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城高且长》审美赏析

 江山携手 2019-08-28

《东城高且长》审美赏析

《东城高且长》是《古诗十九首》之一。诗歌中的游子(也许是诗人,也许是当时的士人门)处在苦闷的时代,面对人生苦难与多种不幸,真正感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因此,对人生,对生活的苦闷油然而生。在苦闷而无法摆脱时,游子却转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荡涤放情志”的无奈之中。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荡涤放情志的情怀。全诗如下: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诗歌写道:“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逶迤”指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相属”即相接连,或者相继。诗歌首先就写了游子独自一人,在洛阳的东城门外徘徊。可是,那高高而弯曲的城墙延伸远方,又绕着房舍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里,这是游子所见,突出了东城的高与长以及逶迤与相属。这样写,其实把自己的处境融入在描写中,东城的高与长,逶迤与相属形象实则是暗示游子被环境艰难,行动的限制,因而不能行。

接着诗人写道:“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萋”形容草生长茂盛的样子。如,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中:“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里诗了写环境,写出了秋天景象。在大地上秋风激荡而起,使葱绿的草野也更加茂盛。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中国古代诗歌在,秋天是凄清的,恰与游子在外处境说产生的心境是“异质同构”,往往引发人的思念。宋玉在《九辨》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可以说,诗人不仅描述了游子目击了秋的景象,更是游子内心的痛苦的表现。

诗歌接着写道:“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一何即多么。杜甫《石壕吏》写道:“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这里,游子没有停留在悲秋之中,而是进入到四时变化,时光如梭哲理之中。从古代人的时间观念看,时不待我。而那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清秋时节。眼前的凄凄秋景,引发出游子对时光流逝的震竦之感。

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接着写道:“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晨风”在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鹞类猛禽。《左传·文公十八年》中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也就是说,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诗人这里通过对“晨风”和“蟋蟀”的描写,进一步说明了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逝而感到悲切。

接下来写道:“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这两句很重要,是游子对时光流逝而不待人的思考后表达出来的情怀。也可以说,就是游子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是的,时光如梭,时不待我,可是,我们处处自我约束,获得多累,也活得伤感。与其如此,不如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在古代来说,是比较大胆的,但也是时代的反映。

写出了“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的观念后,就接着写道:“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这是承上而来,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游子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你看,这游子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好似佳梦已成,翩翩佳人美颜如玉。

接着,对这位佳人做了进一步描写。诗歌写道:“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清曲”是一种以坐唱为主的汉族曲艺形式。此时此刻,游子好似看见佳人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家中,神情贯注地习练着其清曲,而且还“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这里,诗人就没有直接描写佳人,而是描写“清曲”。也许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可以说,这是从游子听到而写出来的。这样写,不但表现了游子的心境,而且更加突出了游子那“荡情”所产生的梦寐般的恍惚之感。

最妙的是结尾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中带”也作“巾带”。“踯躅”,即徘徊不进的意思。上一句写游子“驰情”(放纵情感)而“整中带”。下一句写佳人。此时此刻,佳人对面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游子,心中慌乱起来,心旌摇荡了,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但面对眼前之人,面对早已倾心的游子,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的心声。在此,诗歌借飞燕双双衔泥巢窝之语,传达出了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

其实,我们读完这首诗歌,没有感到游子“荡涤放情”的不对,或者怨恨,而是感觉到游子内心的苦闷。登高望远,望远思归,思归不得,情感郁结。游子梦想“荡涤放情”是一种对人生哲理思考后的无奈。在艺术上,这首首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写梦寄情

诗歌借梦抒情,思维开阔,而且给人以美妙之感。这“梦”,也许就是白日梦,驰情荡漾,十分美妙,但结果却是虚幻的。“梦”可以一时间超越时代及其自己处境的束缚,驰骋想象。而当游子从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一切美好结束了,

其次,结尾含蓄

在古代诗歌在,“燕子”这一意象都是表现情侣,或者夫妻情感的。燕子衔泥筑巢,就是共建家庭,养育后代,过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样结尾,含蓄蕴藉,情含其中,而且在反衬中,倍觉凄怆和痛苦。这正如真朱筠《古诗十九首说》之说:“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