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级:美妙数学之“有趣的长度测量(二)”(0826一)

 充实9 2019-08-26

     美妙数学天天见,每天进步一点点。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的学员,你的大朋友——戴小娟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今天,咱们将继续了解关于长度测量的一些内容。

1

米是怎么来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那么“米”是怎么确定的呢?

1791年,法国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大小是不变的,并提出把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的长度定为一米,并用铂制成了第一根标准米尺。这根标准米尺就成了世界最早的米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馆,“米”这一单位也由此诞生。

1791年,法国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大小是不变的,并提出把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的长度定为一米,并用铂制成了第一根标准米尺。这根标准米尺就成了世界最早的米原器保存在法国档案馆,“米”这一单位也由此诞生。

哦!原来米的长度是这样规定的。

1875年,17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正式确定米尺为国际通用尺,会议还决定以法国档案米尺为基准制成了30根基准米尺发给各成员国作为备用长度标准。之后,又逐步推广到全世界各个国家应用。因此,“1米有多长?”全世界各国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2

认识直尺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铅笔长(4)厘米(3)毫米

有了直尺,我们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3

长度测量为什么要带单位呢?

如果一个长度测量结果没有带上单位,这个测量是没有意义的。

我知道了,如果一种小动物长2,后面不带单位,它到底有多长呢?就不能确定了,可能是2厘米、2分米,也可能是2米。

提醒小朋友们,测量一定要带单位哦!

4

测量越精确越好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从操场的长度是120米5分米4厘米3毫米,你会怎么想?

我可能感兴趣的只是120米,5分米关注都很少,剩下的信息更是没有实际用处。

是的,在测量的过程中,精确程度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的,并不是越精确越好。

      美妙数学天天见,每天进步一点点。亲爱的小朋友,今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下期内容。 

本文改编自《一课研究丛书——长度测量》姜荣富著

编辑:戴小娟

审核:孙惠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