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你还总在食材采购上踩雷?那这些食材商的小把戏值得收藏!

 难得糊涂真难得 2019-08-26

很多小的餐饮企业并没有条件给自己店里设置专门的原材料检验室,那怎么样才能从源头掌握原材料的好坏呢?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解47种常见于食品行业的非法添加剂,以及其会用于哪些原材料中、会出现的危害、以及比较直观的鉴别方法,快来学一下吧!

来源丨食品580

No.31

抗生素残留

可能添加的食品:猪肉。

可能的主要作用:抗感染。     涉及环节:养殖

危害

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掺假手段

工业硫磺辣椒:硫磺有“美容”的功效,不法分子用它熏辣椒,熏制后丝毫看不出是霉变辣椒加工成的。


工业硫磺蜜饯:不法分子用硫磺对晾晒完的李子等进行漂白消毒,李子就不会烂。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用工业硫磺熏制银耳、龙眼、胡萝卜、生姜等,也就有了外观漂亮且不易腐烂的工业硫磺银耳、工业硫磺龙眼、工业硫磺胡萝卜、工业硫磺生姜等。

鉴别

内脏色泽不同。猪肚:“抗生猪”呈黄色,“无抗猪”呈白色;猪脾:“抗生猪”上有黑点、长度偏长,“无抗猪”脾脏无黑点,“体型”偏短小;猪肝:“抗生猪”偏红色,表面光滑,“无抗猪”呈淡黄色,表面粗糙。猪肉口感各异:“抗生猪”煮熟后没有香味,“无抗猪”味道香甜,肥肉爽滑,瘦肉无纤维渣。

No.32

镇静剂

可能添加的食品:猪肉。

添加目的:镇静,催眠,减少能耗。

涉及环节:养殖、运输。

危害

镇静剂残留在猪肉里,人吃了会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口舌麻木等。如果残留的量比较大,还可能出现心跳过快、呼吸抑制,甚至有短时间的精神失常。

鉴别

挑选新鲜猪肉“一摸二看三嗅”。

一摸,就是猪肉摸上去要有点黏手,证明没有怎么打水,同时按下去要有弹性,证明够新鲜;

二看,猪肉颜色红得要自然,近似玫瑰色;

三嗅,是要有猪肉香而不会有猪膻味。

No.33

玉米赤霉醇

可能添加的食品:牛羊肉及肝脏、牛奶。

添加目的:促进生长。

危害

此物质广泛存在于发霉玉米中,是唯一由霉菌产生的植物雌激素,高温条件下也不发生降解,食用后会引起人体性激素机能紊乱,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致癌。

鉴别

鉴别牛肉质量可以先闻味儿,新鲜肉具有正常的气味,较次的肉有一股氨味或酸味。

肉皮有无红点,无红点是好肉,有红点者是坏肉;看肌肉新鲜肉有光泽,红色均匀,较次的肉,肉色稍暗;看脂肪,新鲜肉的脂肪洁白或淡黄色,次品肉的脂肪缺乏光泽,变质肉脂肪呈绿色。

No.34

荧光增白物质

可能添加的食品: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

可能的主要作用:增白。

危害

添加到食品上或用在制作食品用具上,食用后对人体危害很大,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导,对人体的肝、肾危害特别大,食用过量会致癌,尤其容易导致儿童多动症,情绪不稳,行为怪癖,食欲减退。

掺假手段

部分生产或经销商为了使一些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增白、护色并延长货架期,在销售前违法使用荧光增白剂或含有该成分的保鲜剂,造成食品的浸染污染。

鉴别

1.最好用验钞机照一照除通过紫外线分析仪进行检测外,在市场上遇到看起来洁白、手感光滑的双孢蘑菇 (俗称圆蘑菇、洋蘑菇),极可能是用荧光粉漂白过的。

有一个简单方法,可以辨别蘑菇是否在荧光增白剂里泡过:把蘑菇靠近验钞机,让紫外线照,如发出荧光,就是问题蘑菇。

2.同时,挑蘑菇可记住以下几点:

捏一捏,有没有水,有水的,大多是泡过水的,选用干和表面比较粗糙的。

表面没有腐烂、形状完整的,柄末端带泥的,颜色较暗的比较安全。

闻气味,选择没有发酸发臭的。

No.35

工业氯化镁

可能添加的食品:木耳。

可能的主要作用:增加重量。

危害

工业氯化镁是金属类的化学物质,食用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掺假手段

不法商贩用工业氯化镁与粉面子浸泡木耳,再晒干拿到市场上卖。这样泡过的木耳重量可翻一番,有的甚至更多。

鉴别

用工业氯化镁泡过的木耳看起来很肥厚,颜色特别黑,用手一掰容易变得粉碎,尝起来还有一点甜味,其实是氯化镁和淀粉掺杂在一起的味道。

未经浸泡制作的真木耳用手掰时不炸裂,且断茬茬口呈灰白色,品尝时无任何味道。

有的不法商贩为了使自己的骗术更具欺骗性,往往先将掺假木耳价格抬高,再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优惠”销售。

No.36

磷化铝

可能添加或存在的食品木耳。

可能的主要作用:防腐。

危害

磷化铝对人畜高毒,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胸闷及上腹部疼痛等。严重者有中毒性精神症状。

鉴别

没有掺假的木耳,表面是青褐色的,背面近似褐色,味道很自然,有股清香。

掺假的木耳有墨汁的臭味,如果放在水中泡,水都发黑。有异味的和特别便宜的黑木耳千万别买。

No.37

抗生素

可能添加或存在的食品:小麦粉。

添加目的:杀菌防腐。

危害

一旦残留超标,那么人在食用这些动物肉和内脏的过程中,等于间接吃下了一些药物成分和代谢产物。蟹类如果长期食用抗生素,体内沙门氏菌、大肠菌、霍乱菌等病菌就可能产生抗药性,甚至可能演变成可传人细菌,造成危害;而人体长期通过食用动物摄取抗生素,亦会扰乱体内抗生素的正常杀菌功能。由于不少抗生素类药物有肾毒性,一旦当事人进食太多,不排除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特别是本来就肝肾功能不全者,另外还有一些抗生素(如氯霉素)可能对血液系统造成伤害。若不断摄取氯霉素,会抑制骨髓功能,造成贫血、抵抗力下降,严重者可致死亡。四环素蜂蜜对儿童的牙齿危害很大,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骨质生长缓慢等。

鉴别

在购买和食用肉及肉制品时应注意:尽量选择到具备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的大型超市、商场购买肉及肉制品。

在集贸市场购买生鲜肉时,要看检疫证明和标志。

新鲜猪肉表面有一层微干的外膜,呈淡红色,有光泽;表面微干或微湿润,但不粘手;压后凹陷立即恢复;无异味。

购买肉制品,要仔细查看标签。规范企业生产的食品标签上应表明: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产品执行标准号等内容。

尽可能选择透明包装的肉制品。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熟肉制品。所有肉类(包括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

在烹调时所用的案板、刀具等一定要生熟分开,以免出现交叉污染。

选购蜂蜜要尽量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No.38

馅料原料漂白剂

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焙烤食品。

可能的主要作用:漂白。

危害

含这种漂白剂的食品会对人体的肠道、胃黏膜造成损害,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也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气喘、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

鉴别

在选择白莲蓉月饼时要注意,颜色特别纯白的白莲蓉月饼反而可能“不太纯正”,因为未经漂白的白莲蓉月饼馅是会带点微黄色的。

No.39

喹诺酮类

可能添加的食品:麻辣烫类食品。

可能的主要作用:杀菌防腐。

危害

此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尤应慎用。人长期食用添加吡哌酸的食品,会大量杀死体内白血球,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产生耐药性。

No.40

水玻璃

可能添加的食品:面制品。

可能的主要作用:增加韧性。

危害

人食用添加硅酸钠的食品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还可能对内脏造成损害

No.41

孔雀石绿

可能添加的食品:鱼类。

可能的主要作用:抗感染。

危害

孔雀石绿在鱼体内残留时间太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

掺假手段

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而且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在运输过程中和存放池内,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鉴别

感官分辨“孔雀石绿”鱼,一是看鱼鳞的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发绿,严重的呈现青草绿色;二是看鱼的鳍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应是白色,而“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的鱼,鳍条易着色;三是若发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应警惕。

对于不易识别的鱼,在食用之前,要尽量的浸泡,一旦添加了“孔雀石绿”,这样也能起到稀释的作用,减轻对人体的毒害。

鱼做熟后,如果鱼肉呈浅绿色或者炖鱼料变成绿色,可能就是被孔雀石绿泡过的。

No.42

五氯酚钠

可能添加的食品:河蟹。

可能的主要作用:灭螺、清除野杂鱼。

危害

五氯酚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物,残毒容易在河蟹中滞留量过多和时间过长,人食用后可能引发中毒。

掺假手段

一些养殖户想方设法购买五氯酚钠药物,放在自己的池塘中清除杂鱼。

鉴别

一般来说,垂死的河蟹背壳呈黄色,蟹脚较软,翻正困难。而那些爬行快,蟹螫夹力大,毛顺,腿完整,个体大而饱满,蟹壳为青绿色、有光泽,腹部灰白,脐部完整,嘴中不断吐泡的河蟹才是最佳的选购对象。

选购河蟹时,最好详细打听一下产地,不同地域出产的水产品在安全性上会存在差异。来自严重污染水域的河蟹,很可能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最好不要购买。

专家建议,买河蟹时最好选择可靠的商家。市场上有些太便宜、来历不明或者有泥土味的河蟹,很可能有质量问题。

烹调河蟹,一定要让它熟透。吃螃蟹时一定要除掉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因为这4样东西含有的残留蟹药、细菌、病毒、污泥等特别多。

No.43

敌百虫

可能添加的食品:腌制食品。

危害

食用这种含有敌百虫农药的咸水产品,如果其中所含的剂量较大的话容易发生急性中毒;如果剂量较小,虽然暂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长期食用,毒素能在人体内蓄积,形成慢性中毒,以致损害肝、肾等内脏器官。 

鉴别

不合格腌制品常常会有一种特殊的味道。 

No.44

喹乙醇

可能添加的食品:水产。

可能的主要作用:促生长。

危害

喹乙醇有中度至明显的蓄积毒性,对大多数动物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人也有潜在的三致性,即致畸形、致基因突变、致癌。 

掺假手段

在水产行业,故意添加喹乙醇的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部分小型饲料企业,如自配料厂等;二是养殖户自己要求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添加,或在投喂饲料之前将喹乙醇喷涂在饲料表面。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成本的上升,部分养殖户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开始自行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

但因为存在拌料不均匀以及长期使用的情况,且淡水鱼类对喹乙醇的吸收很快,消除却很慢,所以不时出现鱼类“应激性出血、腹水综合症”。不过显著的促生长性能远远超过它的负面效用,因而被部分人追捧,一度称之为“水产瘦肉精”。 

鉴别

可以通过观察鱼离水后的表现初步判断鱼是否长期食用喹乙醇,如果鱼离水后容易死亡或出现腹部、鳍基、鳃部出血等现象的,食用喹乙醇可能性比较大。食用喹乙醇的鲤鱼个头与普通鲤鱼相比明显要大得多,很容易死亡,死鱼身上布满鲜红的血斑,拿在手上感觉黏黏糊糊的,而且非常粗糙,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鱼鳞便纷纷掉落下来,鳞片下还会有黑红色的血流出。 

No.45

碱性黄

可能添加的食品:大黄鱼。

可能的主要作用:染色。        涉及环节:流通。

危害

有毒性。长期过量食用,将对人体肾脏、肝脏造成损害甚至致癌。 

掺假手段

把“碱性黄”融进水里,把鱼倒进去,鱼马上变成了嫩黄色。

鉴别

好的大黄鱼黄颜色较淡、较柔和,而染色鱼的颜色普遍着色较重。

对于染色的鱼,用白卫生纸一擦鱼身,纸上一般会留下明显黄色;而冷冻成一大坨(成块)的染色鱼,有的冰面也会呈现黄色。

染色鱼浸泡水中约5分钟,水可能变成啤酒色。

No.46

乌洛托品

可能添加或存在的食品:腐竹、米线等 。

添加目的:防腐。

危害

含有乌洛托品的腐竹、米线食入后可能引起胃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添加手段

乌洛托品会分解出甲醛,不法商贩常用在腐竹、米线中防腐防臭。

鉴别

购买腐竹时,如果透过光线可以看到一丝一丝的纤维组织,摸上去容易碎,那么就是较好的腐竹。买回家后,将腐竹浸泡约10分钟,如果泡的水呈不浑浊淡黄色,那么就是优质的腐竹。 

质量好的米线具备大米的天然色泽,手感柔韧且有弹性。劣质的米线入口酸度较大,有时甚至有刺鼻的气味。

No.47

磺胺二甲嘧啶

可能添加或存在的食品:叉烧肉类 。

添加目的:防腐 。

危害

长期食用可能损伤肝脏功能。

鉴别

良质叉烧肉,表面为红色,内切面为肉粉色,并具有产品应有的肉香味,无异味,组织紧密,脂肪白而透明,少光泽,结实而脆。纤维疏软易断裂、有异臭的叉烧肉不要购买。

关注我

Easteat

以后继续为大家分享

抓好食品安全的小妙招

To be continue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