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也称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们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的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而氯吡格雷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两种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等。 在适应症方面,阿司匹林既可以预防具有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者、男性超过50岁或女性绝经后等高危因素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又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复发,而氯吡格雷只能用于预防近期心肌梗死、脑卒中、外周动脉性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复发,因此,阿司匹林的适应症更加广泛。 在循证证据方面,阿司匹林延用至今已有将近50年的历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它在预防动脉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临床使用可谓有理有据,而氯吡格雷上市只有20年,循证证据不如阿司匹林充分。 那么在临床使用时,这两种药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答案毋庸置疑,当然首选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循证证据近乎完美,而且有当仁不让的价格优势,长期服用不仅预防血栓效果卓越,而且可节省医疗开支,对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如阿司匹林过敏、有活动性溃疡出血等,或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如吃阿司匹林出现无法耐受的胃肠道反应,才需要使用氯吡格雷替代。 参考文献: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氯吡格雷片说明书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10)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更新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