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诊

 钱要向我飞 2019-09-01

背景介绍:本患者半年前患急性脑梗塞时发现肺部病变,家属心里压力一直特别大,肺部病变也一直瞒着患者(告诉肺部有炎症),虽然半年以来影像学的病灶变化不明显,但患者和家属还是以为肺有问题了。所以当本次出现胸闷、憋气、不愿意吃东西,进食后腹胀、胸闷,就以为是肺部病变引起的。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也可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压力。


分享今日医案:

刘某,女,64岁,初诊日期:2019年8月23日

病案号:0886316564。

体重:60kg,身高:158cm。

主诉:胸闷气短,进食后腹胀且胸闷、气短加重,无活动后胸闷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平卧憋气症状加重,口内白色涎沫较多,怕热怕冷,无反酸烧心,口不干,口苦,不欲饮食,大便日一行,成形,舌红苔腻,舌底苍白,脉滑有力。

腹诊方证经方图如下:

解说:症状反应“心胸间,气满,不欲饮食”为外台茯苓饮方证,腹诊所得为小柴胡汤(仲景论:胸胁苦满)四逆散(仲景论:心下急)方证(确切的说应该是方腹即依据腹诊所得证据应用经方)。

处方:

茯苓20克,苍术15克,党参10克

陈皮30克,枳实10克,枳壳10克

生姜20克,半夏20克,柴胡15克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

7剂 颗粒剂


2019年8月30日复诊,诸证均缓解,诉头晕,无口苦,脉滑有力,舌苔腻边有涎舌底瘀。

腹诊方证经方图如下:

解说:腹诊为小柴胡汤方腹,舌诊为桂枝茯苓丸方舌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党参6克

大枣12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

桃仁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

颗粒剂,14剂,调理中。


简要解读:

1、关于茯苓饮与小柴胡汤:上次在北京随冯世纶冯老抄方,遇到一位患者,有胸胁部症状,冯老用了茯苓饮,当时有同学问,为什么没用小柴胡汤,冯老说外台茯苓饮证有时候和小柴胡汤证不好区别。当时并没有讲下去,我也没理会清楚,现在想想小柴胡也是健胃剂,所以也可以有心下部位(胃脘部)的不适。关于症状表现小柴胡汤是“默默不欲饮食”,茯苓饮是:“气满,不能食”认真体会,还是略有区别。但真正能指向应用柴胡剂的,还是胸胁部,尤其是胁下部位的症状,心胸部位偏上、偏于中间是茯苓饮证,胸胁部位偏下、偏于两侧,是柴胡证,这些可以作为用方部位鉴别。胸闷,气短更多指向茯苓饮,因为里面有橘枳姜汤。

本患者突出症状为胸闷、气短、进食后胸闷症状加重,合乎外台茯苓饮方证。另外本患者首诊小柴胡汤证、四逆散证的识别全赖于腹诊所得(这就是腹诊的意义,发现仲景原文所描诉的一些看似临床的“阴性症状”,其实是没被发现的“隐性症状”,腹诊是使隐性症复活的一种临床诊法,还是那句话,腹诊是还原了仲景部分症状学内容,系统学习仲景医学,还得从原文入手,要有整体观)。

2、陈皮用大剂量的问题,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有独到见解,大量应用进食下气,并不像传统认为的破气,太燥,的确如此,大家实践中慢慢体会。

3、四逆散是小柴胡汤向大柴胡汤过渡的方子。部位由胸胁部位扩展至心下胃脘部(心下急,郁郁微烦),具体心下部位症状的治疗实有赖于枳实、白芍两药,结合学习大柴胡汤可体会。又本方较大柴胡汤方中无大黄、半夏生姜(小半夏汤),所以胡老说:“四逆散治疗大柴胡汤证不呕(对半夏生姜说)且不可下(对大黄说)者,用四逆散准没错。”说到这里,我得说一声,胡老的方证辨证是精细化辨证,是结合仲景医学、应用仲景解读仲景的解读,是还原到症状的解读,不是粗旷理论解读,更不是后世所谓:“用仲景法,不用仲景方”有法无方、无药对症状的漫天解读也就是无视客观规律,只知道理论圆通的解读(真正学中医的人,都应该体会到中医理论解读的无所不能,怎么说都有理、都通,最后用来指导临床,有法无用之有效的方、药支持,然后就陷入无限的困惑,如果遇到西医,不用几天就西化了,其实这不是中医人的问题,是疗效的问题,是对客观规律认识的问题,是我们过多从解读的方面去解读客观规律,而不是学习掌握应用客观规律)。本患者心下急,也是有腹诊所得。

4、本文讨论到了柴胡剂,那么如果对柴胡剂中的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小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依次排序,则病性是由虚到实的过程(这么说前两方可能有问题),病位是由表到里的过程,但这还不够,临床还得从症状识别(胡希恕胡老说辨方证,要知道症状),那么他们所对应的核心症状(在柴胡剂胸胁部位症状基础上,各方最突出的症状)分别是肢节烦痛,默默不欲饮食,腹痛,潮热,心下急而呕。

5、二诊小柴胡汤证的识别和桂枝茯苓丸的识别,分别用的腹诊小柴胡汤和舌底的瘀血桂枝茯苓丸,这是个人体会,能否上升到方舌、方腹,有待进一步验证。

6、方证讨论,规律总结+症状用方、用药,不是简单的一个法,比如利水、化痰、活血等,得学习仲景书,看用到的具体药、方,比如:痰饮病,一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不够,还得依据“干呕、吐涎沫、头痛”等症状,辨用吴茱萸汤,依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等症状,辨用木防己汤,依据“卒呕吐,心下痞,隔间有水,眩悸者”等症状,辨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依据“咳逆依息不得卧”等症状,辨用小青龙汤,当然还有苓桂剂、肾气丸、真武汤甚至大青龙汤、越婢汤等,这是辨方证,是精细化、临床活化的辨证,不是辨一法就止住了,也不是辨一法然后用其他的药物、方剂,毕竟仲景方是实践得来的循证医学经验集,不是凭借某个理论创造出来的。


听冯世纶冯老说胡希恕胡老爱用茯苓饮。今附胡希恕胡老对茯苓饮的解读以方便大家学习(内容来自网络)(备注:个人以为这种口语化的课堂解读,看似部分重复,其实比总结知识点的解读,更能让人体会讲者心声,可能从中学习的更多)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金匮要略》(马培锋注:标红部分是我个人认为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临证识别要点)

这些话大概是《外台》作者写的,总而言之,心胸中有痰饮,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他恶心呕吐,吐的大概都是水;这时“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这句话的标点有点问题,应该是一句话,“心胸间虚气满”,由于水吐出去了,所以他虚气满。总而言之,不应该在虚和气满中间有个句号,即不应该“心胸间虚,气满”。吐后了,水还往上攻,还继续有水气发满的情况,因此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的作用呢?能够祛痰饮,令能食,胃喜燥不喜湿,胃虚容易停水停食,停水停食影响胃,不能吃东西。这个方子能健胃进食祛水。所以这个方子我们常用,一般的胃病常有这个情况,胃也比较虚,这里有人参,总而言之总有心下痞硬(马培锋注:体会胡老的精细辨证,以药补证)的情况;同时能祛“虚气满”,橘皮用量很少,橘皮只用二两半,还没生姜及其他大多数药物分量用的多,这个方子我们在临床上可以自己随便加减来用,治一般的不能吃东西、有胃病,甚至打嗝、嗳气,可以把橘皮加量(马培锋注:胡希恕胡老用陈皮经验,大剂量),我们在后头篇章,到呕吐那一章里关于橘皮的应用说得非常清楚,橘皮的量有时候用的很重很重,有用到二两(马培锋注:胡老不人云亦云,始终理会伤寒论,研究仲景医学,体悟于临床,由对大剂量陈皮学习应用经验即可体会),所以本方橘皮用二两半,我们一般根据吐水,吐完不爱吃东西,感觉膨闷胀饱,吃这个方子(茯苓饮)、用这个分量(二两半)行的。如果真胀的厉害,发闭塞,再打嗝、嗳气等,橘皮可以加量;同时要是恶心的厉害,还要搁小半夏汤(马培锋注:胡老研究仲景医学,前后联系,以仲景注仲景,此处的加一半夏为小半夏汤,可体会),加上半夏。根据我们上面讲的,凡是呕吐水呀,祛水总是半夏生姜好,而(茯苓饮)他这个方子里没有半夏。我们经常用啊,人要是呕、再有哕逆、或者嗳气,不但橘皮加量还要加半夏则更好使一些。

茯苓饮这个方子,我们一般治胃病,胃虚停食停饮而造成的胃不舒服甚至疼痛都好使(胡老对本方应用的总结,偏于治疗胃,其实本方含橘枳姜汤,也可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大家可以体会),这个方子虽然是林亿他们收集来的,但这方子还很有用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代经方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