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律诗上尾和同头齐尾

 江山携手 2019-08-23

      一、关于上尾----王力《汉语诗律学》第一章第十一节(节选)现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

 11·4另有一种四声递用的说法是比较地合于事实的,朱彝尊说: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俱全;单句就是出句;如果首句入韵,句脚用平声,就是单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了。

 11·5(甲)五律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去),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入),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上),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入),女婿近乘龙。

(注意:首句若不入韵,势必有两个出句句脚的声调相同,但声调相同的句脚必须隔离,象这诗颔联出句句脚用入声,须至尾联出句句脚方得用入声。)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
       一匮功盈尺(入),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上),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入),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去),佳气日氤氲。

      刘九法 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上),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去),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入),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上),泓下亦龙吟。

 11·7我们所举的例子尚不及实际的一半,可见决不是偶合的,非但杜甫如此,初唐和盛唐的诗人也往往如此,现在力量举数例,以见一斑:

 11·8(甲)五律王家少妇崔颢
       十五嫁王昌(平),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去),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入),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上),度日不成妆。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綦毋潜
       持衡出帝畿(平),星指夜郎飞。
       神女云迎马(上),荆门雨湿衣。
       听猿收泪罢(去),系雁待书稀。
       蛮貊虽殊俗(入),知君肝胆微。

           题融公兰若 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平),流泉绕砌回。
       芰荷薰讲席(入),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去),天花昼下来。
       谈玄殊未已(上),归骑夕阳催。

 11·10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的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注二十]。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句而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这种最严重的上尾,唐诗里并不多见,现在试举数例如下:

 11·11(甲)五律。
          题慎言法师故房 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 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11·13到了宋代,四声递用的形式大约已经不为一般人所知,于是上尾的毛病甚多,邻近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的已经不胜枚举,即以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三个相同者而论,也就不少,现在试举例如下:

 11·14(甲)五律。
             游鹤山院 陈师道
        积石横成岭(上),行杨密映门。
        人声隐林杪(上),僧舍远云根。
        顿摄尘缘尽(上),方知象教尊。
        只应羊叔子(上),名字与山存。
      
               题福岩 张栻
        掷钵峰前寺(去),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观(去),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去(去),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思(去),风壑有余哀。

 11·16 四声的递用和上尾的避忌,应该不能算为一种诗律,四声的递用只能认为某一些诗人的作风,上尾的避忌,至多也只能认为技巧上应注意之点。

     二、关于同头齐尾 从网络上搜集了有关同头、齐尾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学习:

    同头、齐尾,是指律诗颈联和颔联的前二字、尾三字在结构上、词性上相同,这样中二联就少腾挪变化。
     杜甫《秋兴八首》历来评价高,但亦有评家指出第六首存在微瑕。也就是因第六首中二联同头、齐尾。“花萼夹城能御气,芙蓉小苑入边城。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两联前二字都是名词词组,后三字都动宾词组,且都是一二结构。故称其为同头齐尾。今人于同头有不要求的,但于齐尾一般是避的。

     从杜甫《秋兴八首》之二的中二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蝶隐悲笳。”,可体味避同头齐尾,使中二联变化有致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