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作为太平天国天京上游极为重要的屏障,长期是太平军后期重要领袖英王陈玉成的大本营。1861年9月安庆保卫战失败后,安庆被清军占领。在此战役中倾尽全力的陈玉成被洪秀全革职留任,并对陈玉成严加斥责。 安庆失守手,陈玉成退向庐州。庐州是皖北军事重地,不仅是通往中原的战略要地,而且还是天京的屯粮地,陈玉成奏报天王洪秀全“请命自守”。虽然在前期的安庆保卫战损失了大量精锐,但陈玉成手里仍然掌握了数万兵力,尚具有一定的实力,心高气傲的青年英王此时心中仍具鸿鹄之志,他计划“分兵扫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归一统”。此时清军大兵压境,庐州城内粮草不足,难以久守,陈玉成决心以攻为守,派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四王远征西北招兵买马。1862年2月初,陈得才等率领太平军精锐三万余人出发,行动纲领是“往河南、陕西等处去打江山,广招兵马,早复皖省”。 西征大军北上后,庐州守军更加势单力薄,在清军的围攻下处境日渐艰险。陈玉成曾分别向捻军首领张乐行和西征大军求援,但由于清军的围困,加上西征大军已经深入河南境内,无法联系上。1862年5月,庐州在多隆阿和袁甲三(袁世凯叔祖)部围攻下,见外援无望,庐州孤城再难固守的情况下,陈玉成打算弃城北走,同远征的西北军会合。 就在此时,盘踞寿州的苗沛霖以愿意帮助陈玉成进取河南为由,游说陈玉成向寿州突围!苗沛霖何许人也?他曾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却是个见风使舵之人,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政治立场,谁得势他就投靠谁,曾先后三次反清又两次变节。苗沛霖和陈玉成在皖北曾经有过密切合作,所以他的游说对陈玉成有很大的诱惑力。此时的苗沛霖见太平军形势不妙已经偷偷地投降了清军,但陈玉成并未察觉他已投敌。尚对翻盘抱有幻想的陈玉成在部下反对下,仍坚持率领数千精锐骑兵向寿州突围,结果正中苗沛霖奸计,被苗俘虏并送往清军胜保大营后慷慨就义,年仅26岁。 庐州派出的那支西征大军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了陕西汉中,沿途招兵买马扩军到了20余万人马,遗憾的是招来的新兵严重缺乏训练,人数虽然可观,但实际战斗力很差。他们得知庐州遇险时,也曾试图回军救援,但在半路才得知陈玉成已经遇害了。后在天京保卫战时,全军回师勤王,但因天京缺乏粮草,大军并未进入天京城内。在天京陷落后,仍在安徽继续坚持斗争,直至大军在霍山彻底兵败后,主帅陈得才服毒自杀。而西征大军的另一位大将遵王赖文光则收拢残部数千人后与捻军合并,以新捻军的方式一直坚持斗争到1868年才因受伤被俘而遇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