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理小说之一:心下

 中医药方便 2019-08-26


披阅医著,常罹大惑:概念不清。此公言甲,彼师言乙;张说此是,李议彼非,以致同一名称,所述大异,或因年代沿革,面目全非。学者常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斯为门户短视,坐井观天,标炫已见,贬损异己之渊源之一耳。欲正之者,惟正本求源,方可厘清概念,为后学指明路径焉。重经据典,尊贤求是,舍此无它途可循。是为小引。

心下(张仲景)

心下”二字,《伤寒论》凡见44处,《金匮要略》凡见30处,所指不一,概括可分四类:


◆一指心中
一指心中,如64条桂枝甘草汤证之“心下悸欲得按”、82条真武汤证之“心下悸、头眩、身瞤动”、103条大柴胡汤证之“心下急,郁郁微烦”、356条茯苓甘草汤证之“厥而心下悸”;《金匮要略》半夏麻黄丸证之“心下悸”等,凡言“心下悸”者,多指心中悸也。





◆二指胸中
二指胸中,如67条苓桂术甘汤证之“心下逆满、气上冲胸”、134条大陷胸汤证之“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138条小结胸汤证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146条柴胡桂枝汤之“心下支结”、335条瓜蒂散证之“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等。凡结胸言“心下”,多指胸中。






◆三指肺脏与膈间
三指肺脏与膈间,如41条小青龙汤证之“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之“心下有水”、甘遂半夏汤之“心下续坚满”、木防己汤证之“心下痞坚”、小半夏汤证之“心下有支饮”等。凡肺胀、支饮言“心下”者,多指肺膈间。






◆四指脘腹
四指腹脘,如123条调胃承气汤证之“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154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之“心下痞,按之濡”、157条生姜泻心汤证之“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161条旋复代赭汤证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金匮要略》枳术汤证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等,凡言“心下痞”者,多指腹脘也。




古人所述身体部位之名称与今人甚异,切不可以今臆古。如《伤寒论》论阳明病云“胃中有燥屎”,此“”乃类今所谓胃肠道之总称,非但指今之胃也。若以今论古,胃中燥屎,岂不谬乎?若失之以古论古,则大失经义矣。仲景所云“心下”,范围甚广,涵盖胸膈至胃上脘之大片部位,而非后人凡见“心下”二字便曰胃脘是也,若如此,则于经文颇难解之精当。《难经·三十一难》曰:“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谓上焦位于胸膺至胃上口之间,亦即心下之位,此乃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脉之交汇贯通之处,营卫之气之通衢,亦为疾病变化出入之节点矣,故见证最多。太阳经脉本气主寒水,故伤寒病最多水气病,心为阳中太阳,则心下是太阳之宫城,水气为患,亦最易积于心下。此仲景但言水饮病,难离“心下”二字,其理在此。

夫饮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壅于上,或积于中,或滞于下,各随其所之而为病。心下为水饮内聚之要冲,以此为巢窠,上干胸肺,中积胃肠,下渗膀胱,水流行不一,无所不之,故水气病见证多矣。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