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不足:被人玩坏的中医概念!再这么下去,中医就完了

 金坛区 2019-09-05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医方临证指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一件事儿,叫做“气血不足”。

   什么是气血不足啊?可以说,“气血不足”这个概念,已经被当代人玩坏了。

   不爱动弹,你是不是气血不足?

   记忆力减退,你是不是气血不足?

   体能下降明显,你是不是气血不足?

   这两天感觉总困,你是不是气血不足?

  

   总而言之,随着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地袭来,我们当代有很多人,把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不得劲儿,归纳为气血不足。然后,再心安理得、乐此不疲地去为自己补养气血,购买一些所谓的可以补养气血的商品。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文君然,一个中医人,深感忧虑。

   气血不足,作为中医概念,是不应该被如此炒作的。长此以往,会对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气血不足,也叫作“气血两虚”。它作为一个中医症候,是的确存在的。

   所谓气血,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看做是身体当中的两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血里有气,气统领着血。气,看不见。血,能看见。所以,一个正常人,身体里有血的地方,就有气,就有气血。我们身体的一切功能,身体的各个角落,无不受气血的支持和濡养。

   气血两虚,指的就是一个人,既有气虚的问题,也有血虚的问题。什么症状呢?

   第一条,面色苍白或萎黄。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我们就会这样的面色。同时,我也会舌淡,苔白。

   第二条,头晕目眩。我们的脑袋会特别迷糊,总有眩晕感。这也是气血虚弱,不能上濡头面所致。

   第三条,四肢没有力量。这是气血不能濡养四肢所致。

   第四条,不爱说话,一说话就累。这是气虚,肺气不足的表现。

   第五条,心悸怔忡,心里面总是感觉乱跳,一抽一抽的。这就是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导致的。心主血啊。气血不足,心的功能就不会好。

   第六条,食欲不振,不爱吃饭。这是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

   第七条,脉象细弱。这是气血不足,无法鼓动脉道所致。

   当然,这样的人可能有一些其他症候,比如说爱感冒、睡眠不好等等。但总体来说,上面这七个是典型症候。

  

   现在,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真的有上面这些症候吗?请注意,我说的是,长期如此,而非一天两天。

   说实话,这类症候,常常在一些大病初愈的人,或者产妇,或者流产的女性,或严重的肝炎、贫血、神经衰弱、白血病、冠心病、低血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身上常见。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也可能见到。一般人身上并不多见。

   因此,我们不能动不动就给自己安上“气血不足”的帽子。胡乱用中医概念,只能让专业的中医知识被商品化、甚至娱乐化,这对于中医这门严谨的医学来说,是有致命打击的。

   那么,如果说,真正气血不足了?怎么办?真需要花很多钱买补品吗?什么样的补品算是能“补对地方”啊?

   说起这个,我想起从前的一个患者。她年39岁,身体看上去比较瘦,辩证属气血两虚无疑。她告诉我,她吃过很多补品,无济于事,家里面堆着不少。我问,都是什么?她把照片翻出来给我看。我一看,全是这个丸,那个丹,再不就是什么露、什么蜜之类的。总之品种很多。我看了一眼患者的舌象,舌苔很白腻。

   我问她,你的舌苔以前不这样吧?她顿时就感觉惊奇,说确实如此,这半年舌苔越来越腻,而且厚。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苦笑——吃这么多滋腻的的东西,你的舌苔怎么能不变样呢?

  

   在这里,作为中医人,我告诉您,不要乱吃乱买。气血虚弱的人,多半有脾虚的问题在。脾需,则无法运化吃进来的滋腻的东西,于是化作痰湿,导致脾越来越不好。痰湿多了,舌苔就白腻了。

   中医对于双补气血,是有一些沿用千百年的方法的。比如说我们医家经常开的八珍汤配伍,就是一例。它的配伍,就是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8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人参如果贵,用党参替。仅此而已。补气血,需要我们有章法,有秩序,有窍门。

   比如说这个八珍汤配伍,熟地补肾精,精能生血。当归引血入心,白芍引血入肝。这三脏有血了,肾精才能化血,肝才能藏血,心才能主血,血的生化才有保证。然后,用川芎活血,补而不滞。这四个负责补血。再看,人参补益脾肺,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而健脾,配合炙甘草补益中焦。它瞄准脾肺两脏,也是目的明确的。只有把脾通过燥湿的方法,通过利湿的方法,把它的生机调动起来,它才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气血。这才是补气血的正确途径啊。

   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大家不懂呢?每一次,我走在商品柜台前,看这些所谓能补气血的东西,心理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受众就不能好好地学习一下基本的中医知识呢?我们懂得多了,得少花多少钱?

   补益气血,还可以用穴位啊。这是最廉价的办法,可是很多人就是嫌麻烦,不用。比如说脾俞穴和足三里,就很好。脾俞穴,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足三里,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强壮保健。这两个穴位,都直接作用于脾。脾,作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养好脾,气血就足了呀,就这么简单呀。两个穴位,每侧每穴手指用力揉按20分钟,日久见效。

   因此,我在这里呼吁,请不要把“气血不足”当做噱头来炒作。我深知,这样的呼吁,效力是十分有限的,但同时,它也是有价值的。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