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博采简纳 2019-08-27

导语:

在电影史上,有这么一部电影,更确切的说是纪录片,它耗费半个世纪取材、拍摄、制作,被称为世界影史上的奇迹,每一个观片者都犹如经历自己的人生,除了震撼再无其他词语能够形容。

《人生七年》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这是一句英国谚语,意思是'7岁看大'。

1964年时,一位青年导演默念这句谚语时突发奇想,他找来14个来自不同阶级的7岁小孩,挨个采访了他们,那之后导演靠着惊人的执行力每隔7年就提着摄像机回访一次那批孩子。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人生七年

今年这部纪录片已拍到了第9季,那些'孩子'也63岁了。

在拍摄前,导演迈克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

导演的初衷是通过现实来展现英国的阶级分化,最后得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结论。随后的时间里,孩子们似乎也按照导演预设的剧本演了下去——富家子弟都按部就班上了贵族学校,工人阶级姐妹花则顺理成章的去了职业学校,贫民窟出身的孩子饱受生活煎熬……

事实上,整个前8季,'阶层'都是这部纪录片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注脚,直到最新一季的播出,剧情出现了超级大反转。但是,请允许我在这里卖个'关子',来一同看看这部纪录片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的伟大之处又在哪里?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尼克(Nick)出生于英国约克郡,是一位农场主的儿子,不管从哪个点看,他都是再寻常不过的平民子弟。

在第一部《人生七年》中,尼克被问及梦想都不好意思直面镜头。

那他仍然怯怯的说出了那句:'我想去研究月球。'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尼克

听了这句话,周围人都一笑了之,不是因为他的童言无忌,而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村庄非常落后,当地一所学校都没有。几乎没有人会相信,这个来自不知名村庄的尼克能上得了大学。

7岁那年,尼克每天都要很早起床,走4英里(约6公里)的路,才能到距村庄最近的一所小学上课。

然而就是这个面对镜头不自信、家境一般的孩子,却成为了世俗标准中最'成功'的人:21岁那年,这个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拥有着强烈兴趣的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出人意料地考上牛津大学。

28岁,尼克移民美国后进入一所大学成为了研究员;35岁,他升职为了助理教授;42岁那年,当摄制组再次将镜头对准他时,尼克已经当上了正教授,在威斯康星大学研究核聚变。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尼克

看到这里,很多人由衷的为他高兴,尼克不甘于自己固有的出身,长大后的这些年他越走越远,而后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精英人士。14个被跟拍的孩子中,只有他算是实现了所谓的'阶层跃迁'。

尽管在纪录片中,这是一个'特例',但他让很多人开始思考——真正拉开人生差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是先天家庭,我们的命运是被出身决定的,于是纷纷认命。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事实上绝大部分人的出身都极为普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该放弃。

无论哪个阶层,物质财富的传承都相对有限,人们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如果给他们良好的教育,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高富帅三人组之一的安德鲁,在镜头前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高富帅安德鲁

努力比出身更重要

在第一季《人生七年》中,还有三个来自伦敦的南肯辛顿区(著名富人区)的孩子。

被称为'高富帅三人组'的约翰(John)、安德鲁(Andrew)和查尔斯(Charles),是世人眼中典型的富二代。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高富帅三人组

在私立学校读书的三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所中学,进入牛津剑桥然后成为社会精英。

21岁时,三人中的两位进入了牛津大学法律系,另一位则入读杜伦大学历史系;28岁时,法律系的两位男生如愿成为律师,进入杜伦大学的男生成为BBC的纪录片制作人。此后,他们的事业一路攀升,依照7岁就计划好的轨迹,或成为皇家律师,积极进入政界,或创立公司,或成为知名制片人。

事实上,很多人看到富家三人组都会产生一种出身很重要的观点,不可否认,这三个孩子确实比其他人要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为此而努力。

三人组中的约翰,曾祖父曾是保加利亚前首相,家庭背景雄厚可窥一斑。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从私立学校毕业,考上牛津进修法律。在牛津大学一毕业,约翰考取了律师执照,进入法庭工作,后来还娶了前保加利亚外交官的女儿。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高富帅的约翰

在外人看来,他这一辈子堪称'人生赢家',拥有殷实的家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高大上的法律业工作、还迎娶了'白富美',人生完美的几乎没有瑕疵,但直到56岁那年,约翰才道出了自己生活的'真相'。

约翰在节目上表示:'事实上,我的父亲在我9岁时便离世了,家庭因此陷入经济窘境,是母亲外出工作,才供得起我们上学的。'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约翰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约翰

约翰21岁那年,一举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

直到那时,人们才明白,为什么21岁时约翰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人们总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拥有哪些权利,想去哪所学校读书就去哪所学校。

但事实有时并非如此,人们很容易拿着放大镜看到别人那些光鲜的表面,从而忽视他们为获得这些所付出的大量努力,跟普通人一样,他们也需要熬夜完成功课。

其实从那一刻起,导演在片中为他制定的富二代人设就已轰然倒塌。好在约翰很努力,大学时凭借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奖学金,毕业后成了大律师,让家人过上了最好的生活。

导演本来想拍一个富二代理所当然成功的故事,没想到却意外收获了一个中产子弟通过自我奋斗完成阶级跃升的励志篇章。

事实上,无论放在哪个阶层,皆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高富帅三人组

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满意

在最初的设定里,琳恩与Jackie、苏(Sue)三人被归类为工人阶级姐妹花,并不富裕的家庭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成年后还遭遇了贫穷、离婚与单亲的苦难。

相比较上面两位,三姐妹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并且看起来也不是很努力,按照世俗意义,姐妹三人都算不上'成功'。

但就是这样极其普通的人生轨迹却实实在在的打动了许多观众,有些人一开始流着眼泪,看到最后很多人都为她们的经历和现状发自内心的高兴。

苏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在英国当时的大环境下,女人出嫁男人是大都多数女性的选择,但苏说:'我不觉得我会太早结婚,首先(你)要经历更丰富的生活。'她始终认为,太年轻结婚会让人错过一些东西,错过做自己的关键时期。

不仅是对婚姻有着超前的看法,对于工作本身,苏也有着极其独立的一面,'我无法想象,不工作时会怎样。'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无论生活还是感情,苏做决定都从不犹豫,在她看来,自己能够创造价值,远比结婚生子有趣的多。就连35岁时婚姻出现危机,那时她尚无稳定工作,也是当机立断结束那段关系,随后靠兼职独自抚养孩子。

等孩子稍微大一些,苏便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找到一份全职助教的工作。工作兢兢业业的她,在49岁时,还当上了法学院研究生项目的主管理员。

感情上,42岁以前,她不是没有遇到能安定的,只是不合适便宁愿单身,等着合适的人出现。在最新一季中,如今年愈63岁的他,身边伴随着一位在一起超过20年的男友格林。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她都始终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这让其整个人看上去都十分年轻。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而在最新一季的《人生七年》中,三姐妹中有一位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琳恩(Lynn)。

她在伦敦东区长大,21岁时当上了图书管理员,负责给孩子们分发图书。

这个职业她做了一辈子。这份外人看来不起眼的工作,不赚大钱,更谈不上阶级跨越,但琳恩却非常热爱,在她看来,教育孩子认识书的美好是妙不可言的。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琳恩

当导演(一生只做这一份职业)是否值得的时候,四十多岁的琳恩脱口而出:值得。

2014年,琳恩因病去世了。

去世后没多久,琳恩所在的图书就做了一个决定:以她的名字重新命名,纪念她在这里所做出的贡献。

生于平凡,死于平凡。

平凡伟大吗?伟大。一个人把终生奉献给了一间小小的图书馆,照顾了无数各种各样的孩子。并为此感到快乐和满足。

在琳恩最后一次接受节目采访时,导演曾试图提问,'你对你这一生…'话还没说完,琳恩就抢答了: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满意。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琳恩

豆瓣上名为Olivia Zhang的网友称,没想到,《人生七年》中最让我感动的人是 lynn,这个前期看时觉得有点cool有点背的girl,她把一生的时间和commitment to每一个那个多元社区的孩子。当她去世后,社区建造了一个以她命名的library(这个她一生工作的地方)。

当documentary里响起了她曾经说的话'There things we all do that, oh I wish I'd done that different, but you take it on board and you learn from that experience',屏幕中闪现她7岁~54岁的画面,那张她虽沧桑但坚毅、洋溢着喜悦和满足的脸,是对她说的'I'm happy with the way my life has gone, and it has worth it'最好的注脚。

幸福是什么?

事实上,整个《人生七年》的前八季都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这跟导演最初的想法也完全一致,就是想告诉你不同出身的人命运会有怎样的涟漪,但那又怎么样呢。

越往后看,就越清楚'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适用于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因为人的欲望宛如黑洞,地球上这点分子实在是填不满这一个个无无底的沟壑。

于是,在最新一季的纪录片中,关于阶层的这一设定完全被颠覆了,或许因为导演自身也已步入耄耋之年(迈克尔·艾普特今年76)。他开始意识到,富裕的出身能够让人拥有更多的选择,但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导演迈克尔·艾普特)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性格和经历都千差万别,生活的展开方式也有一万种可能,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事实上,人生从来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出生于伦敦东区的托尼(Tony),小时候在贫民窟的一所小学就读。7岁时,托尼的愿望是当一个赛马骑师,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4岁时,他去了赛马训练场当上一名学徒。

记得托尼14岁那年,迈克尔曾问他,若不能成为一名骑师怎么办?托尼说:'如果我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赛马师,我就会放弃比赛。'不久后,他真的成为一名赛马骑师,但最好的时候也只是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托尼随后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天赋渐渐无奈发现,离开赛马场后,觉得开出租车很自由,便欣然考了出租车司机执照,在28岁那年拥有了自己的出租车。

尽管整个年轻时,托尼始终飘忽不定,但这个从贫民窟中走来一无所有的男孩,后来发展得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业余时间,托尼学习了表演,还参与了演出了卷福的电影。35岁时他吹'大牛'表示,自己这辈子想干的事情还没有哪件干不成,想当骑师最后真的和Lester Piggot(著名骑手)同场竞技,想当演员就参演了斯皮尔伯格的影片。

迈克尔当场说了句很冰冷的话:你最后既没成为骑士,也没当成演员。他只尴尬了一秒就恢复了笑容:有过总比没有强。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49岁时,他靠房产抵押贷款,斥资在西班牙投资了一栋度假别墅。

56岁,投资失败,他回到英国,继续开出租车。他告诉导演自己前些日子开出租车载了巴斯奥尔德林(与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宇航员),他下车时酒店服务生向车里要签名,他就转头告诉了奥尔德林,没想到服务生对他说:我想要你的签名,我在《人生七年》上见过你。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托尼

在那一刻,托尼笑得像个孩子一般快乐,我不再嘲笑他胸无大志,而是开始打心眼里佩服他的知足与乐观。事实上,整个人生七年系列中其他13个孩子都在人生某个阶段显得阴郁,唯有Tony的脸上永远灿烂。

骑师当不成,他有力气继续折腾,成为出租车司机,由此获得稳定的生活。稳定并未束缚他的脚步,他喜欢上了西班牙,继续折腾,在那里投资,失败了回来继续开车。成不了名演员,能够参加表演就行。

做任何事,他乐在其中。说他失败?评价者一定是世俗的事业成功论者,把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作为衡量标准,对托尼人生的评价试折射出评价者的人生观。换个角度,托尼简直是享受人生的范本,想做什么就去做了,收获满满。

愿你他日早知我是我

什么是有前途的人生?

或许正如《新华字典》上所说:'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在这档纪录片刚开拍的时候,总是常常探讨'阶级'。似乎是想通过记录这14个孩子的人生,来反映更深刻更沉重的现实问题。

但随着半个世纪的时光流逝,最终包括导演在内的每个人都开始意识到,'阶层'永远是人们自我设定的一个牢笼。'实现阶级跨越'虽是不少人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但也仅仅只是其中一种,因为幸福的模样其实有千千万万。

耗时63年跟拍14个孩子 这部历史上最伟大的纪录片迎来了大结局

人生七年

纵观这63年14段真实人生后,其实你会发现大家的目标都极为一致,不管你出身富裕之家还是贫民窟,每个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获得自我的满足。

不论是当上律师、教授,还是开出租车、当图书管理员,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看到了什么,而是你自己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阶级、地位、金钱、头衔,不过是主流社会框定的规则,但快乐并不在这其中,而是在人心里。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