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多多,现状堪忧!

 教育论剑 2019-08-13

翁同龢说: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现在,中小学课外阅读活动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然而,目前在中小学课外阅读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外阅读的效果。

一、意义认识不足

许多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意义认识不足,只把课外阅读当成学生课内学习的一个补充。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把课外阅读摆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因而也就不会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树立一个大语文教学观,不要把目光和精力都集中在语文教科书上,拘囿于狭隘的小语文教学。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每学期一册的语文教材虽然很重要,但实际不过是语文学习的例引,如同数学上的例题教学。而课外阅读才是更广阔更深刻更具可持续性的语文学习。教师要在大语文观意识下,引导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获取更多的语文素养。

二、缺少时间保障

缺少时间保障是当前课外阅读面临的一个最现实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老师们细算一下,学生的课外时间其实并不多。除去课间休息,学生可用的课外时间主要有三块:一是午休时间,二是放晚学后的时间,三是双休日和假期。这三块时间看起来似乎也不少,尤其是双休日和假期这一块比较多。然而这些时间真的能属于学生自己吗?学生又真能更多地用来看课外书吗?显然不能。且不说学生有自己的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也不说有的家长还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培训班,就光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基本把这些时间占得差不多了。所谓的课外,实际上成了课内的延续,依旧是在老师的掌控之中。所以说,细算一下学生的课外时间真的不多。而没有课外时间,又何谈课外阅读?因此,给学生减负不落实到位,课外阅读就无位可落。

三、太过急功近利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一定是具有功利性的,但这种功利性却要在长期积累中才能慢慢显现,绝非短期可见。可是有的老师或学校却急功近利,学生还没读几本书,甚至于刚领到一本课外书,就被要求写读书笔记。这和刚买来小鸡崽就要它下蛋有什么两样呢?对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兴趣,而如此急功近利只会扼杀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本来就因读书少而写作能力差,因写作能力差而害怕写作。现在一听到要写读书笔记,许多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畏惧心理。当读书成了一种作业,甚至是一种负担时,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没有乐趣,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兴趣呢?还有什么持续的动力呢?兴趣没了,动力没了,还能奢望课外阅读有什么效果吗?所以老师不能急,要像喂蚕一样,只要认真挑拣肥嫩的桑叶,供蚕宝宝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吃得甜甜的、香香的、美美的,他们到时自然会吐出丝来的。至于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吐出“丝”来却不一定,一年,两年,或许更久。所以老师应该有这样的心胸:甘作养蚕妇,而不奢望成为“遍身罗绮者”!唯此,老师们才能真正做好课外阅读工作。

四、缺少习惯培养

许多老师只管学生有没有书看,看没看书,却不管学生怎么看,看得怎么样。其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控制合理的读书时间,可以有效保护视力,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选择正规的思想向上、格调高雅的读物,可以受到道德感化和情感熏陶,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习惯对于发展读书兴趣和增强读书效果也很有益。如了解作者的习惯,可以使学生增加一些文学常识;阅读内容提要和序跋的习惯,可以增加阅读兴趣和深刻理解作品内容;克服生字词的习惯,能让学生认识很多生字,理解很多生词;摘抄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许多好词好句;反思和回味的习惯,可以使学生产生感悟,形成认识,受到熏陶。

五、部分流于形式

形式化倾向是目前课外阅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应该也是最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某些学校或老师并未真正落实对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而是存在着应付的心理。部分老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之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依然抱守成规,拘囿于教材教学;或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了,但出于自身的惰性而不认真去做。于是为了应付学校或上面的检查,便搞些形式主义,贴贴标语,喊喊口号,最典型的也最隐蔽的表现在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上。由于没有落实要求,学生没有实际去读书,可是检查要看学生的读书笔记,于是有的老师就让学生从书上随便摘抄点内容,交上去应付。这种形式主义,悠闲了老师,却贻误了学生。

总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能简单要求了事,老师要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做出一番切实的努力。


精彩回放:儿子,奋斗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