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开篇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那么,《道德经》,从何而来呢? 相传,公元前517年,一位擅观天象的东周函谷关官员尹喜,离开函谷关前往终南山隐居。 有一天,尹喜日观天象,忽见空中一团紫色云雾倏然升起,祥光照耀,从东面而来。这让尹喜突然感觉天阔地开,内心澄明,心中不觉隐隐感到会有不凡之人从函谷关经过。于是,尹喜立即打道回函谷关,以备迎接。 果不其然,尹喜回函谷关后不久,便有一褐发童颜的老者骑着一头青牛来到了函谷关的楼下,此人就是老子。当尹喜得知,顺紫气而来的圣人,就是久闻盛名的老子时,心中不胜欣喜,便请老子为其解心中之惑。 ![]() 于是,在函谷关的城楼下,尹喜便展开了和老子的对话。 “老师,何为道?”尹喜问老子。 “道主宰着宇宙天地,万物生命。它虚空杳冥,不可言说。”老子回尹喜。 “老师,那么道在何处?”尹喜又问。 “道先天地而生,无处不在。你看那云起雾落,交替流转,循环不已,这都是道的存在。”老子接着回道。 “先生认为道是万物本源吗?”尹喜接着问道。 “道生于混沌元气,元气产生阴阳,阴阳混合成万物,它们即无形存在,而又按一定的法则运作。”老子回答道。 这便是老子所诉说的道。 ![]() 那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话怎么理解呢? 其实,道包含万物之理。通俗的讲,道为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虽然,它不是语言、文字就能轻易解说明白的,但是,我们是可以意会、领悟的。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又怎么理解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开始的时候,没有物质,没有形象,这种情形可称之为无。无就是道的本体,宇宙的本源。当道产生创生的作用,万物就随之而生,可称之为有。这有就是道的作用。所以当想到天地的本始是无,就可以了解道的本体精微奥妙;想到万物的根源是有,就可以了解道的作用广大无边。无和有,一是道的本体,一是道的作用,可以说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宇宙的本体是无,由无而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终于形成了万物皆知的世界。 正所谓“天垂象,地呈之”,就为此理。 ![]() 所以,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眼耳鼻舌身去体味色声香味触,尽我们所能去体会道,我们就可以领悟道的。 道,虽然无边无形,无色无味,无处不在。但它所呈现出来的世间万物,我们可以观看到,领悟到的。比如,小到一粒沙子,大到天空穹顶,这都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我们只是需要跟随道的步伐,去领悟大道的精髓罢了。 但愿,你我都能跟上道的脚步,正确总结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更对地成长、优化,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地完成此生、此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
来自: 昵称58105976 > 《道家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