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治疗:故事和类比的应用》作者是英国的布伦克荣。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常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方法。著作通过使用相关故事、隐喻、类比、引用和轶事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将CBT付诸实践,同时也示范了在实践中治疗者是如何应用书中介绍的例子。下面是学习第一部分《开始:故事的背景》第四章《抑郁症》的体会。
1.抑郁症。由于患病人群广泛,患者感觉痛苦,抑郁症也被认为是精神健康中的“感冒症状”。流行病学显示,每2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将会经历抑郁。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患病,女性的患病几率是男性的两倍,同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高达15%。
2.故事疗法。在CBT中人们可以人6个方面控制抑郁。
第一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主要是描述抑郁的体验。理解痛苦的第一步是表达痛苦。罹患抑郁是什么感觉呢?邱吉尔将他的抑郁症称作是“黑狗”,总是跟着他,干扰他的生活。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如:
困境:“我被捆在监狱中。”“我被链条绑住了。”
负担:“我感觉自己背了一个100斤重的包袱。”
黑暗:“黑暗围绕着我,在隧道的尽头没有亮光。”
空虚:“我的脑海一片空白。”
停滞:“我失去了动力,油箱已经空了。”
第二步:接受帮助。抑郁的个体会由于无法正常地生活、工作而自责,看不到自己的一点点成就。有的来访者,却认为自己不是抑郁,而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问题。但不管如何,都要引导来访者面对现实,接受他人的帮助。
第三步:付出行动。抑郁症者的治疗,除了遵照医生服药之外,关键是要主动参与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写成日记,说明其活动带来的情绪,或快乐,或悲伤,或其他感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抑郁者参与到治疗中,让他们有掌控感;去体验令人享受的活动或令人满意的活动,并多做这样的活动。
第四步:变换角度。抑郁的问题之一是人们具有负性思维而责备自己,他们将一些当作事实,这使一直情绪低落。治疗师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在这些想法发生时当场发现它们,并且让来访者对自己说:“我确实有消极的想法,但只是想法而已,我可以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第五步:自我对话。要引导来访者进行友善的自我对话。人只有走进自己的内心,才能产生深刻的体验。让来访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提炼故事的意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对话。
第六步:坚持训练。抑郁症者,大部分会在12个月内恢复,但是其中四分之一的人会在10年内再次发生抑郁。对于抑郁反复发作的人来说,负性思维和活动量减少是最重要的原因,并形成了生活习惯。所以,抑郁症患者要坚持训练,保持积极思维和乐观心态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