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注射液: 分子量:15000(2000-40000)道尔顿,肝素属于水溶性,静脉注射5-10分钟产生抗凝作用,半衰期1-2h。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目前肝素是世界上最有效和临床用量最大的抗凝血药物,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其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是唯一有效的特效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显示,肝素除具有抗凝血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和临床用途,包括降血脂作用、抗中膜平滑肌细胞(SMC)增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此外,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原料药作为原料进一步加工成的一大类抗血栓的药物,具有更为广泛的临床医学用途,成为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 ①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如因用药过量引起严重出血,可静脉注射鱼精蛋白进行急救(1mg~1.5mg鱼精蛋白可中和1mg肝素);②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③偶见过敏反应如哮喘、鼻炎、荨麻疹、结膜炎、发热等;④长期应用偶可产生暂时性脱发、骨质疏松和自发性骨折等;⑤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血肿。 主要作用 肝素钠 为抗凝血药。对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影响,可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本品不论在体内或体外,都有迅速的抗凝血作用。本品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的形成,也可使血小板聚集减少。 本品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等,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还可用于DIC的早期,及其它体内外的抗凝。早期应用可以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耗竭。也可在输血时代替枸橼酸盐或体外循环时作为体外抗凝血药。 监测指标:APTT,ACT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分子量:平均分子量小于8000道尔顿 药代动力学参数源于对血浆中抗Xa因子活性的研究。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可迅速并完全被吸收,达峰血药浓度时间(Tmax)为3小时,半衰期约3.5小时(最长4-7h),皮下注射时,生物利用度接近100%。低分子量肝素钠主要在肝脏代谢,经尿排出,在老患者中消除半衰期略延长。 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都均属于抗凝药物,而非溶栓药物,在CRRT治疗过程中首剂,维持量一定要足够,一旦血栓形成,再追加肝素用量,若肝素进入体内循环只能提高APTT监测值,而血栓无法清除。 |
|
来自: 开心100mm05xk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