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盲人按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触诊诊断学》复习指南

 等待n3yshqzq11 2019-08-14
  1. 第一单元皮肤、筋膜、肌肉、骨关节触诊操作。

  2. 细目一:皮肤触诊操作。

  3. 【要点解析】:

  4. 1.医生的手与患者的皮肤之间进行相对的缓慢摩擦运动(即通常所说的手动皮不动)。

  5. 2.进行皮肤的触诊时用力要轻巧均匀,移动速度相对缓慢。

  6. 3.医生的手温应保持常温状态,过凉或过热会引起患者皮肤产生相应的反应,掩盖实际情况。

  7. 细目二:筋膜触诊操作。

  8. 【要点解析】:

  9. 1.医生的手与患者的皮肤之间不发生相对摩擦运动(即所谓的皮动肉不动),稍加用力揉动即可感知皮下脂肪层的厚度。

  10. 2.在脂肪层的深面可触及完整的肌肉表面轮廓,这便是筋膜层的表面。

  11. 3.筋膜层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诊疗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触诊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厚度、表面张力、弹性以及有无结节、包块、条索等。

  12. 细目三:肌肉触诊操作。

  13. 【要点解析】:

  14. 1.手法的力度要由轻到重;

  15. 2.手法的作用时间要均匀徐缓;

  16. 3.肌腹、肌腱应区别对待;

  17. 4.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结合。

  18. 5.触肌肉的外形,疼痛,肌肉的紧张程度。

  19. 【要点2】肌力测定标准

  20. 【要点解析】

  21.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

  22. Ⅰ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23. Ⅱ级:肌肉收缩能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24. Ⅲ级: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25. Ⅳ级:肌肉收缩时,除能对抗地心引力外,还能对抗一定程度的阻力。

  26. Ⅴ级:肌力正常。

  27. 细目四:骨关节触诊操作。

  28. 【要点解析】:

  29. 1.透过筋膜、肌肉触骨关节。

  30. 2.浅层者直接触诊,深层者利用敲击、牵拉等间接方式检查。

  31. 3.触骨折、脱位、增生、肿瘤。

  32. 第二单元头面部触诊。

  33. 细目一:头面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34. 【要点解析】:

  35. 1.头面部轮廓的触诊:颅部;面颊;面部的肌肉。

  36. 2.头面部血管神经的触诊:

  37. (一)面神经的投影:主干出茎乳孔,经乳突的前内方,耳垂的下方,向前进入腮腺。

  38. (二)腮腺导管的投影:为鼻翼至口角间连线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中三分之一段。

  39. (三)面动脉的体表投影:自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缘的交点,经口角外侧约1厘米至内眦的连线上。

  40. (四)颏下点:为颏部最低点,常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41. (五)咬肌神经与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点: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围成的半月形区的中点。

  42. 细目二:神经系统检查。

  43. 【要点一】感觉检查

  44. 【要点解析】

  45. 1。浅感觉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

  46. 2.深感觉(本体感觉)检查:关节位置觉、震动觉。

  47. 3.皮层感觉(综合感觉)检查:形体觉(实体觉)、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

  48. 4.神经功能恢复感觉先于运动恢复,感觉依照温度、痛觉、触觉先后顺序恢复。

  49. 【要点二】反射检查

  50. 【要点解析】

  51. 1.生理反射检查:深反射和浅反射。

  52. 2.病理反射检查:霍夫曼征、巴彬斯基征(同夏道克、奥本海姆、戈登征)、髌阵挛、踝阵挛、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

  53. 3.自主神经检查:皮肤划痕试验、发汗试验、霍纳征。

  54. 4.肌肉检查:肌力分级(6级)、肌营养、肌张力。

  55. 【要点三】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定位检查

  56. 【要点解析】

  57. 1.脊髓损伤横定位:前角、侧束、后角、横贯性、半侧脊髓损伤。

  58. 2.脊髓损伤纵定位:上颈段(第1~4颈椎)、颈膨大部(第5颈椎~第1胸椎)、胸段(第2~12胸椎)、腰膨大(第1~2腰椎)、圆锥部、马尾损害。

  59. 3?上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以上)损害引起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下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及其以下)损害引起松弛性瘫痪、肌无力、肌张力减退、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60. 4.脊神经前根、后根损害的区别,周围神经干和周围神经损伤特点。

  61. 第三单元颈肩部触诊。

  62. 细目一:颈肩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63. 【要点1】颈部表面标志:

  64. 【要点解析】:

  65. (1)胸骨上窝;(二)锁骨上大窝;(三)胸锁乳突肌;(四)颈动脉结节(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五)棘突

  66. 【要点2】颈部器官的投影:

  67. 【要点解析】

  68. (一)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二)锁骨下动脉;(三)副神经;(四)神经点;(五)臂丛;(六)胸膜顶及肺尖

  69. 细目二:颈肩部触诊的临床应用。

  70. 【要点1】颈椎触诊

  71. 【要点解析】:

  72. 颈椎触诊有以下两类:(一)颈部外形触诊;(二)颈椎局部触诊。颈部外形触诊的内容:1.额面外观;2.颈椎曲度;3.颈部皮肤;4.痛点;5.包块;6.肌肉弹性。颈椎局部触诊的内容:1.椎骨的触诊;2.颈肩部肌肉的触诊。椎骨的触诊包括:(1)寰椎后结节;(2)枢椎棘突;(3)寰椎侧块;(4)枢椎横突;(5)颈3?颈7的横突。

  73. 颈肩部肌肉的触诊包括:(1)胸锁乳突肌;(2)前、中、后斜角肌;(3)肩胛提肌。

  74. 【要点2】颈椎特殊检查:

  75. 【要点解析】

  76. (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二)头部叩击试验;(三)椎间孔挤压试验;(四)Jackson压头试验;(五)深呼吸试验;(六)挺胸试验;(七)压肩试验;(八)超外展试验;(九)间歇疲动试验。

  77. (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机理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窜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医生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如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屈腕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

  78. (二)头部叩击试验: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顶,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患者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有窜痛、酸麻,则试验为阳性。

  79. (三)椎间孔挤压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医生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窄,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80. (四)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医生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加重,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81. (五)深呼吸试验:深呼吸试验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力量,然后让患者尽力抬头作深吸气,并将头转向患侧,同时下压肩部,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若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血压降低,即为阳性。说明锁骨下动脉受到挤压,同时往往疼痛加重。相反,抬高肩部,头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

  82. (六)挺胸试验:患者立正站立,挺胸,两臂后伸。此时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即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和锁骨间隙受压迫。

  83. (七)压肩试验:医生用力压迫患侧肩部,若引起或加剧该侧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则表示臂丛神经受压。主要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

  84. (八)超外展试验: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将患肢被动地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即超外展综合征。

  85. (九)间歇疲动试验:双臂平举外展90度,外旋位,令手连续做快速握拳松开动作,如患者于数秒内出现前臂疼痛,上肢因疲倦而逐渐下垂则为阳性。提示有胸廓出口综合征。

  86. 第四单元胸腹部触诊。

  87. 细目一:胸廓触诊操作。

  88. 【要点解析】:

  89. 胸廓触诊时,应注意胸壁有无皮下静脉曲张、皮肤发热(红)肿胀及肿物。皮下静脉曲张可能是;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侧支循环。皮肤发红并且肿胀多为炎症所致。对于女性患者要注意乳房检查,肝硬化、肾上腺肿瘤或性腺功能减退的男患者,乳房可呈类似女子乳房的发育。

  90. 【要点2】异常胸廓的种类

  91. 【要点解析】

  92. (一)桶状胸;(二)扁平胸;(三)鸡胸(佝偻病胸);(四)胸廓一侧性或局限性变形;(五)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

  93. 细目二:腹部一般触诊操作。

  94. 【要点解析】:

  95. (1)腹部外形触诊;(二)腹壁的紧张度;(三)压痛和反跳痛;(四)肿块;(五)水波感;(六)揉面感。

  96. 在腹部的外形触诊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腹部普遍性隆起;2.瘢痕;3.腹纹;4.腹壁静脉;5.脐的状态;6.腹部的呼吸运动;7.蠕动波;8.上腹部搏动。

  97. 细目三:腹内脏器的触诊操作。

  98. 【要点解析】:

  99. (一)腹主动脉;(二)肝下缘;(三)右肾下缘;(四)乙状结肠;(五)胃及十二指肠;(六)肠管;(七)肝脏;(八)脾脏;(九)胆囊;(十)肾脏;(十一)膀胱;(十二)疝。

  100. 第五单元腰骶部触诊。

  101. 细目一:腰骶部触诊要点的辨认。

  102. 【要点解析】:

  103. 一、表面标志;二、血管神经投影。在表面标志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棘突;(二)髂嵴和髂后上棘;(三)米氏凹;(四)骶正中嵴和骶外侧嵴;(五)骶管裂孔和骶角。

  104. 细目二:腰骶部运动范围的触诊操作。

  105. 【要点解析】:

  106. 1、屈伸运动;二、侧屈运动;三、肌肉的协调运动。屈伸运动:脊柱腰部屈曲可达60度,伸为35度;整个胸腰部屈曲可达105度,伸为60度;颈部屈曲为40度,伸为75度;整个脊柱屈曲幅度为110度,伸为140度。

  107. 测屈运动:脊柱侧屈运动发生在额状面,脊柱腰段侧屈可达20度,颈部侧屈为30度?45度,整个脊柱侧屈幅度为75度?85度。胸腰段的活动幅度虽小,但在躯干侧屈时,两者配合可使幅度显著增加并使之居主导地位。躯干侧屈开始时,与运动方向同侧的屈肌和伸肌共同收缩,但当在重力作用下完成进一步侧屈时,则需对侧的屈、伸肌收缩以控制和调节运动的速度。脊柱回旋发生在水平面。脊柱腰段回旋幅度很小,仅有5度;胸部幅度较大为35度;颈部则更大可达45度?50度,寰椎甚至可达90度;整个脊柱回旋的幅度可达或超过90度。

  108. 细目三:腰部外形的触诊操作。

  109. 【要点解析】:

  110. 外形触诊包括侧面触诊和背部触诊两大类。

  111. 侧面触诊的内容:(1)圆背畸形;(2)角状驼背畸形;(3)腰椎前凸畸形;(4)腰椎前凸度减小、变直,甚至反弓畸形。

  112. 细目四:腰部的临床触诊操作。

  113. 【要点解析】:

  114. (一)压痛点;(二)叩击痛;(三)肌肉痉挛。

  115. 在找压痛点时,重点关照以下几个点:1.棘突压痛;2.棘间压痛;3.棘突旁压痛;4.腰骶间压痛;5.腰3横突尖部压痛;6.腰背肌压痛;7.肋脊角压痛。

  116. 细目五:腰部的特殊检查操作。

  117. 【要点解析】:

  118. (一)拾物试验;(二)屈颈试验;(三)直腿抬高试验;(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五)健肢抬高试验;(六)仰卧挺腹试验;(七)Milgam征;(八)Goldthwait试验;(九)髋膝屈曲试验;(十)儿童腰部伸展试验;(十一)股神经牵拉试验;(十二)跟臀试验。

  119. (一)拾物试验:拾物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小儿弯腰活动是否受限的试验。地上放一物,嘱患儿拾起。正常时是弯腰、屈髋、半屈膝,自然协调地拾起地上之物。如有腰部疼痛性疾病,患儿则屈膝、屈髋、腰部僵直,一手撑在膝上,另一手慢慢拾起地上之物,称为拾物试验阳性。

  120. (二)屈颈试验:屈颈试验又称林纳尔(Linder)征。患者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使坐骨神经处于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作屈颈动作。正常时,下巴可触及胸骨,并且无明显不适。如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121. (三)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又称拉赛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医生一手压住其膝部,一手托住其足跟,将腿徐徐抬起。正常人腿抬高可达70度?90度,并不会引起疼痛。如在上抬过程中,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

  122. (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又称布瑞嘎(Bragard)附加试验。直腿抬高引起下肢放射痛时,将下肢降低许至刚刚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高度,尽力背屈踝关节,如再次起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能进一步证明神经根受压。

  123. (五)健肢抬高试验:健肢抬高试验又称法捷菲坦(Fajersztain)试验。患者仰卧,当健肢直腿抬高时,患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腋下型椎间盘突出或大块椎间盘突出。

  124. (六)仰卧挺腹试验:患者仰卧,双肘与足跟撑住床面,用力抬臀部和背部,出现患肢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

  125. (七)Milgam征: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同时抬高,离床约2寸,然后尽可能保持这一姿势。观察疼痛出现的时间,正常者可维持30秒钟以上无明显不适。如出现下肢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其阳性率较高,且假阳性较少。

  126. (八)Goldthwait试验: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医生一手放在患者的下腰部作触诊,另一手握住患者跟部作直腿抬髙。在抬腿过程中,首先是腘绳肌逐渐被拉紧,随之骨盆旋转,下腰段脊柱发生屈曲运动。如在腰脊柱未运动之前,患者已感觉疼痛,说明病变在腰骶关节;如疼痛发生在腰脊柱运动之后,则说明病变可能在骶髂关节。

  127. (九)髋膝屈曲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尽量屈曲。医生可一手按压双膝部,一手托住颈肩部使其胸膝尽量贴紧。如出现腰骶部疼痛,提示有腰骶关节病变。

  128. (十)儿童腰部伸展试验:医生握住患儿双侧足跟上提,正常时腰段前凸增大。如小儿腰椎有病变,竖脊肌痉挛,则腰段脊柱无活动,僵硬平直,并随臀部离开床面。

  129. (十一)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按住臀部,一手托住小腿,上抬下肢使髋关节处于过伸位。如大腿前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有腰2、3或腰3、4椎间盘突出。

  130. (十二)跟臀试验:跟臀试验又称Ely征。患者俯卧,医生握住其踝部屈曲膝关节,使足跟贴住臀部,然后使腿过伸。如大腿前部出现疼痛者,提示有腰3、4或腰2、3椎间盘突出。

  131. 细目六:骨盆触诊操作。

  132. 【要点解析】:

  133. 骨盆触诊包括:(一)骨盆力线的改变;(二)局部病变触诊。

  134. 局部病变触诊的内容:1.肿胀、窦道;2.压痛;3.肿块;4.肛门指检;5.量诊。

  135. 细目七:骨盆特殊检查操作。

  136. 【要点解析】

  137. (一)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二)“4”字试验;(三)床边试验;(四)伸髋试验;(五)斜扳试验;(六)坎贝尔试验。

  138. (一)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患者仰卧,医生两手放在患者两侧髂翼上,向中线挤压;或叫患者侧卧,医生按压上方的髂翼,称为骨盆挤压试验。

  139. 患者仰卧,医生双手交叉(亦可不交叉)放在患者两侧髂前上棘处,向外下用力下压,称为骨盆分离试验。

  140. 两个试验常同时作,意义相同。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骨盆环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141. (二)“4”字试验: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外旋,将足外踝放在健侧大腿上,两腿相交成“4”字。医生一手放在患者对侧髂翼上以固定骨盆,另一手放在患肢膝内侧向下压。正常者可将膝外侧压至床面而不出现疼痛。如在下压过程中诱发出胝髂关节处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如损伤、结核、类风湿等。

  142. (三)床边试验:床边试验又称骶體关节扭转试验、Gaenslen征。患者仰卧,患侧靠床边,使臀部稍突出,大腿能垂下床边为宜。健肢屈髋屈膝,患者双手抱健膝于胸前。医生一手按住健肢膝部稳定骨盆和脊柱,另一手按压患侧大腿使髋关节过伸。出现骶髂关节处的疼痛并向大腿放射,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143. (四)伸髋试验:伸髋试验又称Yeoman征、Gittis征。患者俯卧,患者屈膝90度。医生一手按压无痛的一侧骶髂关节以固定骨盆,手指放在患侧骶髂关节上进行触诊;另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向上提,或托住膝部向上抬,使髋关节过伸。如出现骶髂关节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144. (五)斜扳试验:斜扳试验又称唧筒柄试验。患者仰卧,患肢充分屈髋屈膝,髋内收、内旋。医生一手按住患侧肩部以固定躯干,另一手按住患侧膝部外侧向对侧推压。如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即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病变。

  145. (六)坎贝尔试验:坎贝尔试验又称Compbell征。此试验用于确定病变发生在骶髂关节还是腰骶关节。患者取站立或坐位,令其躯干前倾。若骨盆不动,躯干可以前倾,病变可能在骶髂关节;倘若病变位于腰骶关节,患者可能为骨盆和躯干同时前倾。

  146. 第六单元上肢触诊。

  147. 细目一:上肢触诊要点的辨认。

  148. 【要点解析】:

  149. 一、上肢的位置;二、上肢的轴线。

  150. 细目二:上肢运动的触诊操作。

  151. 【要点解析】:

  152. 1.肩关节牵引、肱骨头、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胛骨的被动活动检查。

  153. 2.肩关节屈伸、收展、内外旋转、上举主动运动及抗阻力肌力检查。

  154. 3.肘部屈曲、伸直、旋前、旋后、主动和被动活动检查。

  155. 4.屈肘和伸肘抗阻力肌力检查。

  156. 5.腕部屈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主动和被动运动检查。

  157. 6.腕部旋前、旋后、屈伸方向抗阻力肌力测定。

  158. 细目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触诊和动量检查操作。

  159. 【要点1】肩关节的触诊和动量操作:

  160. 【要点解析】

  161. 肩关节的触诊项目:(一)畸形;(二)肿胀;(三)萎缩;(四)痛点;(五)肩锁关节检查;(六)闻诊。

  162. 畸形的内容:1.方肩;2.垂肩。痛点的检查范围:1.肱骨结节间沟;2.肩峰下;3.肩胛骨内上角;4.三角肌区;5.喙突;6.销骨肩峰端;7.锁骨胸骨端。

  163. 闻诊的检查:1.弹响肩;2.弹响肩狎骨。弹响肩出现的位置:(1)三角肌或肱二头肌短头弹响;(2)肩袖弹响;(3)肱二头肌腱弹响。

  164. 肩关节动量检查的内容:辅助活动的可动性检查和抗阻力检查。

  165. 正常肩关节活动范围:①前屈:90度;②后伸:45度;③内收:30度?45度;④外展:90度;⑤内旋:80度?90度;⑥外旋:40度?45度;⑦上举:180度。

  166. 【要点2】肘关节的触诊和动量检查:

  167. 【要点解析】

  168. 肘关节的触诊项目:(一)畸形;(二)肿胀;(三)痛点;(四)肿块;(五)骨与关节。

  169. 畸形的内容:1.肘外翻畸形;2.肘内翻畸形;3.肘部靴形畸形;4.肘窝丰满隆凸。肿胀的内容:1.关节内肿胀;2.关节外肿胀;3.局部肿胀。压痛的内容:1.肱骨外上髁;2.肱骨内上髁;3.肘外侧;4.尺神经沟。肿块的内容:1.鹰嘴肿块;2.肘窝肿块。骨与关节的内容:1.肘后三角;2.龚饶关节间隙。

  170. 肘关节动量检查包括:(一)主动活动检查;(二)被动活动检查。

  171. 正常肘关节活动范围:①屈曲:140度?150度;②伸直:0度,可有10度?15度过伸;③旋前:60度?80度;④旋后90度。

  172. 肘部特殊试验:

  173. 1.Huter线与三角:Huter线与三角又称肘后三点与肘后三角。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位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个骨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完全屈曲时,3个骨突构成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三点位置关系保持正常;肘关节后脱位时,三点位置关系改变。

  174. 2.密尔(mill)征:密尔征又称网球肘试验。嘱患者前臂稍弯曲,手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

  175. 3.柯生(cozen)试验:患者伸肘、伸腕,并握拳。医生用一手固定其前臂,另一手握住患者拳头,使其屈腕,与患者伸腕动作相对抗。此时,如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为阳性。其意义同密耳尔征,且阳性率更高。

  176. 4.肘关节外翻挤压试验:肘关节伸直位,医生一手抵住肘关节外侧,使肘关节被动外翻。如有疼痛,即为阳性。见于桡骨小头骨折。

  177. 5.前臂屈肌紧张试验:患者伸肘,握拳,手背贴在桌上。医生压住其拳的掌侧面,以对抗其屈指和屈腕,使前臂屈肌群紧张。此时,如内上深处疼痛,即为阳性。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178. 【要点3】腕关节的触诊操作和动量检查

  179. 【要点解析】

  180. 腕关节的触诊项目:(一)畸形;(二)肿胀;(三)肌萎缩;(四)压痛;(五)肿块;(六)闻诊。畸形的内容:1.餐叉畸形;2.枪刺畸形;3.腕下垂。肿胀的内容:1.腕关节梭形肿胀;2.鼻烟窝肿胀;3.腕背纵行肿胀;4.腕前正中肿胀;5.腕背尺侧及腕尺侧肿胀。肌萎缩的内容:(1)臂伸面的肌群萎缩;(2)臂屈面的肌群萎缩;(3)前臂肌群萎缩。

  181. 压痛的内容:1.鼻烟窝压痛;2.腕背正中压痛;3.尺骨小头部压痛;4.桡骨茎突部压痛;5.腕环形压痛;6.叩击痛。文诊的内容:1.前臂部捻发音;2.腕部的“咯咯”声。

  182. 腕关节的动量检查包括:腕关节运动和肌肉检查。

  183. 正常腕关节活动范围:①背伸:35度?60度。②掌屈:50度?60度。③尺偏:(向尺侧倾斜)约30度?40度。④桡偏:(向桡侧倾斜)约25度?30度。

  184. 腕部特殊试验

  185. 1.Ecoff征:患者握拳,拇指在其余四指之下,使腕关节做被动尺偏,桡骨茎突处疼痛为阳性。见于桡骨茎突腱鞘炎。

  186. 2.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于中立位,并被动向尺侧偏斜并挤压,下桡尺关节疼痛,即为阳性。见于三角软骨盘损伤、尺骨茎突骨折。

  187. 3.前臂直尺试验:腕与指皆伸直,以前臂内侧和掌内侧缘放在桌上或直尺上,小指内侧缘和肱骨内上髁与桌面(或直尺)接触。正常时,尺骨茎突不能同时与桌面(或直尺)接触。如患者的尺骨茎突也同时与桌面(或直尺)接触,即为试验阳性。可见于科雷骨折。

  188. 4.芬斯蒂夫(Finstever)征:患手握拳时,其第3掌骨头“缩短”呈凹陷,即为阳性,提示有月骨脱位或骨折存在。

  189. 5.屈腕试验:腕关节掌屈90度,40秒后患手桡侧3个半手指出现感觉异常、麻木或划痛等症状或上述症状加重者,属阳性。常提示有正中神经受压,多见于腕管综合征。

  190. 第七单元下肢触诊。

  191. 细目一:下肢运动的触诊操作。

  192. 【要点解析】:

  193. 1.髋关节收展、屈伸、旋转运动及抗阻力肌力检查。

  194. 2.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检查,屈伸抗阻力肌力检查。

  195. 3.大腿、膝关节、小腿周径测量,膝关节外翻角测量,小腿长度测量。

  196. 细目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试验操作。

  197. 【要点解析】:

  198. 髋关节的触诊包括:(一)畸形;(二)压痛;(三)肿块;(四)叩击痛;(五)闻诊。畸形的内容:1.腰椎前凸畸形;2.骨盆倾斜和腰椎侧凸畸形。

  199. 髋关节的动量检查包括:髋关节运动和肌肉检查。

  200. 正常髋关节运动范围:①屈曲:伸膝90度,屈膝135度?145度;②伸直:0度,过伸:15度?30度;③内收:20度?30度,外展:30度?45度;④内旋:30度?40度,外旋:40度?50度。

  201. 髋部特殊试验

  202. (一)屈髋挛缩试验:屈髋挛缩试验又称托马斯(Thomas)征。患者仰卧,健侧髋关节尽量屈曲,大腿靠近腹壁,使腰椎紧贴床上,再嘱患者伸直患肢。若不能将患肢平放于床面或患肢平放床上时腰椎离开床面,出现代偿性腰椎前凸即为阳性,说明该髋有屈曲畸形。患肢大腿与床面所成角度,即为髋关节屈曲畸形之角度。

  203. (二)单腿独立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又称屈登伦堡(Trendelenburg)试验。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及臀皱襞上升,即为阴性。再用患肢独立,健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提示髋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

  204. (三)髂、坐骨结节连线:髂、坐骨结节连线又称内拉通(Neleton)线。在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最突出部之间做一直线,当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屈髋90度?120度,或当患者仰卧,屈髋45度位时,正常情况下,该连线应经过大粗隆顶端,或大粗隆顶端最多不超过该连线1厘米。超过1厘米时,表示大粗隆已上移。

  205. (四)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又称布瑞安(Bryant)三角。患者仰卧位,自體前上棘向床面做垂线,再经大粗隆顶点做一水平线,两线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在正常成人约5厘米。若再将大粗隆顶点与髂前上棘做一直线,使上述3条线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若直角两边等长(等腰三角形),则为正常。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向上、向下移位,则水平距离较健侧增长、缩短或三角形两直角边不等长。

  206. (五)休马克(Sc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点: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中立位,在两大粗隆顶端与髂前上棘之间各做一直线,并向腹壁延长,此线称休马克线。正常情况下,两延长线交点应在脐部或脐上,该交点即为卡普兰点。如交点下移至脐下中线旁,则提示一侧大粗隆上移,说明股骨头、颈有缩短性病变。

  207. (六)掌跟试验:患者仰位,患肢伸直,医生用伸直的手掌托起患肢足跟,若足发生外旋,即为阳性。在有无嵌入的股骨颈骨折和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常因骨折外旋肌的牵拉作用使足发生外旋畸形。

  208. (七)望远镜征:望远镜征又称套叠试验。此为检测髋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检查。患儿仰卧位,医生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大腿做来回推拉动作。若察觉有轴动或见大粗隆随推拉上下移动,即为阳性。

  209. (八)艾利(Allis)征:患者仰卧位,两髋及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行放于床面观察。若两膝不等高,即为阳性。提示有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胫骨中任一骨的短缩。

  210. (九)髂胫束紧张试验:髂胫束紧张试验又称欧伯(Ober)试验。患者健侧侧卧位,屈曲髋关节,以消除腰椎前凸。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髋部并屈膝90度;然后外展患侧大腿,同时伸直,使与躯干处于同一直线。正常时迅速松手,则因阔筋膜张肌收缩,肢体稍上举后便渐次坠落。若患肢仍可被动地维持于外展位,或强行内收时则引起腰椎向患侧侧凸,即为阳性,表明髂胫束有挛缩。

  211. (十)蛙式试验:蛙式试验又称双髋外展试验。婴儿平卧于检查床上,医生用手支持两侧膝部。先将双髋、膝屈曲至90度,然后再将两髋关节外展、外旋各90度。正常婴儿,双膝外侧应能触及桌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出现外展受限或膝部不能触及桌面,称蛙式试验阳性。

  212. 膝关节的触诊:

  213. 膝关节的触诊包括:(一)畸形;(二)肿胀;(三)肌萎缩;(四)痛点;(五)肿块;(六)膝部游离体;(七)滑膜增厚;(八)弹响声;(九)粗糙的摩擦声;(十)血管杂音。

  214. 膝关节的动量检查包括:膝关节的运动和肌肉检查。

  215. 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1)伸直:为0度,可有5度?10度的过伸。(2)屈曲:120度?150度。(3)旋转:屈膝时内旋10度,外旋20度。

  216. 膝关节的特殊试验

  217. (一)浮髌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完全放松,使髌骨能随意向两旁推动。医生一手加压髌上囊,驱使积液进入关节腔;另一手食指尖轻柔而快速地点压髌骨。若能感到髌骨在被指尖点压下,不断碰撞股骨髁,立即弹回,浮髌试验即为阳性。关节积液量一般超过10毫升,即可呈现浮髌现象。

  218. (二)髌骨摩擦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肌肉放松。医生一手握踝上,另一手置于髌骨上轻握膝部。医生将膝关节和髋关节作被动伸屈活动时,若听到或感到一种如车轮在沙地上滚过的声音或感觉——较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即为髌骨摩擦试验阳性。阳性表示髌骨软骨面退行性变。

  219. (三)关节分离试验:关节分离试验又称侧方挤压或侧副韧带紧张试验或波勒(Bohler)征。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握患肢踝上部,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对抗性地将膝向内或向外推顶,使内或外侧副韧带紧张。若在膝内或外侧产生疼痛或小腿异常摆动,即为阳性。阳性表示侧副韧带松弛或断裂。

  220. (四)抽屉试验:抽屉试验又称德韦尔(Drawer)试验。患者仰卧,患肢屈膝约80度。医生双手抱住膝部下方,向前后推拉。若小腿上端过度向前移位,表示前交叉(前十字)軔带松弛或断裂;如小腿上端过度向后移位,则表示后交叉(后十字)韧带松弛或断裂。

  221. (五)重力试验:当半月软骨发生盘状变异或损伤时,可在膝关节出现弹响声。当不能确定弹响声来源于内侧或外侧时,本法有帮助定位的作用。患者侧卧,医生一手掌托住大腿侧方或垫一枕。嘱患者主动伸屈膝关节,若患肢在上时,如弹响减弱,则弹响和病损在外侧;如弹响增强,则弹响和病损在内侧。若患肢在下时,如弹响减弱,则弹响和病损在内侧;如弹响增强,则弹响和病损在外侧。

  222. (六)过伸试验:过伸试验又称琼斯(Jones)征。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按定膝部,另一手握小腿上部,将小腿上提,使膝关节作被动过伸活动。若在膝前产生疼痛,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半月软骨前角受挤压产生疼痛,表示有半月软骨前角损伤;另一种是髌下脂肪垫增厚,遭受挤压产生疼痛。上述两种情况应结合临床加以区别。

  223. (七)研磨试验:研磨试验又称阿泼来(Apply)试验。患者俯卧位。医生一手按定大腿,另一手握持患肢足部或医生将膝部置于大腿后部固定大腿,用双手握持足部作检查。将小腿向膝部加压,同时将足内旋或外旋,并将膝关节作屈伸活动。如在此过程中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表示有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破裂。可依疼痛发生时膝关节角度,判定半月软骨破裂的部位。屈曲最大限度时,应疑为后角破裂;90度时,为中央破裂;近伸直时,为前角破裂。为区别于韧带损伤产生的疼痛,应将患足向上牵拉提起,以减轻胫骨平台对半月软骨的挤压,同时再行足内旋或外旋时的伸、屈膝活动。此时产生疼痛,应疑为韧带损伤。

  224. (八)半月板弹响试验:半月板弹响试验又称麦克马瑞(Me.Murray)征。患者仰卧。医生固定膝部,另一手握足跟或踝部,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小腿置于各种轴位,行伸屈膝关节活动。视“弹响”出现时限,判断半月软骨可能损伤的部位。①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屈膝关节,如有弹响声,说明内侧半月软骨可能有破裂。②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屈膝关节,如有弹响声,说明外侧半月软骨可能有破裂。③膝关节极度屈曲时发生弹响声,应为半月软骨后角破裂。④膝关节处在90度左右时发生弹响声,应为半月软骨中央破裂。在进行此项试验时,应注意与髌骨摩擦或肌腱弹拨发出的响声相鉴别。图7-2-14半月板弹响试验,略。

  225. (九)推髌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医生用拇、食指下推髌骨,并适当用力抵住髌骨,嘱患者突然用力上拉髌骨,如出现髌骨间剧痛,即为阳性,提示有髌股关节炎。正常者做此试验亦有轻度疼痛,应注意鉴别。

  226. 第八单元手足触诊。

  227. 细目一:手足触诊要点的辨认。

  228. 【要点解析】:

  229. 重点检查一、手的姿势;二、手指关节的运动两个方面。在手的姿势中,重点检查:(一)手的休息位;(二)手的功能位;(三)手的夹捏姿势;(四)手的抓握姿势,看看是否正常。在手指关节的运动中,重点检查每个手指的运动情况和个个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激励的测定。

  230. 足关节的运动包括:(一)踝背屈和跖屈;(二)足的内、外翻;(三)跖趾关节的运动;(四)足趾的运动。在足部触诊中重点检查关节的活动度,肌力情况,以及足趾的运动情况。

  231. 跖趾关节的运动范围:跖趾关节与掌指关节类似,但运动范围不同。跖趾关节背动伸可达90度,主动伸可达50度?60度;被动屈可达45度?50度,主动屈可达30度?40度。其原因为全足着地时,跖骨参与形成足纵弓,跖趾关节处于伸的状态达25度,同时以第2趾为中心可进行收、展运动,但远不如手指灵活。

  232. 足趾的运动:跖趾关节伸的范围为0度?60度,由拇长、短伸肌完成;屈曲范围为0度?40度,由跖短屈肌完成。趾间运动屈范围为0度?90度,由跖长屈肌完成;伸由屈曲位60度恢复到0度,由拇长伸肌完成。趾间关节为单纯的滑车关节,可作屈伸运动。近侧趾间关节屈曲范围为0度?40度,伸的范围为40度?0度。远侧趾间关节屈曲范围为0度?60度,伸的范围为60度?0度。

  233. 细目二:手部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操作。

  234. 【要点解析】:

  235. 手部触诊包括:(一)畸形;(二)肌萎缩;(三)压痛;(四)肿块;(五)闻诊。畸形的内容:1.爪形手;2.猿手;3.鵝颈畸形;4.指下垂;5.钮孔状畸形;6.锤状指;7.并指畸形;8.多指畸形;9.巨指畸形。肌萎缩的内容:1.大鱼际肌群萎缩;2.小鱼际肌群萎缩;3.骨间肌群萎缩。压痛的内容:1.掌指关节压痛;2.指间关节压痛;3.指残端痛。肿块的内容:1.Heberden结节;2.掌横纹部肿块。

  236. 手的动量检查包括:手部关节运动和手部肌肉检查。

  237. 手部关节运动的范围

  238. 1.掌指关节的范围:(1)中立位:即伸直位,为0度。;(2)屈曲:即掌屈,约90度。;(3)伸直:正常可伸至0度,或可稍过伸。;(4)内收:拇食指与环小指向中指并拢。;(5)外展:拇指、食指、环指、小指离开中指。

  239. 2.指间关节活动范围:远、近侧指间的运动方式相同。(1)中立位:关节的伸直位,为0度。(2)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达120度,屈曲远侧指间关节约60度?80度。(3)伸直:伸直远、近侧指间关节均达0度,偶有过伸。

  240. 3.拇指运动的范围:(1)中立位:拇指伸直,其尺侧缘对食指掌侧面的检查。(2)外展:30度?40度。(3)内收:拇指伸直并拢。(4)屈曲:掌拇关节达20度?50度。(5)对掌:第一掌腕关节的外展、屈曲,与拇指内旋联合运动,不易量出度数,应注意观察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

  241. 4.手的休息位

  242. 休息位是手处于静止状态,为一种半握拳姿势,手部各组拮抗肌的肌张力呈现相对平衡。腕关节背伸约10?15%伴有轻度尺侧偏斜;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食指远侧指间关节的桡侧缘;食、中、环、小各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均呈半屈曲位,其屈曲程度向小指逐渐递增。

  243. 5.手的功能位

  244. 手能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形如握茶杯状。腕背伸20度?25度,尺偏10度。拇指微屈,充分外展对掌。各指分开自然屈曲,掌指关节屈30度?40度,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度?80度,远侧指关节屈曲10度?15度。

  245. 手部特殊实验检查

  246. (一)扳机指检查法: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指不能自如屈伸,当屈曲(或伸直)到一定程度时,感到有阻力,须用力屈(伸),严重时须用另一手扳动,患指才如枪机般突然屈曲(或伸直),并且常伴有“咔哒”声,故称扳机指。有时在该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米粒大的结节,随该指屈伸而活动。

  247. (二)手指中轴检查法:正常握掌时,拇指除外,其余四指中轴线指向舟骨的隆起处。当各指半屈曲位时,各指甲的中轴排列方向也同样如此。如某指的指骨或掌骨骨折,出现旋转畸形时,则该指中轴产生偏斜。

  248. (三)夹纸试验:将一纸片放在患侧手指间,叫患者“用力夹紧”,如医生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其骨间肌无力。

  249. 细目三:足部的触诊、动量检查和特殊检查操作。

  250. 【要点解析】:

  251. 足部触诊包括:(一)畸形;(二)压痛点;(三)皮肤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四)包块。畸形的内容:1.马蹄足;2.跟足;3.内翻足;4.外翻足;5.為平足;6.高弓足;7.拇外翻;8.爪形足;9.锤状趾;10.叠趾。

  252. 足部动量检查包括: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两种。1.踝关节

  253. (1)背屈:20度?30度。(2)跖屈:40度?50度。

  254. 2.足部关节

  255. (1)足内翻:30度。足内翻肌为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踇)长屈肌和趾长屈肌。(2)足外翻:30度?35度。足外翻肌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趾长伸肌。

  256. 3.跖趾关节:背伸:45度。背伸肌为(踇)长伸肌、(踇)短伸肌、趾长伸肌和趾短伸肌。

  257. 4.跖趾关节的范围:跖屈:36度?40度。跖屈肌为趾长屈肌、趾短屈肌、骨间跖侧肌、足蚓状肌、(踇)长屈肌、(踇)短屈肌和小趾屈肌。

  258. 足部特殊检查

  259. (一)赫尔本(Helbing)征:正常站立时,跟腱长轴应与下肢长轴平行。足外翻时,跟腱长轴向外偏斜,偏斜程度和外翻程度成正比。

  260. (二)基恩(Keen)征:若内、外踝横径增大,为此征阳性。如波特(Pott)骨折(即踝关节外展型骨折)脱位时,两踝横径增大。

  261. (三)跖骨头挤压试验:医生一手握患足跟部,另一手横行挤压5个跖骨头,若出现前足放射样疼痛者即为阳性。如跖痛病、跖骨痛、扁平足、莫顿(Morton)病等。

  262. (四)捏小腿三头肌试验:患者俯卧,足垂床沿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时可产生足跖屈,如跟腱断裂,则无跖屈动作。

  263. 细目四:手足部反射区触诊操作。

  264. 【要点解析】:

  265. 反射区触诊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掌握手足的解剖结构和层次;2.注意选择反射区或反应点;3.注意手法力度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作用时间。

  266. 反射区内容摘录如下:

  267. (一)拇指反射区

  268. 1.头顶:在手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头晕、头痛、鼻塞憋闷。

  269. 2.垂体:适用于激素不平衡。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如男性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或女性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紊乱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

  270. 3.脑干:适用于神经疲劳、失眠、头痛、健忘、头晕、头重等。

  271. 4.额面:适用于额面部疼痛、鼻塞、声闷、鼻流浊涕。

  272. 5.鼻:适用于鼻干、鼻痛、鼻塞、鼻衄等。

  273. 6.颌面:适用于颌面部疼痛或感觉异常。

  274. 7.颈:适用于颈项疲劳酸痛、落枕、活动不利,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等。图8-3-3拇指反射区,略。

  275. (二)手掌反射区

  276. 1.头顶:在手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头晕、头痛、鼻塞憋闷。

  277. 2.眼:适用于目赤流泪、目痛畏光、歧视、目昏、视物模糊等。

  278. 3.耳:适用于耳聋、重听、耳鸣、目眩等。

  279. 4.甲状腺1: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80. 5.甲状腺2: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81. 6.肩:适用于肩部疼痛、活动不利及肩周炎等。

  282. 7.肺:适用于胸闷气促、胸痛、咳嗽、有痰等。

  283. 8.心血管1:胸痹、心痛气短、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健忘等。

  284. 9.肾上腺:适用于生殖系统病症、喘憋及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

  285. 10.肾:适用于腰膝酸软而痛、夜尿频多、或尿少而浮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286. 11.膀胱:适用于尿黄、尿赤、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等。

  287. 12.输尿管:适用于后腹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

  288. 13.胰腺:适用于后上腹疼痛、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痩等。

  289. 14.心血管2:胸痹、心痛气短、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健忘等。

  290. 15.胃:适用于脘腹痞胀疼痛、厌食、吞酸,或胃脘冷痛、呕吐清水,或胃痛绵绵、时发时止、体痩倦怠,或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291. 16.十二指肠:适用于腹痛、腹胀、腹泻、泛酸嗳气等。

  292. 17.心血管3:胸痹、心痛气短、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健忘等。

  293. 18.脾:适用于腹胀食少、便溏、乏力倦怠、四肢不温、脘腹重坠、便意频数、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294. 19.足跟:适用于足跟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

  295. (三)手背反射区

  296. 1.头面淋巴:调节头面部气血津液的代谢平衡,适用于头面肿满、感觉异常等。

  297. 2.肝胆:适用于因情志因素所致的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善太息、口苦咽干、目赤眩晕、急躁易怒、肢体震颤、言语不利、手足抽搐等,或右上腹疼痛、纳呆、腹胀、大便不调等。

  298. 3.下肢淋巴:调节下肢气血津液的代谢平衡,适用于下肢肿满、关节屈伸不利等。

  299. 4.上肢淋巴:调节上肢气血津液的代谢平衡,适用于上肢肿满、关节屈伸不利等。

  300. 5.颈咽部:适用于颈咽部疼痛不适、吞咽障碍或咽部异物感等。

  301. 6.胸腹:适用于胸腹部胀满疼痛、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等。

  302. 7.腰腿:适用于腰腿部疼痛、酸胀、麻木、无力、关节活动受限等。

  303. 8.上肢:适用于上肢疼痛、酸胀、麻木、无力、关节活动受限等。

  304. (四)足背反射区

  305. 1.淋巴: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代谢平衡,适用于四肢肿满、屈伸不利等。

  306. 2.胸背部:适用于胸背部的疲劳酸痛、运动失调。

  307. 3.上腹部:适用于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或恶心呕吐等。

  308. 4.下腹部和盆腔:适用于下腹部疼痛、胀满、妇女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等。

  309. 5.腹股沟:适用于男女性功能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图8-3-6足背反射区,略。

  310. (五)足底反射区(足底左、足底右)

  311. 1.头顶:在足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头晕、头痛、鼻塞憋闷。

  312. 2.垂体:适用于激素不平衡。由于内分泌功能的减退,如男性睾丸分泌雄性激素或女性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紊乱而影响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

  313. 3.甲状腺:适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314. 4.眼、耳:适用于目赤流泪、目痛畏光、视物模糊、耳鸣目眩、歧视、目昏、耳聋、重听等。

  315. 5.脊柱: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背、腰、臀部疲劳酸痛、活动不利、行动受限等。

  316. 6.肺、心:适用于胸闷气促、咳嗽、胸痹、心痛气短、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健忘等。

  317. 7.上臂: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上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318. 8.肩:适用于肩部疼痛、活动不利及肩周炎等。

  319. 9.膈、太阳神经丛:适用于呃逆、上腹胀满疼痛、恶心、呕吐等。

  320. 10.肝:适用于因情志因素所致的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胆湿热等证,症见胁肋胀痛、胸闷善太息、口苦咽干、目赤眩晕、急躁易怒、肢体震颤、言语不利、手足抽搐等。

  321. 11.肾上腺:适用于生殖系统病症、喘憋及关节疼痛、活动不利等。

  322. 12.胆:适用于右上腹疼痛、纳呆、腹胀、大便不调等。

  323. 13.脾:适用于腹胀食少、便溏、乏力倦怠、四肢不温、脘腹重坠、便意频数、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324. 14.肾:适用于腰膝酸软而痛、夜尿频多、或尿少而浮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325. 15.横结肠:适用于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调等。

  326. 16.小肠:适用于腹胀、腹泻、腹痛、便秘,或大便不调等。

  327. 17.膀胱:适用于尿黄、尿赤、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痛等。

  328. 18.尾椎:适用于尾骶部疼痛和感觉异常。

  329. 19.下腰部:适用于腰骶部疲劳酸痛,伴有下肢麻木、窜痛。

  330. 20.胃:适用于脘腹痞胀疼痛、厌食、吞酸,或胃脘冷痛、呕吐清水,或胃痛绵绵、时发时止、体瘦倦怠,或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331. 21.胰:适用于后上腹疼痛、消谷善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等。

  332. 22.升结肠:适用于右腹胀满疼痛、大便不调。

  333. 23.降结肠:适用于便秘、左腹疼痛、腹泻、便血等。

  334. 24.乙状结肠:适用于左下腹疼痛、腹泻或便秘。

  335. (六)足内缘反射区(足内外缘)

  336. 1.胸背部:适用于胸背部的疲劳酸痛、运动失调。

  337. 2.上腹部:适用于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或恶心呕吐等。

  338. 3.腹股沟:适用于男女性功能异常及生殖功

    能障碍。

  339. 4.子宫或前列腺:适用于男女性功能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

  340. 5.颈椎:适用于颈项疲劳酸痛、落枕、活动不利,伴有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等。

  341. 6.胸椎:适用于胸背部疲劳酸痛、岔气、屈伸旋转受限等。

  342. 7.腰椎:适用于腰部疲劳酸痛、闪腰,伴有下肢麻木、窜痛等。

  343. 8.骶尾:适用于尾骶部疼痛和感觉异常。

  344. (七)足外缘反射区(足内外缘)

  345. 1.上臂: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上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等。

  346. 2.胸背部:适用于胸背部的疲劳酸痛、运动失调。

  347. 3.上腹部:适用于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或恶心呕吐等。

  348. 4.下腹部和盆腔:适用于下腹部疼痛、胀满、妇女月经不调与带下、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等。

  349. 5.下肢:适用于上肢疼痛、酸胀、麻木、无力、关节活动受限等。

  350. 6.坐骨神经:适用于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和感觉异常。

  351. 7.性腺(卵巢或睾丸):适用于男女性腺功能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