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材上的翻译不像人话

 读书甚佳 2019-08-3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是论语开章的第一句,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可是,对于这一句,我们真正理解了吗?今天我带大家嚼一嚼。

可能大家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学习之后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确实,当年的小学教材就是这样翻译的。可能现在仍然是。

当然,还有部分专家则是这样翻译的。

学到了知识或本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吗?

这两种翻译,其实没有任何水平。仔细想来,还有点不像人话。真当孔子是教育家,教育别人只是孔子平生最无奈的举动,孔子真正的身份是政客、是圣人。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材上的翻译不像人话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一下,近代语言学家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解释。他是这样理解的。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这个就和前面的有所不同了,引入了一个实习的概念,也就是让人们学以致用,才能感受到快乐。这个解释已经有点意思了。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材上的翻译不像人话

和杨伯峻一样,其实,儒学大咖朱熹也是这样理解的。他说: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无奈他说了一句文言文,我们还得在翻译一遍。就是说:学了以后,又能不断演习,这样学到的东西,就会内化于心,且内心喜悦,进步自然不用说了。而且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还把学、习、说三字都分别作了解释。

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

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

他认为,学就是在效仿的意思。而习就是反复演习、实践的意思。说,就是内心满意的意思。

但是,清人毛奇龄对朱熹的“学”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应是名词,不能解释为动词“效”。根据孔子讲话的情景,孔子讲的无非就是道和术,道自然就是孔子所讲的圣人之道、大人之道、君子之道,而术呢,自然就是孔子一直提倡的,诗、书、礼、乐、射、御、书、数等。

这个解释好像更符合孔子所处的情景,学了圣人之道,每天反复的演习、实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心很知足的样子。

但是,这也不能完全领略圣人高深的思想。我们中国的字,可是包罗万象的,一个字就有很多的含义。

就比如,句子中的“时习之”的“时”,就很不简单。其实,时习不仅是时时演习和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些举止必须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地方才能表现出来,理解到这一层,这才是这句话的精髓所在。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材上的翻译不像人话

最后,我总结一下。

孔子所说的圣人之道已经离我们很远,也有当时的情景。那么,作为现代人该怎么去理解!下面我谈一下我的理解。

学习了好的东西,就要把它用起来,不仅用起来,还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技能也好,思想也罢了,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渐渐知行合一,才能变成一种习惯。当用则用,不当用,绝不用。

好了!今天的读论语就到这里,感谢您百忙之中的阅读。从今天开始,我将带大家品读论语,让你读书不再孤单。今年下半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