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付账款常见错误、舞弊及审计思路(一)

 北方的白桦林 2019-08-24

应付账款是负债类科目,再加上如果企业规模大一点(特别是生产制造业),供应商往往是成百上千家,很多人审计时往往做得比较粗糙:前几大供应商发发函;应付账款暂估简单“测算”一下;期末负数重分类;存在应付预付同时挂账的对冲一下;列个表,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几个大的采购合同内容关键信息贴上去,合同检查就完成了;长账龄的问一下原因简单写一写完事。这样做,往往容易出现问题。审计实操君分享一下应付账款在实务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1、期末余额为负数的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负数,一般情况下的做法是对其进行重分类:

借:预付账款

贷:应付账款

但有时候不一定是简单粗暴地进行重分类,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出现负数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有可能是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账务处理错误(如核算时对方单位名称挂错了),此时就不是简单地进行重分类,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去看。


2、长期挂账应付账款及核销

对于账龄较长的应付账款,做的审计程序一般包括: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并作出记录,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需支付;对确实无需支付的应付帐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关注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检查偿还记录及单据。


对于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都有其历史原因,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双方存在纠纷;双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正在打官司;项目周期长,尚未到达付款时间;为配合收入造假而虚构的供应商……先了解原因,再针对性地去检查。


对于长期挂账应付账款的核销,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看看审计实操君之前的原创文章,这里不再展开:


审计点滴积累:长期挂账应付账款的核销


3、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同时挂账


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同时挂账的情况,对有些企业来说普遍存在,把同一供应商期末余额不为0的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筛选出来,按较小者进行对冲即可,比较简单,这里不多说。需要注意的,对冲的一般是同一款项性质的。此外,应付账款也可能存在和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对冲的情况,如:企业账务处理错误,将本应记到“预付账款”的部分记到了“其他应收款”或“应收账款”;企业用支付给供应商的押金、保证金抵减一部分货款或者服务款;其他特殊的情况…


4、“分错类”的应付账款


此部分是企业账务处理错误导致的,如将收取的押金放到“应付账款”核算,此时只需要做简单的重分类即可。

借:应付账款

贷:其他应付款


5、未入账的应付账款、跨期的成本、费用

6、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往往和跨期的成本费用联系在一起,这一部分主要是采取少记负债、费用跨期的方法进行人为地调节利润,当然某些情况下也存在无意的行为,即并非是人为故意调节利润,如因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资料流转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因为资料传递得不及时导致财务做账延迟,最终导致出现跨期的情况;另外也可能是财务人员对某些事项的判断存在“误区”等等原因导致。


接下来我们结合一个例子来看,浙江宇清热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宇清科技 838563)于2019年6月28日公告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其中涉及到“应付账款”的内容不少,具体如下:


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披露的第(一)项少结转了成本,同时少记了“应付账款”,对于第(一)项,少结转存货962,472.99元,实际上存货已经出库了,仓库里没有,但是账上没处理,如果对存货进行监盘盘到这部分的话,会出现盘亏的情况,从盘点这个审计程序一般可以发现问题,当然,盘点还受监盘人的经验,企业是否人为对这部分存货进行特殊“处理”,制造账实相符的假象”;监盘时是否抽盘到等等因素的影响。


少记账的应付账款 16,831,405.8和冲减的预付账款740,726.17元,从披露的信息看不出来具体的原因,实际情况有可能是企业先从供应商采购货物,货物入库后再将货物出库,用于“7号线”项目,货物入库和出库均未进行账务处理;也可能是“7号线”项目位于企业仓库以外的地方,供应商直接将货物发送至“7号线”所在地,项目完结了企业仍未确认相应的成本;还可能是供应商为企业提供了服务,企业收入确认了而未确认相应的成本等等…对这部分内容,企业未进行账务处理,原因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故意不做,从而人为地对利润进行调节。不过,实操君觉得,调节利润的可能性更大一点,1800多万,金额不小。


那么,少记的“应付账款”该如何进行检查呢?我们在做应付账款审计底稿时,需要做的一个审计程序: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检查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第一,第()项“7号线”项目没有及时结转成本1853.46万元,在做收入的底稿时,该项目的毛利率应该会出现异常,这是一个切入点;第二,应付账款函证也能发现问题,企业少记漏记了,回函一般都是回不符,当然,这个要建立在应付账款函证有效的情况下且供应商给回函了或者供应商在没有回函(或回函不符)情况下,审计人员做了有效的替代测试;第三,就是对应付账款进行测试了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检查至财务账,看看财务账上是否少记漏记。实务中,完整性测试有时候不太容易发现问题,特别对于生产制造型的企业来说,一个月的入库单可能“堆积如山”,东西越多,可能越增加了发现问题的难度,再加上企业的账上没做,又不给你东西(或给的东西不齐全)的时候,发现问题的难度会加大。但是,在了解企业整体情况、内控以及对对内控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这部分多多少少还是能够发现哪些地方存在漏洞或者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


此外,补充一点,实务中对于应付账款函证,很多人习惯只函证期末余额比较大的前几大供应商,余额较小发生额大且发生额较大或一些重要的项目没有函证,这是容易出现问题。应付账款的函证有时候还需要考虑:选择应付账款的重要项目(包括零账户)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检查程序。


披露的第(二)项,性质跟第(一)项是一样的,这里不多说。


跨期的成本费用:


披露的第(七)项,跨期的部分主要系销售佣金、售后服务费和运输费用,这三项费用未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导致少记了应付账款2,162,683.54元。费用跨期问题,一般在各费用的审计底稿需要做截止性测试,重要的项目还可能做按月分析,占收入比例分析等等…具体到应付账款审计底稿,更多的是通过应付账款函证,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如采购合同、入库单等发现问题。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间的调整,经常出现在采购商品或者接受劳务时挂了“应付账款”,后来给供应商开了票据(或者将收到的票据进行背书转让),需要冲减“应付账款”,因为开票据(或背书转让)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流转及供应商接收票据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账务处理不及时;或者企业开出去的票据因为某些原因被退回了;又或者背书、贴现的应收票据存在瑕疵。


企业(一般纳税人)采购商品,一般先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应付账款

给供应商开了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将收到的票据进行背书转让给供应商一般做: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票据

从以上分录可以看到,企业开具承兑汇票或者将收到的票据进行背书、贴现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就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披露的第(五)项,就是这个原因进行调整的。

审计实操

分享审计的点点滴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