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治疗进展

 meihb 2019-08-13

本文原载于《中华内科杂志》2019年第2期

本文作者:温林芳 刘双 李梅 徐晓峰 刘羽佳 常远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由烟曲霉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慢性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目前全球ABPA的患病率为1.4~4.8/百万人口[1],而在哮喘和囊性纤维化的患者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分别为1%~2%[2]和8%~10%[3]。从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协会制定ABPA的诊断、分期标准[4]到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ABPA诊治专家共识[5],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虽然对ABPA的诊断、分期及影像学的认识已经明确,但治疗ABPA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且缺乏规范可循,现就该病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利弊及最新进展讨论如下。

ABPA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症状、改善肺部影像、预防病情复发、避免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曲霉病等并发症。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在抑制机体曲霉菌变态反应的同时清除气道内定植的曲霉菌,避免支气管及肺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01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

激素可通过抑制机体对曲霉菌抗原的变态反应,从而缓解哮喘症状、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少肺部浸润影、防止肺组织破坏和病情恶化。近30余年,激素始终是ABPA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主要药物。激素在ABPA治疗中的使用方法有口服、静脉和吸入3种方式。

1.口服激素:

目前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口服激素可有效抑制肺曲霉菌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从而改善预后[6]。虽然口服激素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充分的肯定,但目前关于口服激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仍缺乏统一标准。既往推荐在ABPA急性期使用激素的方案有2种:(1)口服泼尼松0.5 mg·kg-1·d-1,2周后改为隔日1次,6~8周后以5~10mg/2周逐渐减小用药剂量直至减停[6]。(2)口服泼尼松0.75 mg·kg-1·d-1,6周;0.5 mg·kg-1·d-1,6周;之后以5mg/6周逐渐减小药物剂量,维持总疗程6~12个月[7]。近期Agarwal等[8]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对上述两种给药方案的效果及结局进行了比较,该研究规定第(1)种给药方案为'中等剂量组',第(2)种给药方案为'高剂量组',结果显示,中等剂量组的治疗有效性与高剂量组相似,但副作用比高剂量组明显减少。虽然治疗6周后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较中等剂量组明显降低,但肺功能的改善及再次急性发作的时间2组并无明显差异。此外,少数患者对起始泼尼松0.5 mg·kg-1·d-1反应不佳,此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增加激素的使用剂量。201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建议对Ⅰ期(新发的、活动性的ABPA)和Ⅲ期(复发活动性的ABPA)患者,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5 mg·kg-1·d-1,2周;继以0.25 mg·kg-1·d-1,4~6周,之后根据病情试行减量,一般以5~10mg/2周减量,并建议采用隔日疗法[5]。综上,推荐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0.5 mg·kg-1·d-1,之后应根据患者的症状、总IgE水平、胸部影像学变化,评估是否调整激素的治疗量及治疗时间。对激素治疗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0期(临床稳定和控制良好)患者应密切随访,但如果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或免疫指标的加重,尤其对伴有黏液嵌塞或因ABPA导致肺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均应考虑激素治疗。Ⅰ期和Ⅲ期患者建议应用激素治疗;Ⅱ期(缓解期)患者是否需要激素维持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Ⅳ期(激素依赖)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口服小剂量激素,但激素剂量和疗程亦缺乏相关研究,且在应用时需考虑长期应用激素带来的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2.静脉激素:

对部分急性发作的Ⅳ期ABPA患者,口服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很难缓解患者症状,因此有研究探索了静脉激素冲击治疗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一般采用10~20 mg·kg-1·d-1×3 d,4周1次的激素冲击治疗方案,对ABPA合并囊性纤维化的Ⅳ期患者,口服激素及抗真菌治疗无效时,给予上述治疗方案,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均得到改善[9]。但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缺乏随机对照,此外在持续激素治疗6~12个月时,患者会出现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因此,目前仍缺乏大样本研究评价静脉激素治疗在ABPA患者中的应用时机及有效性。

3.吸入激素:

吸入激素在哮喘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证实,且吸入治疗利于支气管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而减少激素的全身副作用,使吸入激素治疗在哮喘治疗中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吸入激素在ABPA患者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吸入激素并不能改善ABPA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10]。近年来,有专家推荐血清型ABPA可应用吸入激素治疗,但Agarwal等[11]对21例血清型ABPA患者进行吸入高剂量激素(福莫特罗24 μg+布地奈德1 600 μg/d)治疗,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哮喘样症状均未获得完全控制,且血清IgE水平甚至出现进行性上升;而在序贯口服激素治疗6周后,19例患者的哮喘样症状完全控制,血清IgE平均下降52.6%。因此吸入激素不能作为ABPA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于口服激素减量至≤10 mg/d(泼尼松当量)的ABPA患者,联合使用吸入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口服激素用量。

02

抗真菌治疗

烟曲霉菌感染引发机体的过度免疫应答是ABPA发病的始动因素,且ABPA患者气道内长期存在烟曲霉菌定植是病情迁延及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激素主要用于ABPA急性发作期,但由于其副作用,限制了该类药物在缓解期的应用。抗曲霉菌治疗可通过降低患者气道内真菌负荷来减轻抗原刺激引发的免疫反应,缓解哮喘样症状,并减少、甚至避免激素的使用,主要适用于使用激素后仍有反复急性发作及激素依赖的患者。研究证实,抗真菌治疗可使患者血清总IgE降低、活动耐量增加、肺功能改善、激素用量减少至少50%[12]。目前应用于ABPA的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及两性霉素B,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

1.三唑类:

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中,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伊曲康唑,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200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随机双盲试验显示,给予伊曲康唑200 mg、2次/d口服联合激素组与安慰剂联合激素组比,治疗16周后(伊曲康唑疗效常需16周后才能显现),伊曲康唑联合激素组13例、安慰剂联合激素组5例ABPA患者的哮喘样症状改善,血清IgE降低,运动耐力及肺功能均提高[12]。随后该研究将伊曲康唑调整为200 mg、1次/d维持口服16周,仍可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该研究中并未纳入合并肺囊性纤维化的ABPA患者。此后又有研究证实了伊曲康唑在合并哮喘的ABPA稳定期患者中具有治疗价值[13]。值得鼓舞的是,Agarwal等[14]将单用伊曲康唑与单用激素对ABPA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该研究共纳入131例合并哮喘的ABPA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63例)和伊曲康唑组(68例),激素组为泼尼松0.5 mg·kg-1·d-1,4周;0.25 mg·kg-1·d-1,4周;0.125 mg·kg-1·d-1,4周;之后根据病情试行减量,每2周泼尼松减5 mg至停用,总疗程4个月;伊曲康唑组为伊曲康唑200 mg、2次/d,总疗程4个月。结果显示,对急性期ABPA患者,相比于单用伊曲康唑组,激素组效果更佳,但是伊曲康唑有效率也可达88%,且副作用少,建议单用伊曲康唑治疗ABPA急性期时需严密监测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目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建议,伊曲康唑的使用剂量为200 mg,2次/d,口服,疗程4~6个月;如需继续用药,可考虑减至200 mg,1次/d,口服,疗程4~6个月[5]。长期使用伊曲康唑时应常规监测药物浓度。另外,由于伊曲康唑会抑制激素在肝脏的代谢,二者联用时需注意激素的副作用。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作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生物利用度更好,不良反应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伊曲康唑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伊曲康唑副作用的合并哮喘的ABPA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治疗后68%~78%的患者哮喘症状明显改善[15]。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研究支持该类药物的应用。国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建议,伏立康唑可作为不能耐受伊曲康唑ABPA患者的替代治疗,其用法为200 mg(体重≥40 kg)、1次/12 h、口服,或100 mg(体重<40 kg)、1次/12 h、口服,疗程同伊曲康唑。关于泊沙康唑的具体用法用量,共识中暂无相关推荐。

2.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静脉剂型不良反应较多(如发热、寒战、过敏、心律失常、肝脏损伤等),限制了其在ABPA治疗中的应用。两性霉素B的雾化制剂可在气道局部达到抗真菌的有效浓度,且副作用小[16]。Proesmans等[17]对7例合并囊性纤维化的难治性或激素依赖型ABPA患者,在系统应用激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吸入两性霉素B后,6例患者可停用激素,并在12个月内无急性发作,且其中有5例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Ram等[18]采用随机分组将21例合并哮喘的ABPA患者分为吸入布地奈德联合两性霉素B组(12例)和单纯吸入布地奈德组(9例),前组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明显减少。但上述研究均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在ABPA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具体用量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外,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治疗时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03

IgE抗体

曲霉菌作为过敏原可活化机体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IgE。IgE通过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一方面使效应细胞释放促炎介质,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及黏液分泌等;另一方面促进炎性细胞的附着和浸润,级联扩大IgE生成,导致慢性炎症、气道收缩、组织损伤以及气道重塑[4,19]。ABPA的诊断标准中,血清IgE升高始终是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4,5]。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重组人源化抗IgE抗体,由人IgG组成,可通过与IgE的Cε3区域特异性结合,剂量依赖性降低游离IgE水平,同时抑制IgE与效应细胞结合,减少炎性细胞的激活和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20]。有研究证实,奥马珠单抗可改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症状及减少激素用量[21]。亦有文献报道,奥马珠单抗可改善ABPA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减少口服激素剂量[22]。Perisson等[22]对18例合并囊性纤维化、需要激素治疗的ABPA患者应用奥马珠单抗后,14例患者可减少激素用量甚至停用激素。Nové-Josserand等[23]对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合并囊性纤维化的32例ABPA患者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18例无法耐受激素副作用或激素依赖的患者中,口服激素联合奥马珠单抗治疗后,9例患者可减少激素用量,5例患者可停用激素。上述研究提示,奥马珠单抗对激素依赖及不能耐受激素并发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奥马珠单抗使用剂量需根据体重及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计算,使用方法为皮下注射,有研究建议应用的平均剂量为450(150~1 200)mg/月[23]。目前在ABPA患者中,奥马珠单抗的使用剂量尚无统一标准,但可借鉴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中的相关剂量推荐[24],每次给药剂量为75~600 mg,若剂量≤150 mg,则于一个部位皮下注射;若剂量>150 mg,则按需分1~4个部位分别皮下注射。奥马珠单抗每次给药的最大推荐剂量为600 mg,每2周1次。我国奥马珠单抗说明书中,用于计算剂量的基线血清总IgE水平的范围为30~1 500 IU/ml。患者总IgE<30 IU/ml或>1 500 IU/ml均超出奥马珠单抗适应证,不建议使用奥马珠单抗。其严重过敏反应发生频率为0.2%,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于给药后2 h以内,因此推荐前3次注射后观察2 h,3次以后注射可观察30 min[25],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奥马珠单抗治疗应至少使用12~16周以判断其有效性。此外,奥马珠单抗制剂的费用较高[23],这可能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04

支气管镜治疗

黏液痰栓形成是ABPA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黏液痰栓形成后会引起肺不张甚至是肺萎缩而加重临床症状。Khalil[26]对132例ABPA患者行气管镜治疗和传统治疗进行了对比研究,对其中78例影像学表现有高密度黏液栓和中心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在激素和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其他影像表现的54例患者仅进行传统方案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气管镜治疗组患者血清总IgE较传统治疗组明显下降,但2组患者在临床复发率上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伴有黏液嵌塞导致大气道堵塞的ABPA患者,在充分治疗3周后,如缓解不佳,可考虑行支气管镜治疗去除气道内黏液栓,改善症状和肺功能。

05

其他治疗

有文献报道,烟曲霉的代谢产物及毒素会使肥大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的维生素D受体水平下调,而维生素D受体的下调会导致辅助T细胞(Th)2产生白细胞介素(IL)-5、IL-13增多[27],进而放大相关免疫级联反应。有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4 000 IU/d,6个月)可降低合并囊性纤维化的ABPA患者烟曲霉特异性IgE抗体水平[28]。但近期的一项研究并未发现合并或不合并ABPA的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存在差异[29]。此外也有抗程序死亡蛋白-1单克隆抗体及IL-5单克隆抗体治疗ABPA的个案报道[30,31],均为ABP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对急性加重期的ABPA患者,首选激素治疗,如为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激素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单用抗真菌药物或抗IgE抗体。ABPA患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应达到最大的治疗效益及最小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每6~8周复查血清总IgE水平、胸部CT或平片、肺功能及临床症状评估。如治疗不及时会使症状进展加速及发生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对稳定期ABPA患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