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银器工艺技术:捶揲、浇铸、錾刻、镂空等

 允默斋 2019-08-29

黄金铸造和捶揲

金箔:极薄的金片,是用皮革甚至纸张将经过加工后的金片夹住再进行反复捶打而成,这种薄薄的金片。《天工开物》载:“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椎打成”,《物理小识》也载:“金箔,隔碎金以药纸,挥巨斧捶之,金已箔而纸无损”。

    从考古发掘看,金箔是先秦金质器物中出土最多的一类,常称“金叶”“金页”等,稍厚的称金片。或直接包于器物的外表(即包金),或按照器物装饰部位,把金箔剪裁成需要的形状贴于器物的表面(即贴金)。金箔饰片形状各异,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半圆形、环形、条形、弓形、人面形、虎形等,金箔饰片的面积大小不一,厚度也各不同,有极簿的。

1953年安阳大司空村171号墓出土的薄金片,厚仅0.010±0.001毫米,金相组织的晶粒厚度大小不均匀,而且晶粒平直,说明经锤锻加工和退火处理。有的箔片上有阴刻的云雷纹、故事图案等,还有一些有模压的凹突纹。

河北井陉古墓出土的6件金片,捶制成鸟形,其上压印蟠螭纹。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金箔共计940片,均曾为装饰物分别贴在其他器物上,因粘贴不牢,或器物受腐蚀,已大部分脱落而散见于各处。经测定:其含金量在87—92%之间,最厚的0.738毫米,最薄的0.037毫米,一般在0.1—0.2毫米之间。同一片箔,中间部位与边缘厚薄不一,一般中间厚边缘薄,每平方厘米重量在20—30毫克之间。最厚与最薄者之间几乎相差10倍,但制作比较精细,特别是金箔表面很少见到因捶制不当而产生的破裂、空洞等现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8663126924396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鸱枭形金饰片

西周 甘肃省礼县秦国墓葬出土。以金箔剪裁而成,通身饰变形窃曲纹为翎毛,窃曲纹的余白中为形状各异的镂孔,使得鸱枭形象异常富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4-12 10:08:38编辑过]

3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2:38:41

金箔装饰的器物有铜器、玉石器、漆器、木器及衣帽等。

    河南浚县辛村M24号西周墓出土的包金铜兽头一大一小,形制相同,大者长2.8厘米、宽2.8厘米,小者长2.4厘米、宽2.6厘米,铜兽头刻镂精细,外包金箔薄匀,花纹毕露。
殷墟侯家庄M1003号墓翻葬坑中出土的6枚包金铜泡,是用圆形金片的周边折入铜泡的背面,使金箔牢固地包在泡面上的,方法十分巧妙,此为金箔饰铜器数例。

河北藁城台西村M14号商墓出土的漆盒上贴有金箔,厚不到1毫米,箔片残存半圆形,正面阴刻云雷纹,背面遗有朱漆痕迹。北京房山琉璃河M1043号西周墓出土的漆觚,器身上中下贴有三道金箔,下两道金箔上还镶嵌有绿松石,加上朱地纹饰,整个器物看上去三色相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金平脱器。安徽寿县春秋晚期蔡侯墓出土金箔12片,其中一部分出于墓两侧,有圆形、云形、燕尾形等,多是贴在漆皮上的。山东沂水刘家店春秋中期墓出土的嵌金漆勺上嵌有三角形、菱形压花金箔。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两件繁缨座,为木胎漆器,其正面的某些花纹部分就贴有金叶。这是漆器贴金的5例。

    木器贴金的出土物较多。河南安阳大司空时M175号殷墓车马坑舆上中间有3片重叠一起的圆形金片饰,直径为l2厘米,有可能是伞盖上的装饰。安阳小屯M20号殷墓车马坑舆内西部出金箔16片,金箔呈南北纵列,当是鞭杆之饰。金片长5.5—6.5厘米、宽1—1.1厘米,总重3.9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300000178518122153131766151_s.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阿拉沟金饰

1976-1978年在天山腹地阿拉沟发现了震惊考古界的85座鱼尔沟古墓葬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7281431542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同墓出土有虎纹金牌和对虎纹金带饰。这件金牌呈长椭圆形,狮子颔首,前腿平伸,后腿反转,显得强健有力。肩胛和胯部饰螺旋纹,颈部鬃毛纹路清晰,并在颈、背交接处向上曲卷成半圆形,极具表现力。

4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2:39:07

1995年甘肃礼县大堡子西周晚期秦人墓出土的金饰片中,有金虎2件,鸱枭形金饰片8件,口唇纹鳞形金饰片26件、云纹圭形金饰片4件、兽面纹盾形金饰片2件、目云纹窃曲形金饰片2件,被推定为棺木上的装饰。其金虎长4.1厘米、高16厘米、宽3~4厘米,鸱枭形金饰片高52厘米、宽32厘米。其纹路清晰,凸凹起伏,犹如青铜器铸造出的纹样。它在捶揲中似采取了加底衬式冲模等较高超的手段。

    金箔贴于玉石器的器物也有出土。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一件玉虎,其眼睛处贴金箔以点睛。陕西扶风强家M1号西周墓出土的绿松石柄形器1件,顶端排列整齐绿松石片,并束有一圈金箔片。河南洛阳北窑M74号西周墓出土玉柄形器的鞘饰上,也镶嵌有金箔片。

    河南辉县固围村东周魏国墓地出土的一件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造型为当时流行的琵琶式。长18.4厘米、中宽4.9厘米,底为银托,面作包金构成的蟠龙等浮雕图像,并嵌心以白玉块和琉璃珠。

    葬墓中出土于死者身体贴近部位的,多为饰于衣帽上的金箔。如山西保德林遮峪村商墓出土的2件赤金弓形饰,形状一样,高、宽、厚各为11.1、26、0.5和13、29.1、0.5厘米,总重量是215克,含金量达95%。安徽寿县春秋晚期蔡侯墓出土金箔12片,一部分出于墓主腰际,边有穿孔,其上压印花纹,当为衣上装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122402090557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周龙形黄金饰片(见上图),亦应沿用金箔模压成饰片,好比金龙剪影;半抽象,线条优美,同样简拙和栩栩如生。

5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2:47:0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e0a85bfb39107273cf9affdfb4ae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a7620ef270116687242f9e5ac15778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星堆博物馆 虎形金饰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4221118372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圆形饰直径1.1厘米,厚0.07厘米。穿孔在圆心,器表略弧,器内壁有细微磨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42211195553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盒高3.13厘米,宽2.97厘米,长9.43厘米,厚0.3厘米。椭圆形,无盖,平底略外弧。近沿外有多处擦痕,器表曾作抛光处理,器壁不平整,有破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4221120268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蛙形饰长6.96厘米,宽6厘米,厚0.04厘米。器呈片状,头部呈尖桃形,并列一对圆眼。亚字形身,背部中间一脊线,前后四肢相对向内弯曲,尾端尖。脊两侧饰对称弦纹,由背脊处延至四肢,弦纹内饰一排连珠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42211204496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鱼形饰长4.9厘米,宽1.1厘米。柳叶形,头部有一圆形小穿孔,身上錾刻有鱼刺纹和点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4221121027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喇叭形器口径9.8厘米,顶径0.8厘米,厚0.04厘米,高2.74厘米。底面呈圆形,立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形,顶上有一穿孔,周壁向下逐渐外侈。器较矮。

这批金器中射鱼纹带表面纹饰中鱼纹的局部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纹饰的加工痕迹。纹饰线条刻槽有翻边曲线不流畅、走倒、缺笔等。射鱼纹带表面纹饰应是刻划形成。

用显微镜观察这些金器,大部分在加工成形后,表面未进行抛光处理。只有面具、喇叭形器、几字形器和盒做过表面抛光处理,而且只抛光了外表面。面具外表面残留抛光痕迹,内表面粗糙,未作抛光。

6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2:52:13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1784822ha150db1ef2a8&69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出土的人形金饰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95131sj7c6krco8r040k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4-17 17:06:23编辑过]

7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10:17:0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四鸟绕日饰,可以看到靠近镂空边缘所残留下的刻划线条和飞鸟翅膀边缘处的褶皱。应首先是在成形的金薄片表面刻划出整个图案,然后繁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每次的刻划不可能与上次线条完全重合,以至留下多次刻划的痕迹,造成镂空处边缘的褶皱和边缘线条的不流畅。

8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10:18:5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748553695f506cea3cc2bc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春秋蟠螭纹售首残金饰片

兽首形,张口怒目,颈间系有水波纹带,头后边缘凿有圆孔二,嘴下颔边缘,亦有两孔,通体蟠螭纹。此饰件是包镶在铜兽首上的,背面还残留铜片三小块,知铜兽首当是铜片制成,在上面包镶金片。锤炼的方法压成型。其饰纹与新郑所出土铜器的花纹是一致的。

说明: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残高15厘米,宽11.5厘米,重1.34千克 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

9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10:19:5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a02485c35a950c31b0ce5a3b56bbc56-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虎噬羊纹金饰片 战国 清水县刘坪出土 长8.4-8.5厘米,宽5.5-5.7厘米。工艺技法采用常见的锤 法,在薄的金片的背面錾刻虎形,正面隆起,边缘剪切,四角有钉孔。虎呈蹲踞形,眼、鼻、耳、嘴、齿、爪部都十分清晰,虎张嘴,伸钩状前爪抓住一羊。猛兽捕咬家畜的构思受鄂尔多斯式青铜牌饰题材的影响。

10楼

玉之蓝枫 发表于:2016-4-12 10:20:4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95fb1897dac2af78b9dbf9ba566a58b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战国 清水县刘坪出土 纵5.3-5.7厘米,横4.3-4.7厘米。系薄金片锤 呈蝶形,两条龙交叉盘绕,龙首一侧饰两条小龙,龙尾一侧饰一对小虎,作咬噬龙尾状。龙身饰连珠纹,上部边缘有钉孔两个,下部边缘有钉孔一个。动物纠结的纹样源自鄂尔多斯。但龙头图案化十分明显,与中原地区的龙头表现方法基本一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