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河畔草》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青青河畔草》审美赏析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这是台湾作家琼瑶早期作品《青青河边草》改编成电视剧中的主题歌中的一段。写出了离别相似之苦,很有深厚的情感意蕴。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也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全诗如下: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 空床难独守。

前两句写道:“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郁郁”这里形容草木生长茂盛。开始诗人就描写了自然环境。用“青青”描写出了“河畔草”的色彩,用“郁郁”突出了“园中柳”的茂盛。也就是说,河边长着茂盛的青草,园中的杨柳树,颜色也是那样的青绿,叶子是那样的浓密。上句写园外的河边,下句写园长柳树,描写出了一幅春景图,格外美丽。

接着就写园中的人。诗人把重点落在描写少妇的外貌之美上。诗人写道:“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这里表现了少妇的娇媚的姿态。“窗牗”就是窗户。“皎皎”即月光明亮。诗人写人,把人置于一种明亮的夜晚,借用柔弱而明亮的月光,来衬托少妇的美丽。你看,在高楼上,少妇坐在窗前,明亮的月光由窗外照进来,洒在少妇的身上,使得当窗的少妇更加明艳和漂亮。

上面是整体描写,接着写道:“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娥娥”一定是描写女子容貌的娇美,“娥”形容女子容貌美好。少妇本来就很美了,而少妇还要“红粉妆”。“化妆”是爱美的表现。这里,不但突出了少妇之美,而且表现了“女为悦己者容”,暗示了少妇希望自己的丈夫回家的急迫心情。接着的“纤纤出素手”,其中的“纤纤”,描写了这位少妇的手的纤细。“素”就是白。“纤纤出素手”也就是又细又白的手。在中国古代,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肤色白为最美。《诗经》云:“素以为绚兮。”“素”就是“白”。《诗经》中形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肌肤之美,用了“肤若凝脂”一语。意思是说,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后来的杜甫,也有这样的描写。如在《月夜》中对日思夜想的妻子的描写:“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意思是说,夜露深重,你(夫人)的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也受寒。这里,诗人写了夫人的手,用了“清辉玉臂”。这与“皎皎”月光下的“纤纤出素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少妇独立楼头,体态盈盈,红妆艳服,容光照人,洁白而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的形象。

这里,诗人注重了一个细节描写,写手的美丽纤细,暗示了女子不是劳动者家庭的女人,也许嫁给这位丈夫后,丈夫外出经商而久未归。所以,诗人写道:“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倡”在古代就是唱歌、唱戏的人,也就是戏子、的歌伎。而“荡子”不是放荡的人,而是长期在外漂泊的诗人,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游子”而已。这里,诗人写少妇的过去,实际上表现出少妇对丈夫的爱,对家的珍惜,也是少妇希望的体现。而今,丈夫未归,思念之情可以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倡家女”成了“荡子妇”,说明了“荡子”家是有钱的,是一个在外经商的人,同时也暗示了思妇的不可回避但有不能言说的想法,即荡子在外沾花惹草,乐不思蜀了。

所以,诗人在最后写道:“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丈夫出行长时间不会来,可苦了这位独守闺房,独守那难以忍受的空床的少妇。其中,一个“久”字,一个“独”字用得很妙,不但表现出了少妇寂寞苦闷生活,更表现出少妇对爱,情爱,性爱的追求与向往。可以说,诗歌的结尾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大胆的,具有极大的超时代性。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少妇希望丈夫回家的也不少。比如,王昌龄的《闺怨》中写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金昌绪《春怨》中写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以及李白的《子夜吴歌》中“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等,多么含蓄委婉,可这首诗歌却是这样直白。可以说,简直是在发自肺腑的呐喊,是在对美好生活的呼喊,也是对来之不易的爱的呼唤。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描写细腻,突出细节

诗歌中,对思妇的描写就很细腻。其中,写了“皎皎”月光下的少妇,也写少妇“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的外在美。这样,少妇美的形象就更加突出。

其次,叠词运用,增强情韵

在诗歌中,环境的描写和人物描写,都运用了叠词,增强了诗歌描写效果,也使诗歌情韵更美。比如,“娥娥”和“纤纤”同音词叠用,就增强了亲切感,人性美就更加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