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器的故事(2)——神玉期(中)

 timtxu 2019-08-22

清城韵翠玉博物馆


 中国玉器,即华美温润的玉石从自然界中被开采并经雕琢后,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和饰品。这个时间可是上溯到河姆渡文化甚至更远至北京山顶洞人时期。玉器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玉期、神玉期、王玉期和民玉期。原玉期是从玉器的起源开始,直到新石器时代中期。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博物馆藏

辽宁省博物馆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湖北博物馆藏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鸟在飞翔迁徒过程中,嘴里衔的草籽无意中落在某处后便生根、发芽,长出新的生命,人们便联想鸟具有繁衍生命的神力,被视为生命之神。

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在一块象牙片上,郑重地刻下一幅“双鸟舁日图”。鸟的造型不仅栩栩如生,画面构成,也颇具抽象的审美意味,由此表明他们对鸟是多么的崇拜!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较比河姆渡时期的先民,良渚先民对鸟的崇拜简直有过之而不及。据史料记载,少皞时代以鸟命名的部落就有“五鸟”“五鸠”“五雉”“九扈”等24个氏族。而良渚人就是古代鸟族文化的一支。可见,鸟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渚文化时期已有非常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在当时,稻作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人们已使用先进的农具和耕作方式,有了制作精细、分工明确的农具、饮食器、礼器,人们不再用树皮草叶遮羞,而是穿上了葛布、麻布缝制的衣服。或许人们认为,这一切的实现都与鸟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善飞翔的鸟给他们送去阳光、衔回希望、带来好运,所以人们视鸟为图腾,把鸟刻在重要的礼器——黑陶壶、黑陶豆,玉琮、玉璧的表面,或制作鸟形仿生器。有一种黑陶宽把杯,应属良渚巫者所用,就是模仿鸟的造型而来。良渚人无不膜拜善飞翔的鸟。

善飞翔,也是良渚玉鸟的特点,它们大都被表现为动态的一面——展翅欲飞状。如浙江反山墓地出土的玉鸟,呈黄色,立体圆雕,展翅、仰视、尖喙朝天,一对“神目”大而圆亮,凸显通神的特点,且形象极富稚趣。

玉鸟——良渚文化 浙江省余杭区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

玉鸟——良渚文化 浙江省余杭区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

据学者考证,以鸟为族徽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先民是把对生命的追求,对人生的美好期盼,均附着在善飞翔的鸟与能通天达地的龙身上,通过它们去完成佑助人类、佑助生命、佑助大自然的心愿。新石器时代的龙、鸟(凤)两大图腾,不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与地,阴与阳的代表,甚至还成为中国玉器“龙凤呈祥”的创作源头。

群神

通过祭祀龙凤,先民实现了对天地诸神的祈愿,迎来了“天地定位,祀遍群神……甘雨和风,是生黍稷,兆民所仰,美报兴焉”(《文心雕龙》)的美好景象。因此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充满巫术的世界,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它赋予万物灵性。依水而居的生活,更是启发了古人对生命繁衍等问题的思考。

鱼、蛙、蝌蚪等这些水中生灵,均有旺盛的繁殖能力。它们常常伏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上,充满稚趣,给人启迪。对此,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先民早有认知。如浙江反山墓地出土一条玉鱼,打磨洁净,鼓腮、翘唇、摆尾,体态肥美,周身洋溢着一种喜人的神韵。江苏张陵山墓出土的玉蛙,是古人巧用边角料琢成,它给人的感觉是,古人似乎并不在意对蛙的五官、爪、纹饰等细部特征的刻画,而是重在表现青蛙丰满多产的特性,昂首蹲坐、上小下大的体现令观者忍俊不禁。总之,是鱼、蛙等多产多子的生命特性,启发了人们的智慧,并给人们带去生活与创作的激情。

①玉鱼②玉蛙③玉龟④玉蝉——良渚文化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荆州博物馆藏

玉食品

在史前以及整个古代社会,农耕、狩猎、采摘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们饮食生存的第一需要。人们通过祭祀活动,“以玉事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进而获取充足的食物。因此,巫师在祭祀时,为了讨好众神灵,除了供奉牺牲,还要将像美食般的玉器摆陈出来。“玉为鬼神食品”,把玉作为食物奉献给神,这不仅是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礼仪,也是“通灵宝玉”的众多功能之一。

玉琀——战国早期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山海经·西山经·峚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说的是人需要以谷物、肉类和果实为食物,黄帝则以“玉膏”为食物,神灵也以玉为食物。可见,玉是神灵们最喜爱的食物。

在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就常见在盛器中放置玉珠、碎玉,以及在逝者的口中填玉的现象。西周时期的虢国2001号墓墓主口含55枚玉,质地为和田玉,均系小块碎玉。这些精洁细腻如果肉、光泽油润似脂肪的美玉,的确非常诱人,很容易被人想象为食物。人们甚至把美玉微雕成家畜的造型。表明古人把饲养的家畜作为财富,供墓主转世之用时,也不忘要把它们敬献给神灵。如在发掘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时,在墓主的口内,发现了21件玉器,小者如谷粒,大者不过蚕豆。这些细小的玉器,竟被雕琢成了猪、狗、牛、羊、鱼、鸭六畜,比例协调、栩栩如生,微雕水平之高,令人称奇!这种以“玉”为食物的习俗,发展到汉代达到高潮,与汉代人热衷的“求仙热”有关。

为了取得神灵的庇护和福佑,美玉成为古人生前祭祀的神器、死后贿神的礼物。是玉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多种特性,赋予了玉的永恒迷人的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