的版本了。

对此,亲爱的读者,你是怎么认为的呢?到底是“孤鹜”还是“孤雾”?到底是“野鸭”还是“落霞”?我个人更倾向“云霞”和“孤雾”一说。试想,这么美丽的景色中,突然冒出几只跳跃着捕飞蛾的野鸭,不是太大煞风景了吗?

总而言之,古典诗歌经历了上千年的流传,因为种种原因,诸如版本的不同,汉字自身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时代政治的改变,还有天灾人祸等等原因,肯定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这是难以避免的。

再者,诗者,吟咏情性也。诗歌作为古人抒情达意的一种主要文学样式,主观性很强,要想正确理解这些古诗,需要联系很多因素。比如作者的生平经历,个人思想性格,学识水平,家庭出身背景,甚至创作诗作时的客观环境等等。

所以,正确理解古典诗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谦虚谨慎,多思考多求证。传播古典诗歌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