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文献,学病理-乳腺血管瘤病

 binho900 2019-08-13


导读

乳腺良性血管性病变并不常见,具体包括一大类病变,如小叶周围血管瘤(perilobular hemangioma)、血管瘤(又分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复杂型(complex)、静脉型)、血管瘤病(angiomatosis)。乳腺血管瘤病罕见,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病一样,为扩张、相互沟通的血管构成。乳腺血管瘤病为良性病变,但可具有局灶侵袭性,如切除不完全也可复发。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病理专家Ginter等在《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杂志报道了一组大规模的乳腺血管瘤病病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该组病变,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

自纽约长老会医院(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和康奈尔医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病理档案中检索2000-2015年资料,检出乳腺血管瘤病病例,并收集病案中临床及流行病学相关数据。复阅HE切片,对典型区域加做免疫组化CD31、D2-40、Ki-67。

研究结果

总计检出乳腺原发血管瘤病7例,其中一例出现了局部复发,对原发肿瘤及复发肿瘤均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58岁,年龄中位数51岁。病变均为单侧,其中左侧5例,右侧3例。有1例患者发生于左侧腋窝。5例患者为可触及肿物,2例患者为MRI增强检查检出。此前均无乳腺癌或乳腺放疗病史。1例患者因乳腺钼靶检出钙化而术后发现了与钙化无关的血管瘤病。

肿瘤大小2-9cm,中位数3.1cm。6例有随访信息,随访时间2-96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5例无复发,1例出现局部复发者间隔时间为6年。 

包括腋窝肿物在内,所有病例均累及乳腺腺体组织。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扩张薄壁血管,内衬扁平内皮;这些血管结构在间质和/或脂肪组织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管腔大小不一,直径自4μm至大于50μm不等。部分病例中,病变血管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之间及周围生长,但并不进入单个小叶内间质。 

大部分病例(6/8)的脉管为淋巴管及血管表现混合的管腔,其余两例中1例仅为淋巴管表现的管腔,1例仅为血管表现的管腔。所有病例中均可见血管吻合,大部分病例(6/8)均为局灶血管吻合,有2例为广泛血管吻合。 

3例(包括复发的1例在内)可见间质慢性炎症。这3个病例中既有淋巴管表现的管腔,又有血管表现的管腔。所有病例均未见管腔内血栓或乳头状血管内皮增生。 

所有病例中均未见显著恶性特征,如内膜细胞可见核仁、内皮凸起、乳头形成、实性或梭形病灶、血湖、核分裂、坏死。

免疫组化方面,不管是血管样管腔、还是淋巴管样管腔,所有病例均弥漫表达CD31。除1例外,其余所有淋巴管样管腔同时表达D2-40;所有血管样表现的管腔D2-40均为阴性、或弱阳性。除1例Ki-67增殖指数5%外,其余病例的Ki-67增殖指数均<1%。  

图例赏析

图1. 乳腺血管瘤病。(A)低倍观,乳腺血管瘤病为大小不一的扩张管腔,显著累及纤维性间质。(B)高倍观,多个管腔内可见红细胞,部分有肌性管壁。其他管腔内充满淋巴液。管腔内衬扁平、无明显核仁的内皮细胞(插图所示)。(C)累及脂肪组织的血管瘤病,大小不一的扩张管腔,管壁无肌性结构。(D)高倍观,管腔大部分类似小静脉,内见红细胞。内皮细胞扁平(插图所示)。(E)血管瘤病中相互沟通的管腔。

图2. (A)主要由血管样管腔构成(大部分内见红细胞)、局部由淋巴管样管腔构成(箭头所示)的血管瘤病;(B)免疫组化CD31,包括淋巴管样管腔(箭头所示)在内的所有管腔内皮细胞均为阳性;(C)免疫组化D2-40,血管样管腔阴性,而淋巴管样管腔(箭头所示)阳性;(D)由淋巴管样管腔(长箭头)、血管样管腔构成(方箭头)的血管瘤病;(E)免疫组化CD31,所有管腔内皮细胞均为阳性;(F)免疫组化D2-40,淋巴管样管腔阳性(长箭头)、血管样管腔阴性(方箭头)。

图3. 血管瘤病及低级别血管瘤中的Ki-67增殖指数。(A)血管瘤病,其Ki-67增殖指数<1%(B,箭头所示);(C)低级别血管肉瘤,其Ki-67增殖指数>20%(D)。

图4. 血管瘤病及低级别血管肉瘤的生长方式比较。血管瘤病(A)及低级别血管肉瘤(B)中均可见大小不一的管腔弥漫性浸润间质;血管瘤病(C)及低级别血管肉瘤(D)中均可见浸润脂肪组织。但血管瘤病中管腔内衬上皮完全为扁平的(C中插图);低级别血管肉瘤中内皮细胞有一定程度异型性,细胞核深染明显(D中插图)。

图5. 血管瘤病中的小叶间浸润、与低级别血管肉瘤中的小叶间浸润比较。图A、B为血管瘤病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之间的间质生长,但不进入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内的间质中;而图C中为低级别血管肉瘤,浸润小叶内间质,并使得终末导管小叶单位扩张;内衬肥胖、深染的内皮,偶见核分裂(插图所示)。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