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高血压,是“三高”的一种,发病率46.4%,严重威胁国人健康。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50~70岁,男性略多。 高血压性脑出血,起病急骤,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可瞬间夺人性命。 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脑出血? 一方面,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管壁变脆,或者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骤升时,血管和微动脉瘤就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另一方面,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痉挛,可能造成其远端脑组织缺氧、坏死,发生点状出血和脑水肿。 此外,持续的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硬化,使血管阻力增大,引起小动脉臂缺氧、代谢障碍,使脑小动脉发生脂肪玻璃样病变和纤维样坏死,内膜损伤后形成夹层动脉瘤,在血压较高的压力下,血液向外层管壁溃破处扩散而进入周围脑组织,形成脑出血。 提醒:血压高的人,睡前1件事不能做,小心脑出血,莫忽视 那就是——睡前喝酒。 喝酒,本身是一件伤身的事,而平时大量饮酒,会加重肝脏代谢,还会加速血液流动,促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发生。 喝酒会导致血压短时间内升高,若平时的血管质量就不好,或本身存在急性,会使血压快速升高导致血管破裂,诱发脑出血。 而夜间,本就是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如果,在睡前喝酒,很容易导致人在睡眠中,出现脑溢血等,危害生命健康。 此外,“饭后”2件事,也会诱发脑出血 1、饭后立刻吸烟 饭后吸烟,会比平时吸十支烟更有害,尤其是高血压者,更会加速脑血管病的发生。 在饭后吸烟,会增加血液流动,促使人们兴奋,头部出现"漂浮"的感觉,这样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进而诱发高血压并发症,引发冠心病、脑出血等。 2、饭后立刻睡觉 如果,在饭后立即睡觉的话,也会刺激血压升高。 饭后就睡觉,会导致胃里面的食物无法正常的消化,从而影响到消化系统。食物在体内会释放热量,睡觉时身体调节血液功能和也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并发症。 出现4种异常,警惕是“脑出血”前兆,及时就医,莫拖延! 1、突发剧烈头痛 突然间头痛欲裂,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但只要出现,就要警惕脑出血。 一般来说,先兆症状出现后,2个月内发生的风险尤其高。 2、身体一侧麻木 大部分脑出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3、突然失语 与他人交谈时,突然说不出话,或吐字含糊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所说的话,甚至有时“口不对心”,也就是说出的话与自己想说的话不一致。或出现嘴歪、流口水等。 此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脑出血,最好立刻就医检查。 4、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就要小心了。 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出血。 如果,您的家人有上述情况出现,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夏天,不想脑溢血,做好2件事 第一件:控好血脂 血脂异常,也是导致脑出血的诱因之一。 再加上夏季出汗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所以,夏季预防脑溢血,首先要控制好血脂。 1、食用油、搭配吃 想要调节好血脂,食用油的选择是关键。 食用油,搭配吃,摄足3种脂肪酸,可调节血脂平衡,保护心脑血管。 将橄榄油、大豆油、紫苏仁油,按照2:2:1的比例搭配,约25克~30克。 植物油的食用,最好搭配吃,平衡内体脂肪酸,改善血管、血脂健康,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其中,紫苏仁油,含大量的α-亚麻酸,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每天5ml,做调和油、油淋菜、凉拌菜、拌酸奶等,都可满足人体需求。 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是目前人体最为缺乏的一种脂肪酸。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适当的补充α-亚麻酸,还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勺这样搭配的食用油,调节血管,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大有益处。 2、多走路,快速行走 走路,尤其是快速行走,有益于改善血脂健康。 研究证实:饱餐之前,短时间的快速行走,可有效消除人体内的多余血脂。 餐前快步行走,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每天,连续行走3千步,然后零星累积7千步,是最佳运动方式。 坚持3个月以上的持续运动,会有比较显著的降血脂效果。 第二件:控好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者,一定要稳定血压,除了要服用降压药以外,还可以喝点茶水。 1、管理好情绪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生活中,要放轻松,减少紧张的情绪,对于调控血压,十分有益。 遇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2、控制好降压药的使用 高血压的人,到夏天一量,发现血压偏低,正常了,挺高兴的,就不吃降压药了。 然而,这样做危害较大,不稳定的血压,容易导致脑溢血、脑梗的发生。 虽然,夏季,会导致血压偏低,但是否停用降压药,需准医嘱! 3、常揉降压穴 降压沟,又称为耳背沟,是人体的降压反应点。 位于耳廓背面,将耳朵翻过去,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触摸时,有一明显的点状凹陷处。 戴眼镜的人就更好找了,放眼镜腿尾部的位置就是降压沟。 按摩降压沟具有保健作用,不仅能够降压,还能对人体产生良心刺激。 |
|
来自: 相逢就是缘 > 《“三高”专区、+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