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脑的工作模式引发的教育思考

 智睿策划营销 2019-09-05

好几次在教小孩做数学题,在我看来明明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要讲很多遍,有时还没效果,孩子会说,好难啊,完全听不懂。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是孩子笨吗,不会呀,玩游戏、学游泳、学钢琴很快上手的呀,一首古诗通常几分钟就能背出来。那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大量的脑科学、心理学、教育方法论、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也许找到了一些答案。

从大脑的工作模式引发的教育思考

就大脑的工作模式上,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人类的大脑通常并不善于思考,思考是缓慢的,还常常靠不住。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尽管思考是慢的,靠不住的,但如果能成功,人们还是愿意动动脑子的。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是不喜欢尝试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所学的知识总是比孩子懂的难得太多,他们不喜欢学习也是理所当然的。

下图中,有一个大脑的工作模式,里面有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两大模块。工作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七个左右的信息,这里的信息指的是有意义的信息单元,长期记忆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其容量目前还没有发现上限。

从大脑的工作模式引发的教育思考

当问题出现时,首先会进入工作记忆区间,然后调动问题中的信息和长期记忆当中的信息,对问题进行思考处理,并形成答案。当孩子的长期记忆部分不包含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知识或不够时,就需要将知识点分解成更多的信息单元,可能远超七个,这时候负责思考的工作记忆就像电脑同时打开大量软件后,无法承受而死机。孩子就会像前面说的好难啊,你说的我完全听不懂。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作为指导者,就需要知道这个知识点需要哪些基础,发现孩子不懂时,不要心急,不要认为孩子笨,而是退回去,给孩子补充这些基础知识,再讲当下的知识点。并就当下的知识点做相应的不同的练习,当孩子连续做对这些练习时,孩子就应该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千万不要嫌麻烦,也不要直接给答案,直接给答案孩子并不会真正掌握。因为知识是相关联的,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会层层递进。只有掌握当下的知识点,才会为下个知识点的掌握打下基础。

回到开头的故事,孩子不能理解的真正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的认知水平有偏差。了解孩子认知的水平,并在其基础上指导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当孩子真正掌握了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后,就能从内心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的环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就很聪明,他们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地图。

关于大脑的工作模式,建议大家看一部动漫《头脑特工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