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训练营反思与创业教学丨创业教育教师的职责与角色

 三山168 2019-09-01

导读

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幸福的,因为创业关乎新事业,教创业的教师最能感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案例、新梦想、新规律、新体验……不过,这份幸福也有“苦涩”的时候,比如面对这样的质疑:没创过业,咋教创业?还好,此“创业”非彼“创业”,创业教师的教学探索与创业实践规律,其实也有相通之处。为此,我们选取和编辑了训练营首席专家张玉利老师在2015年发表在“南开创业”公众号的文章,和张老师一起探讨创业教育教师的职责和角色。

1

凭什么能讲创业课程

在2015年8月召开的“2015年第四届全国创业教育研讨会暨‘如何教创业’高峰论坛上,我就教师的职责和角色、课程设计做了两次报告。选择这两个主题,事先认真思考过。本次会议主讲嘉宾多、参会老师参与度高,我也有不少收获,会后进一步思考,觉得思路更清晰些,趁热整理出来。

每次从事创业教育(具体说是讲授创业类课程)的教师一起交流研讨,不管人数多少,总会有人说,自己遇到学生的质疑:“您又没创业,凭什么能讲创业课程?!”其实这也是老师自己的疑问,想把课程讲好的老师也应该有这样的自问。

但问题是,为什么学生不质疑营销课老师是否干过营销,不质疑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的教师讲授领导力?甚至为什么对心理都快崩溃的教师讲心理学也不质疑?不管讲什么课程,特别是社会科学类、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老师都可能被质疑,但没有创业类课程这么严重。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应该说创业源于创新、立足于创新。创新源于也应体现为创造,创造很难预测。创造的成功概率低,需要不断地试错,需要不断地证伪。正如朱恒源老师在研讨会上所说,“创新很贵!” 相比管理、领导力,甚至艺术,创业更是艺术,更偏重实践。

2015年7月份在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答辩现场汇报研究计划,我们汇报的第一件事是“这些年来我们总在追问一个问题‘创业有规律吗?’不断地追问,也使得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向企业生命周期的前端延伸。”

2

创业规律与创业课程

创业有规律吗?有!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人们不是总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吗。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创业活跃、重要性凸显,长期基于工业社会管理实践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体系受到冲击和挑战,激发创业研究热潮,30多年来,积累了不少知识,尽管还处于“碎片化”阶段。

相对于多数其他课程,创业类课程知识积累有限。其实,这也正是创业课程的魅力所在。路江涌老师在此次研讨会上说:“学生的必修课就是老师选修课,学生的选修课就是老师的必修课。”这并不仅是老老师的让课姿态,也是新课程的吸引,也是老师的探索欲望。我们既然选择讲授创业类课程,就得担负起探索的责任,要开展研究,至少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授课,这是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首先应扮演的角色和责任。

讲授创业类课程,可以邀请创业者一起授课,这种做法应是教学方法的探索,但不应成为应对被学生质疑的主要措施。其实,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只讲授自己实践过的内容,也没有任何一位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是自己曾经实践过。

3

创业的大众小众与广义狭义

除了课程本身,讲授创业类课程的老师还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创业,包括创新,到底是大众还是小众的事情?这与把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还是精英教育是否是一个问题,我没有想清楚。

高校都在谈立德树人,我觉得人可以分品德、品位、品能等不同层次和维度,品德主要在家庭环境中养成,品位需要接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熏陶,品能应该掌握技术,人再好,不能做事也没什么用。

最近有人说,智商高到很高的程度后,情商就不重要了。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前提是智商要绝对的高。从教育的角度怎么划分创新创业的层次和维度我说不好,但至少可以简单地分成创业欲望、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等,或简单地区分广义和狭义,以创建公司、存活多年且财务绩效良好等衡量的狭义的创业一定并永远是小众。

我们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内心都渴望自己的学生中有更多的狭义的创业者,但这个小众来源于大众,我们要从大学生群体中挑选出小众,以小班的形式,冠以创业精英班或其他的名字,开展教育或培育工作,也要在大学生群体这个大众中培育更多的小众苗子。

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于只讲好一两门课程,这也很好,为目前的创业班授课应该就可以了。如果有志于创业教育,就得考虑培育更多的苗子,这是我说创业教育教师要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要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培育更多的苗子,就是要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什么因素影响创新型人才?我没有专门收集实证研究成果,但多样性或者说开放交流包容等尽管不一定是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所以我相信学科建设特别是评估的大潮使学科被无限制的细化甚至割裂,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4

让创业教育推动教育改革

至于创业教育教师能否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我认为可以,而且不一定必需是担任行政职务。我们无法改变跨院系/专业选课的现状,但可以通过举办创业班、开设公共课等形式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我推荐冯新总结的碳9的学习方法,也看了两遍,还想约冯新认真讨论下,我读后的感受是:教学改革能进行,但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热情绝对不会比科研少。

最近,老师们都在呼吁要重视教学,强化育人之根本,问题是有多少教师肯花这么大的精力于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倍受关注,很多朋友建议甚至呼吁他别当校长,依据无非“精一”。

专注是专业发展的前提,互联网思维也不会改变,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概括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我很欣赏。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专注一种角色,只讲好一门课程。但专注不意味着狭窄,路江涌在会上介绍陈明哲老师开发的教学科研四象限图,值得我们多想想。

尾声

以上虽然是张玉利老师在2015年第五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的体会和思考,但对当前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老师来说,还是依然有启发和感悟,比如“专注、极致、口碑、快”的创业者口诀,其实也适用于创业教学的内容组织和方法设计。第八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将在今年10月召开,下方为会议链接。在NET2019训练营专题的后续文章中,您还将看到更多老师们的想法和体会,期待各位创业教育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创业实践领域的创业者,在NET2019平台上相互交流碰撞、共同学习成长。您可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邮件lhjnk@163.com联系,我们会及时回复。欢迎交流。(李华晶)

第八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邀请

邀请|2019年第二届MBA培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论坛暨第八届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