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卢森堡说: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求,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说出需求,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马歇尔·卢森堡说的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 如果你明白,我们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要求别人去理解和猜测。那么,你的烦恼就会减少,幸福指数就会得到提升。 举一个例子,比如: 妻子:'亲爱的老公,我喜欢这样……' 丈夫:'……终于知道了,害得我一直猜。' 再比如,我自身的经历: 'xxx,我想要抱抱'; 'xxx,我们去看电影好不好?'; 'xxx,我想吃那啥啥啥啥……'; 'xxx,我心情不太好,怎么办?' …… 是的,我们在一起1年05个月1天了,从未有过吵架,从未有过不愉快,一路相伴而来,嘻嘻哈哈,互相欣赏,互相拥抱,互相爱慕。 但是,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的感情,爱人间的感情,很多都死在了沟通上。 '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 '你不说,我怎么会明白呢?' 这两者的共同的发生,就会增加沟通的成本,产生了误会和矛盾。 但实际上,直接表达比含沙射影的效果高太多,工作中如此,感情中更是如此,渴望一个拥抱,说出来也许还会附加一个亲吻。 猜,猜,猜,是一条弯路,绝大数的默契都是长期磨合,从而培养出来的。 所以,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最佳的沟通方式。 一个人最了解自己,心中感觉隐隐约约的不安,不爽,不开心,你自己能感觉到这微弱的信号,别人体会不到,也猜不到。 当你的情绪魔化了,体现在脸的表皮上,别人看出来你生气了,或者赌气了,人家还是不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 这时候,情绪已经吞噬了你,你失去了准确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事实被情绪埋没,双方共同不满,成为彼此的情绪垃圾桶。 所以,有什么需求直接说出来,越早越好,情绪越少,事实越多,沟通效率越高。 让别人猜,不是谦虚,不是含蓄,谦虚是用在赞赏上,含蓄是用在批评上。 你让别人猜,无非是觉得某某某有义务去体会你没有表达出来的话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为中心的自我主义者。 从逻辑学的角度上来说,你没有表达出来,代表不确定性(可能你是这样想的,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不确定性中存在危险的成分。 这导致爱你的人不敢猜,猜错了,后果严重,你又不高兴。 不爱你的人,不屑猜。 所以,一定要表达,才能被人听到。爱哭的孩子有糖吃,像孩子一样直接表达需求,即使父母考虑到蛀牙问题,也会满足你的小小要求,然后叮嘱每天两次的刷牙。 说出自己的需要,自己是自己的第一个听众,听明白自己的心声,别人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听众。 不说出来的需求,久而久之,自己遗忘,别人忽略,说出需求,爱你的人才能更懂你。 宝贝,我要吃桃桃,这是我对我男朋友最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我喜欢吃桃子。 宝贝,我要抱抱,因为拥抱的感觉真的很暖。 因为我的直接表达,他的直接表达。所以我们现在彼此了解对方的饮食爱好,喜欢的食物,喜欢的衣服款式,喜欢的颜色…… 说出来的需求,被忽视的可能性才会降低,诚如马歇尔·卢森堡所说的那样,直说出需求,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自己先听到自己,别人才能听见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