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糖尿病的人缓解便秘,除了合理饮食和运动,这件事你做到了吗?

 天天听健康 2019-09-04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很多有糖尿病的人都会遇到便秘的问题,尤其是患病年限较长的人更容易发生。对于便秘,人们最常想到的是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想通过饮食来改善便秘往往没有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呢?

先来大概了解一下便秘是如何发生的?

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后,其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供机体所利用,食物中那些不能被消化的膳食纤维最终形成粪便被排出体外。食物在胃肠道中之所以能被自上而下移动,是依靠胃肠的蠕动来完成的,胃肠的这种蠕动受神经的支配,但并不像我们的手脚动作一样是靠可受人的意识可控的神经来支配的,是一种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自主神经来调控的,也就是不管你脑子里怎么想,胃肠都在进行蠕动。可想而知,如果这种自主神经受到了损伤,则胃肠的蠕动便不能正常进行,或变的缓慢甚至还可能停止,食物残渣但不能顺利向下移动。

移动缓慢的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留时,肠道会对其中的水分进行吸收,残渣移动的越慢、停留的时间越长,水分丢失的越多,残渣会变的越干越硬,移动起来会更加缓慢,如此恶性循环,便引起了便秘发生且粪便会非常干硬。

对于正常人来说,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由于其不可消化吸收性,可以刺激胃肠的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移动、减少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促进排便防治便秘。但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对胃肠血管造成了损伤,导致动脉硬化等病变的发生,其周围的神经细胞因氧与营养供应不足而受到的损伤,即便饮食中增加了大量膳食纤维,胃肠对它的刺激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便秘便发生了,这实际上是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

因此,对于有糖尿病的人要想防治便秘最主要还是要控制好血糖,阻止与减轻血管病变进而改善胃肠神经的损伤,这就要求平时血糖要控制达标,比如空腹血糖至少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控制在10.0mmol/L以下,这是防治便秘必须要做到的。

在此基础上,注意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红薯、南瓜等等,才能起到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此外,多做运动增强胃肠的生理活性,也才能起到促进食物在胃肠中移动防治便秘的作用。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