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秋兴》之四,是承上之三从慨叹身世飘零而转入慨叹世事时局,整个诗歌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沉的关切。全诗如下: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民有所思。 首联写道:“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闻道”是指听说。“似弈棋”就是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无常。诗歌开篇突兀,比喻新颖,甚至有些奇崛之感。接着的第二句以“世事”之“不胜悲”(承受不了的悲痛),这里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以及诗人对现实而感到无比的悲痛。同时,在“世事”之前贯以“百年”,就说明了唐王朝开国至今时间很长,同时也暗示了“世事”之“不胜悲”的现实是逐渐积累而成。这两句是说,长安城中(也暗指国家)似弈棋,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其中,诗人用了“闻到”一词,不但表明了长安城处境的艰难,斗争的激烈,而且告诉我们,这不是诗人亲眼所见,从而表现了诗人漂泊在外,并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前途的担忧。 接着颔联写道:“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这里承上进一联中“闻道”而来,写长安之变化。意思是说,王侯奔逃,旧宅易新主,文武官员衣冠皆易(官员的变化大)。这里说“皆新”和“异昔”很有意思,诗人通过“王侯第宅”易主和“文武衣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政治斗争的恶劣,揭露政局黑暗腐朽,动荡不定。可以说,这两句细致描写以见“长安”“似弈棋”的结果,暗示了统治集团腐败而不顾国家的安危的现实。 接着颈联写道:“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直北”即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战时的进军鼓声。“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直北关山”这里是指回纥内侵。“征西车马”是说吐蕃入寇。“驰”此形容紧急。这一联,诗人一转,从长安跳出进入全国“世事”不胜悲的处境。其中诗以“直北关山”、“征西车马”作转换,表现出了纵横开阖之势。这一联已经脱离“传闻”内容而写亲闻战鼓振响,目睹飞驰送羽书的急迫的情景。诗人在告诉我们,志士们枕戈待旦,严阵以待,流血疆场,而自身却流离异乡,请缨无路,深感内心的不安。 尾联写道:“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这里,诗人进入了抒情。上句说,鱼龙潜伏在寒冷的秋天的江水中,这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就是在战乱频繁,国事让人“不胜悲”的情况下,自己却远走他乡,对此寒冷的秋江,感到多么的寂寞惆怅。可以说,诗人触景生情,面对秋日江寒,鱼龙潜伏,自己滞留秋江而怀故国之思,政局的不稳,社会的动荡,外来的侵略,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伤害,希望有太平生活。因此,诗人也暗示了自己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全诗纵横跌宕,起承转合,步步推进。 其次,诗歌在形象的描绘中,抒发了对祖国之思。 再次,工对严整,境界高远、意蕴深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