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阳明心学横空出世。其后不论是明代,还是在现代,阴阳心学都是影响最深的的哲学,甚至超过了论语。而且阴阳心学思想,不但在中国流传广泛、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都是不可多的经典。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的是“本心”,吾心即道。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本心”,本心实际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源。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故不必向心外求法。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王阳明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心学”由此诞生。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明灯。最为明显的就是近代两党的领导人:蒋先生和毛主席。蒋先生痴迷阳明心学,把台湾的草山命名为“阳明山”。而毛主席自青年开始,就视王阳明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一生践行,获益匪浅。两个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大的人物都是王阳明的学生,由此可见“阴阳心学”是一门较为高深的学问。 但是,较为遗憾的是,阴阳心学最终在中国没有流行开来,却在日本发扬光大起来。王阳明的学说深深影响了明代中晚期的官员、学者,后来心学流派一分为七,但“阴阳心学”到了清代就落没了,因为竟然还有人将明朝的没落归到王阳明的“阴阳心学”上。但“王学”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现在每年都有一些日本学者前来阳明洞朝圣参拜,日本三岛毅博士的一句诗“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东乡平八郎有句名言“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乃中国圣贤,其“阴阳心学”却在日本流行,难免有些墙内开花墙外香。 那么“阴阳心学”为何不能在中国盛行呢?首先是“阴阳心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非常坎坷。首先是“阴阳心学”出现的时代与理学相驳,当时朱熹理学一门独大,宋明理学认为其对心性无益,转而格物致知,“阴阳心学”的发展自然是备受打压;但当其兴盛之时又遇朝代更替,在明代暮年之时兴盛的学派,却被后人定为不详之说,满清自然不与重视,甚至在文字狱中大大迫害;而到了近代便是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争斗;随之而后又遭受迫害。“阴阳心学”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可谓艰难。 同时,王阳明缺少一个牢不可破的体系。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门下弟子的争执,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有四句教心法,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门下弟子争执分为两派,左派认为,既然心是无善无恶的,由心发出的意也是无善无恶的,那我何必去为善去恶,只按现成良知做就是了,凡是念头就是正确的。右派认为,心无善无恶,意却有善恶,所以我们必须累吐血似的为善去恶,忽略了良知的力量,由此转入理学。左派过“心”,右派过“理”,在中国的后辈之中,虽不断有人学习阴阳心学,但是能够完全继承阳明者,却是空无一人,究其原因还是阴阳心学没有成为一个体系,才会导致很多人在这条路上的偏离。 那为什么“阴阳心学”能够在日本盛行呢?阳明心学在日本受追捧的程度远超国内,那么其热爱程度究竟达到怎样的一个高度?1971年为纪念王阳明500周年专门设立阳明文库,出版《阳明大学系》12卷;1988年为纪念阳明学的传播功臣江藤树,建了江藤树纪念馆和阳明园;1997年举行国际阳明学京都会议,在京都设立阳明书院;2000年成立“阳明学研究会”创办会报《姚江》。日本出版的阳明学研究专著就高达90多种。今天在国内的修文阳明洞、王阳明墓、余姚瑞云楼等著名景点都是日本人出资维修,日本人以此表达对阳明文化的景仰。 在日本,由于明治维新,心学成了明治维新的重要学派,并为日本维新变法做出了重大贡献,梁启超也说:“日本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明朝正德年间,日本政府派桂悟了魇到中国进行交流与学习。他一接触到王阳明心学,就对心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有好几次诚恳求见王阳明,认真听其讲学,深思其中的奥秘,不厌其烦的听王阳明的授课。几十年来,桂悟了魇一直研习心学;明万历年间,桂悟了魇回到日本后传授心学。在他的传授下,中江藤树领悟了心学的精华所在,开始到处讲学,使心学在日本家喻户晓,被称为日本阳明心学的“元祖”中江藤树之后,出现了三轮执斋、佐藤一斋、大盐平八郎等心学大师。 三轮最先注解了《传习录》,这个注解本甚至早于中国本土。佐藤提出朱陆王会同的理论,从而使得日本阳明心学成为幕府之学,具有官方地位。大盐则将张载太虚说与阳明心学结合起来,发展了阳明心学,他本人甚至在阳明心学的鼓舞下,领导了大阪农民和都市贫民的起义,虽因失败而自杀,却发出倒幕运动的信号。稍后的维新志士如梁川星岩、西乡隆盛、吉田松阴等,都是阳明心学的信徒。他们以阳明心学为团结下层武士、平民的纽带和行为动力,开展倒幕和维新运动。阳明心学深刻影响了明治维新,已经是国际学界的共识。冈田武彦先生甚至认为,中国阳明心学在明亡以后,“遭到空前激烈的非难”,“然而在日本,阳明学则得到了彻底的发展”。 阳明心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五百年以来影响深远,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慢慢品味、躬身实践。 参考文献:《阳明大学系》 |
|
来自: Zhanjh1936 > 《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