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力线,一条触碰不到却又神奇的治疗底线

 郭医 2019-08-17
今天聊一聊力线,聊一聊力线在身体的表现。

力线

人走路是顺着身体最自然的「力线」而动作。我这有位腓骨远端撕脱性骨折的小朋友患者,西医拆石膏后拿了拐杖,过两三个月仍不能走路,我将其骨架挪正,便开始能受力走步,但姿势古怪,患者说:「我完全不晓得该怎么走路!」我讶异的说:「你走了那么多年,如何不知?」原来患者的脚已经完全「忘记」该怎么走路了。我小时走路若脚外八,父亲就是会修理我,因此养成我脚尖朝前的习惯。走路外八,骨盘必然是歪的,因为走路动作是顺着整个力线,外八的程度就反映骨盘歪斜的程度。而脚尖朝前走则可以矫正「力线」。所以各位要留神自己与小孩的走路方式。另外,人肩膀放松,基本上神经紧绷的程度就掉下来,全身张力便松。反之则紧张,慢慢所有结构都歪掉。我在儿子的书桌上放了几个大字:「看书弹琴肩膀放下,走路不可外八。」太极拳**有二:「沉肩坠肘」与「中定尾闾」。身上要松,身体内部力的连线才能自然而顺畅。

力线的传导对还是不对,和肌群的结构有关。在不用力的时候,如正常的手伸直掌心向上时的腹面应该可以完全摊开向上伸直的。左右摊开,很多人的肌群张力发生改变,胛骨与肋骨间的相对位置不对,所以做不到。如果发生网球肘不管再怎么医,都容易复发。又如足底筋膜炎,是身体骨架歪了,腓肠肌左右两侧头的张力不同,跟骨偏斜使足弓发生改变。若无法把膝后张力消失,跟骨后的足底筋膜炎其实是消不掉的。正常足跟脂肪垫内该摸不到跟骨的棱角,足底筋膜炎患者却可摸到粗粗一点在脂肪垫上。此时要将跟骨调到与脂肪垫完全贴合,才不会痛。力线的传导要对,过程中有些出槽的筋要解开,肌肉的系统才会对。

触诊肩胛、骨盆与脊椎(双手对比观察法)非常有意义。如果你不是老司机,你能单手解决任何事,我劝你双手触诊。

伤科的触诊是精准的,每一个人摸都一样,不似把脉;伤科是一门无法看书学会的艺术,一开始必须有人带着触摸什么叫「对」,什么「不对」。慢慢左右对称摸,累积经验,手感才能逐渐清楚。这过程通常要一、两年以上。检查时当双手交叉置于头顶,手心向上,如此脊柱动态与胸部是松的,用此姿势可以检查整排肋骨有无翻旋,与肌肉的张力。另一个检查姿势是双手背抵腰,呈叉腰姿势,如此双手二、三头肌是松的,调整脖子时用此姿势较容易调。

触诊检查时,胛骨与髋骨是身体中最重要的两个关节。因为这两个关节锁住了脊椎。骶髂关节锁住荐椎,直接决定脊椎系统的受力;肩胛骨锁住肋骨,因此调整时若未将肩胛骨与体壁循法拆解,无法调动胸椎。因此除非急性伤害(搬重物肌肉用力将关节拉歪),直接扭转调动骨头意义不大(如调整胸椎治久年膏肓痛,因为胸椎接在肋骨上,胸椎与肋骨的排列在长时间会形成自行代偿的系统而稳定运作,没有疼痛。此时施力于单一个胸椎,如铁板烧等方法,常使问题愈来愈严重)。中轴(从百会到会阴连线的抽象动态观念)与肋骨常会形成共构。胸椎不对时肋骨一定不对,反之亦然;此时当判断肌肉牵扯的来源为何。触诊肩胛岗从肩带判断:若胛骨一侧往上,一侧往下,可以判知骨盆亦为歪斜。

然而,在稳定的系统中,手摸到歪斜的骨构其实并非真的就是错缝。如骶髂关节歪,脊椎顺势而上,虽然脊椎椎体摸来是歪,但相邻椎体上面的韧带肌腱是顺的便无错缝的情况。而肋骨上的肌肉,如胸大肌及前锯肌不断的使用不能放松,会造成整排肋骨歪斜也会使椎体歪斜,再如劳工工作久了,接在腕骨与掌骨基部的桡侧屈腕肌会牵扯第二掌骨翘起来,结果将使得整个屈肌系统的筋膜松不开,这时触诊肋骨就不能完全平顺,并将胸椎带歪。有时再加上肩带过来的肌肉牵扯,因此必须处理整个系统。除非确定有骨错缝筋出槽,否则见歪就整骨反而伤害患者。另外典型的例子,怀孕九个月后因关节脱位疼痛无法站立,或九十岁的妇人同侧耻骨与坐骨支断裂,无法坐起翻身,这些都没办法用调骨的方式处理,而得用手触诊清楚,顺着筋膜张力的方向拉才行。在此重述,骨头位置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依附在其上软组织张力是否正确。

肱骨位置正确与否,是否疼痛,可摸三头肌诊断:如果肱骨活动障碍并伴随疼痛,肱骨位置一定不对,三角肌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歪斜扭转,可触及一束束的肌肉。

疼痛的程度,基本上是可以用触诊来预测。

三角肌张力正常,一侧稍大。正常侧因为肌肉张力没问题,所以虽然活动受限,但不会伴随疼痛。另一侧某个角度的活动也受限较大,活动到极限时也可能疼痛。志愿者手肘痛,触诊后桡骨位置不对,二头肌与骨接头处疼痛,三头肌是松的,所以是二头肌的问题,原因如前述,在于肱骨往前下方滑出,造成二头肌与桡骨张力增加。肘关节因此无法承受极限的力量。而肱骨往前滑的原因是第一二肋骨翻旋上来,把胛骨带向下方,肱骨于是突出。此时问题通常出现在桡侧。所有的网球肘都是上述原因造成。若三到五肋翻旋上来,胛骨反而会往上跑,三头肌张力因长度增加而增加,造成高尔夫球肘,这些病症都可以用骨头的定位描述其中的变化。虽然骨头比较好掌握,但在调整时不能只单从骨头,应该顺着肌肉张力系统来调整才算完成,所以骨头只是还原肌肉张力系统的操作与定位工具。

患者检查胛骨一边高一边低,低侧可能是一、二肋的问题;触诊病侧肌肉是紧的,正常侧是松的;下面三四肋则松紧侧相反,理同前述。因此胛骨高侧的手臂尺侧会出问题,另手则桡侧出问题。若强要区分,压上臂伸肌(肱三头肌)肌腱则胛骨高侧是紧的,低侧是松的;屈肌(二头肌)则相反。若能了解这些变化,则一、二肋较紧侧,脖子也会比较紧,因为接在肋骨上的前、中斜角肌连带绷住的关系。而肋骨掉不下去,一方面是脊柱歪斜使肋骨翘起,另一方面也是肋骨接到颈椎的肌肉无法放松,于是形成共构(否则可能散散步松动一下,便可痊愈)。若能针刺筋结使其放松,就能当下大幅改善疼痛(虽然不一定对,可能回去又痛。要调整结构,不一定要从痛的地方下手。若知道张力的来源,可选择地点制造张力的出口,就能解除疼痛。如有的人选择刺昆仑穴缓解腰痛,背后的道理就是下肢肌肉张力松解,上方骨盘亦随之回复正位。不要小看一点点松解,关节能扩展的活动范围会因此多很多,疼痛则不会发生。)

此文汇编了很多伤科流派的治疗思路,结合生物力学,传统武术,国外的一些民间徒手流派思想。赘述此文意在明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