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工作日的中午,昏昏欲睡的小水滴突然发现一则新闻: 一个43岁的病人,开长途车后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的症状,做了CTPA肺动脉造影,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栓塞,右肺中下叶及左下叶肺动脉几近闭塞,诊断是肺栓塞,目前仍在抢救。 看见「肺栓塞」三个字时,小水滴瞬间被吓醒了。 肺栓塞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哪些人群容易患上肺栓塞? 为了帮大家弄清楚肺栓塞的危害,以便平时多加预防,小水滴今天就来科普科普。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其实也是“血栓”的一种。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液在血管中是流动的。但如果出了问题,血液就会凝固,变成小凝块堵在血管里。 堵在脑袋里叫脑梗塞,堵在心脏里叫心肌梗塞,而堵在肺里就叫肺栓塞。简直就是—— 那肺部的血管被堵住之后会怎样呢? 会窒息。正常情况下,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都要依赖肺部的血液循环。而当血栓堵塞了肺动脉后,肺部没有血液通过,氧气无法进入血液中,就会引起呼吸衰竭,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而且肺栓塞的危害不止于此,由于它极具迷惑性的“伪装”:早期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肺炎、心脏病,甚至其他病症。 根据广医三院血管外科主任杨医生的介绍: “血栓属于急症,一旦形成血栓,很可能在24小时内出现肺栓塞。30%的血栓可引起肺栓塞,其中1%的肺栓塞会引发死亡。” 可见肺栓塞的风险不小。 而日常生活中,导致肺栓塞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久坐。 为什么久坐会得肺栓塞? 长期久坐首先引起的是下肢静脉血栓。 而血栓经过活动挤压、血流冲刷等因素影响,会逐渐脱落,进而随着血流被带到肺动脉,从而引起肺栓塞。 当你在椅子上坐90分钟以后,膝部的血液流动就会减少50%左右,从而增加肺栓塞的发病风险。 因此,最好每坐一两个小时,就站起来动一动。 除了久坐,下面这些也是引发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1. 因为出差,经常搭乘长途飞机、火车、客车; 2. 有静脉血栓个人史/家族史,患上肺栓塞的几率比普通人大; 3. 妊娠、长期卧床、肥胖、骨折等; 4. 其他:静脉曲张、肥胖、风湿、狼疮、肿瘤等。 如何预防肺栓塞? 预防栓塞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久坐和久站。除此之外,下面的这些方法也值得尝试。 1 动动脚 坐着时,可以尝试做踮脚或勾脚的动作,以锻炼小腿肌肉,加速血液的循环与流通。每天坚持,就能清理血管,预防血栓形成。 具体方法: 双腿向前伸直,保持大腿放松,慢慢开始勾起脚尖,坚持10秒,慢慢放下来,再绷脚,保持10秒。然后缓缓落下,这是一组。 接着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大腿不要紧绷,以踝关节为中心,开始打圈,先向身体内侧绕环,再向身体外侧绒环,这是绕环运动。 2 多喝水 一天至少应该摄入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也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肺栓塞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每天吃饭摄入的食物里其实也有不少水份。所以不必刻意喝够2000毫升的量,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要想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喝水,可以观察小便:如果浅黄、清澈、量足,则不缺水;反之则需要及时补水。 3 做检查 定期体检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有血栓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至少体检2次。 小水滴提醒 工作再紧张,也需要注意身体健康,不然赚来的钱可能最后都用在治病上了。 坐久了动一动,晚上睡前勾勾脚,血栓就会远离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