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管理概要

 blackhappy 2019-09-05

第一节 成本管理概述

一、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

(二)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压能力

二、成本管理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竞争战略而定,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差异化战略: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是对总体目标的细分,包括成本计算目标和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计算目标——提供成本信息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控制目标——降低成本水平

成本管理概要

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2.成本规划是进行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

3.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是指对生产费用发生和产品成本形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它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基础。

4.成本核算分为财务成本核算管理成本核算,前者是历史成本计量,后者既可以用历史成本又可以用现在或未来成本。

5.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第二节 量本利分析与应用

【知识点一】量本利分析概述

量本利分析是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量本利分析的假设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

(3)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一、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二、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等是两边同时除以单价)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知识点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保本分析

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

1.保本点

保本状态下,利润为零,于是存在如下等式:

0=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单价

【结论】

降低保本销售量:一是降低固定成本总额;二是降低单位变动成本;三是提高销售单价。

2.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额)/正常经营销售量(额)

二、量本利分析图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三、安全边际分析

1.安全边际

成本管理概要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单价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提示】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越大,反映出该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安全程度评价标准

成本管理概要

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

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销售量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

成本管理概要

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提示】提高销售利润率的途径:

一是扩大现有销售水平,提高安全边际率

二是降低变动成本水平,提高边际贡献率

成本管理概要

【知识点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

一、加权平均法

在各种产品边际贡献的基础上,以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确定企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进而分析多品种条件下保本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Σ (某种产品销售额-某种产品变动成本)/Σ各种产品销售额×100%

综合保本点销售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总额=0

二、联合单位法

所谓联合单位,是指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

例如,企业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且三种产品之间的销量长期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产销量比为1:2:3。那么,1件甲产品、2件乙产品和3件丙产品就构成一组产品,简称联合单位。

三、分算法

将全部固定成本按一定标准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确定每种产品应补偿的固定成本数额,然后再对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条件下的情况分别进行量本利分析的方法。

在分配固定成本时,对于专属于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应由多种产品共同负担的公共性固定成本,则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工时、产品重量、长度、体积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鉴于固定成本需要由边际贡献来补偿,故按照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比重分配固定成本的方法最为常见

四、顺序法

按照事先确定的各品种产品销售顺序,依次用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整个企业的全部固定成本,直至全部由产品的边际贡献补偿完为止,从而完成量本利分析的一种方法。

成本管理概要

五、主要产品法

在企业产品品种较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总额的比重较大,代表了企业产品的主导方向,则可以按该主要品种的有关资料进行量本利分析,视同单一品种

【提示】

①确定主要产品应以边际贡献为标志,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产品。

②主要产品法计算方法与单一品种的量本利分析相同。

【知识点四】目标利润分析及应用

一、目标利润分析

(一)分析

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提示】目标利润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利润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拓展】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是税后利润

税后目标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息] ×(1-所得税税率)

成本管理概要

(二)措施

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二、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

【知识点五】利润敏感性分析

一、各因素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利润=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成本管理概要

【结论1】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反之亦然。

【结论2】判断敏感性因素的依据是敏感系数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分析指标对该因素越敏感。

二、允许各因素的升降幅度

1.各因素变动率

2.利润变动率

第三节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知识点一】标准成本的相关概念

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

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

成本管理概要

【提示】通常来说,理想标准成本小于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概要

【知识点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管理概要

用量差异的主要责任部门是生产部门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直接人工的价格差异一般由人事部门负责,制造费用的价格差异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记忆技巧:价标量实(价格差异的括号外面是实际用量,所以是量实)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成本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

工资率差异(价差)=(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

耗费差异(价差)=(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提示】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固定的,由于生产量的不足,会造成生产能力的“浪费”,所以在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实际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差距问题。

成本管理概要

第四节 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

【知识点一】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思路一样,即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

制造费用:计算思路不同。

涉及到的工作:调试、印刷、维修等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教材成本分配偏高,宣传画成本分配偏低。

成本管理概要

总体思路:在对直接费用的分配上,两者无区别;在对间接费用(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分配上,两者存在不同。

【理念】作业成本法下,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

成本管理概要

二、相关概念

成本管理概要

三、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

1.设立资源库,并归集资源库价值

首先应为各类资源设置相应的资源库,并对一定期间内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进行计量,将计量结果归入各资源库中。

2.确认主要作业,并设立相应的作业中心

理论上要求将有关费用划分得越细越好,但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一般按重要性和同质性的要求进行作业划分,纳入同一个作业组。

3.确定资源动因,将各资源库汇集的价值分派到各作业中心

成本管理概要

当然,该项作业还会消耗其他资源,将该作业所消耗的所有资源的价值,按照相应的资源动因,分别分配到该作业中心,汇总后就会得到该作业的作业成本。

4.选择作业动因,并确定各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分配率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成本管理概要

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成本管理概要

5.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和产品成本

(1)计算耗用的作业成本,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耗用的作业成本

=∑(该产品耗用的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2)计算当期发生成本,即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各项作业成本共同构成某产品当期发生的总成本,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当期发生成本

=当期投入该产品的直接成本+当期该产品耗用的各项作业成本

其中: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提示】纳入同一个作业组的作业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属于同一类作业;二是对于不同产品来说,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

【结论】低产量、生产过程复杂的产品(如甲产品)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显著低于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成本,而高产量、生产过程简单的产品(如乙产品)的单位成本恰恰相反。

四、作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包括成本分配观流程观两个维度。

成本管理概要

图中垂直部分反映了成本分配观,它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的需求。因此,成本分配是从资源到作业,再从作业到成本对象,而这一流程正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

图中水平部分反映了流程观,它为企业提供引起作业的原因(成本动因)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业绩计量)的信息。流程观关注的是确认作业成本的根源、评价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已实现的结果。企业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改进作业链,提高从外部顾客获得的价值。

流程价值分析关心的是作业的责任,包括成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和业绩考核三个部分。

其基本思想是:以作业来识别资源,将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并把作业和流程联系起来,确认流程的成本动因,计量流程的业绩,从而促进流程的持续改进。

(一)成本动因分析

要进行作业成本管理,必须找出导致作业成本发生的原因。每项作业都有投入和产出。作业投入是为取得产出而由作业消耗的资源,而作业产出则是一项作业的结果或产品。然而,产出量指标不一定是作业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必须进一步进行动因分析,找出形成作业成本的根本原因。

(二)作业分析

思路:将每一项作业分为增值作业或非增值作业;明确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进一步确定如何将非增值成本减至最小。

1.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2.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

增值成本即是那些以完美效率执行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或者说,是高效增值作业产生的成本。而那些增值作业中因为低效率所发生的成本则属于非增值成本;

执行非增值作业发生的成本全部是非增值成本

3.作业成本管理中进行成本节约的途径

成本管理概要

(三)作业业绩考核

要评价作业和流程的执行情况,必须建立业绩指标:

成本管理概要

【知识点二】责任成本管理

一、含义

责任成本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明确责任成本,并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关系来考核其工作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模式。

流程如图所示:

成本管理概要

二、责任中心及其考核

按照企业内部责任中心的权责范围以及业务活动的不同特点,责任中心一般可以划分为:

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

(一)成本中心

成本管理概要

【提示】可控成本条件:

(1)该成本的发生是成本中心可以预见的;

(2)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计量的;

(3)该成本是成本中心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二)利润中心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三)投资中心

既能控制成本、收入和利润,又能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控制的责任中心。

1.投资报酬率

投资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

【提示】平均经营资产=(期初经营资产+期末经营资产)/2

成本管理概要

【提示】最低投资报酬率是根据资本成本来确定的,一般等于或大于资本成本,通常可以采用企业整体的最低期望投资报酬率,也可以是企业为该投资中心单独规定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2.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平均经营资产×最低投资报酬率)

成本管理概要

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企业内部有关责任单位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结算价格。

(一)市场价格

根据产品或劳务的现行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市场价格具有客观真实的特点,能够同时满足分部和公司的整体利益,但是它要求产品或劳务有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二)协商价格

内部责任中心之间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并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作为计价标准。

前提:中间产品存在非完全竞争的外部市场。

上下限:上限是市场价格,下限是单位变动成本

当双方协商陷入僵持时,会导致公司高层的干预

(三)双重价格

内部责任中心的交易双方采用不同的内部转移价格作为计价基础。

买卖双方可以选择不同的市场价格或协商价格,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内部交易双方在不同方面的管理需要。

(四)以成本为基础的转移定价

是指所有的内部交易均以某种形式的成本价格进行结算。包括完全成本、完全成本加成、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加固定制造费用四种形式。

具有简便、客观的特点,但存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问题。

适用于内部转移的产品或劳务没有市价的情况。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成本管理概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