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时尚的粗框眼镜,打扮入时,采蝶轩ZEN的创始人梁廷斌先生比想象中的“儒雅商人”多了一份活泼与亲切感。他不时地与用餐客人热络聊天,甚至忙前跑后地送客迎客,他幽默地说“我在这里没有办公室,我就这么工作。” 整个访谈中梁廷斌都努力地用国语和我们沟通,聊到有趣的内容,总是第一个开怀大笑,再伴以丰富的身体语言。他的国语不算非常标准,所以我们也没有对他的普通话表扬一番,直到梁廷斌自己道出了学国语的小插曲,我们才开始刮目相看。“其实本来我一点国语都不会讲,前阵子在内陆办事情,我卖力用国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问对方听不听得懂我的话,没想到对方却自始至终以为我是在说粤语,这让我开始从拼音学起,下决心掌握国语。” 原来梁廷斌的普通话是“从零开始”学起的,采蝶轩ZEN也是由他一手创立,从英国伦敦的第一家ZEN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英国最多的时候有20多家“ZEN”的品牌餐厅,英国、澳洲、墨西哥、日本、加拿大都有分店。当初创立的原因是全英国找不到一家像样的能宴请宾客的中餐馆,不过这种无心插柳中也暗藏玄机。 时间的脚步倒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当梁廷斌在英国某知名大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继续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进修,后来为了取悦家中长辈而做了会计师,但他始终认为从商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于是便一直四处寻找着商机。这个时候,正巧有个朋友游说他将香港的电影带到英国,梁廷斌考虑当时港产电影在国外市场还没人开垦,就果断地投资了一家电影院,取名“豪华”,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做“录影带”生意的人,通过买下香港电影在英国的发行权,使英国华侨在伦敦电影院里第一次看到了华语影片,这个意义远比赚钱要重要的多,梁廷斌开始在一个华人地位还不那么高的地方站住脚跟了。 随着影院生意的开拓,梁廷斌有了很多香港娱乐圈的朋友,他热情好客,最开心朋友到英国来,可是当时英国的中餐馆通常档次不高,口味也不正宗,时常受到朋友抱怨。“既然找不到,倒不如自己开一家”。梁廷斌的第一家ZEN酝酿而生,虽然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和朋友的口腹之欲,但梁廷斌还是花了不少心思。为了口味正宗,他甚至特意从香港本地招来名厨,结果不但朋友吃得尽兴,还吸引了不少英国本地人。以前嫌进中国餐馆掉身价的英国名流,居然也到ZEN用餐了。ZEN因为典雅的环境和精致的菜肴,曾被评为英国最好的十家餐厅之一,连权威杂志都称其为“可以在欧洲最高价的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在当时轰动一时,而且是惟一入选的中餐厅!”梁廷斌说到这个,直到现在还是非常自豪。 带着在海外征战的夺目光彩,80年代末ZEN出现在香港的金钟太古广场,“从来没有哪家餐馆是从国外开到香港的”梁廷斌又创了一个先例。2001年底,香港采蝶轩ZEN第一次进驻内陆市场,第一家店落户在上海新天地。在这间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的餐厅中,纵深的层高和鳞次栉比的砖瓦形成了一个神秘的中国黑匣,波浪形的白墙一如绵延的白茧,玻璃小窗暗合“破茧而出”之意,简约不凡的摩登风格与经典的中国菜式在强烈对比中得到完美结合。让上海人记住的是采蝶轩的新鲜与奇趣,菜肴讲究合理健康的搭配,并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应时的菜式变化,同时还以上菜艺术闻名。 Q & A Q:早前您在英国的影院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为什么会有信心去尝试餐饮这个看上去和电影完全没交集的行业? A:那时候电影的版权价格真的很便宜啊,一部片子一年差不多只要10万港币就能获得在整个欧洲的版权。成龙的功夫片大红,香港的电影市场逐渐好转,豪华影院的生意也就逐步上升。现在盗版严重,硬碟的生意自然不好做了。我觉得做餐厅和做电影的经营方式是一样的,一样注重包装,但是厨师店员是流动的,所以最先最要紧的是包装老板自己,老板自己的理念正确,那么没有什么不好尝试的。” Q:很多餐厅的老板自己就很会吃,很会做,您会自己下厨吗?会不会在家做自己中意的采蝶轩ZEN的招牌菜? A:我生活在大家庭,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三个佣人专门负责做饭,每个月会请专业的厨师到家里来做家宴。我母亲是从越南回来的,善于做越南菜,父亲开过餐厅,记得每到中秋节,我就跟着长辈一起做月饼。念书的时候我就自己看菜谱做饭了,当然现在是很少做了,我喜欢店里的糯米鸡翅,柚子色拉,还是厨师做比较好,我可以提意见。 Q:ZEN是您自己取的店名吗?采蝶轩又有什么含义呢? A:采蝶轩ZEN的店名是我自己亲自取的。ZEN是禅的意思,意境里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适宜。而且Z开头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客人如果要看餐厅评论,Z是在最后一个字母列表,一翻就能看到。从英国回到香港后取的‘采蝶轩’中文名字,我喜欢蝴蝶的漂亮,一生够灿烂。 Q:采蝶轩ZEN是先在国外打下根基后再回到香港,进驻内陆的,对于上海市场和海外市场您有什么不同定位和目标? A:其实采蝶轩在中国以外更有名气,而且没有花很大的力气去做广告,大多是靠口碑传播。上海餐饮业高、中、低档俱备,其中5%是高端市场,采蝶轩希望能在其中分一杯羹。与走大众路线的餐馆不同,采蝶轩专攻高端餐饮市场,刚刚开始时都是做香港人生意,慢慢建立了口碑,逐渐引来上海本地人消费。现在采蝶轩超过50%的食客是上海人,另外还有外国人及外地游客。 Q:采蝶轩名气大,自然有人想借风驶船,听说餐厅还经历了“盗版”风波? A:之前单在上海,与采蝶轩中英文招牌一模一样的食肆已经有了三家分店。采蝶轩英文名为“ZEN”,最早是在英国使用的,那时还没有“采蝶轩”的中文招牌。后来回到香港开餐馆,才正式以“采蝶轩”注册命名。后来,我弟弟在上海开餐馆,同我商议借用“采蝶轩”作为名字,我当然没有异议,但他当时并没有将“采蝶轩”在内陆注册。等到我到上海开店,发现已经无法将“采蝶轩”注册,因为该商标已经被广东中山一家公司抢先注册,几经周折,后来终于将“采蝶轩”商标买回。 Q:还记得在英国开第一家ZEN的时候有什么记忆犹新的事情? A:开第一家餐厅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请著名的设计师来做设计,黑白两色有易经的感觉,店员的制服也是经过设计的,餐具也是特别定制,虽然餐厅只有56个座位,但是我请希尔顿酒店的经理来做管理。 Q:每天巡店的话,都基本在自己餐厅用餐?做一名菜品的监督员。 A:我会经常巡店,试菜,来告诉厨房某个点心做得个头大了,不够精致,或者其他什么意见。做餐厅就像我之前做影碟的生意,每一部戏要我自己看过后喜欢我才会买,每个细节我都要关注并且认同,才会满意。还有可以通过统计食客对各个菜品的点菜率,来对菜肴进行质量的提升,决定新菜的更新,无论是改变食材、口味还是丰富菜肴品种,推出季节新菜,都是建立在客人的口味需要上的。 Q:金融危机对您的餐厅有什么具体的影响?有没有考虑过加盟之类的经营模式? A:金融危机肯定对餐厅会有影响,但采蝶轩已经有自己的FANS,香港的店会有很多大陆的客人去,而上海的店也有很多香港人惠顾。中国人最喜欢做老板,环境不同的时候需要与时俱进,餐饮是很难有暴利的行业,有时候还需要以店养店,采蝶轩也会小心翼翼地向二线城市进驻,因为那里也有‘新天地’。很多人来说要加盟,还有不少风投之类的找过我,但我觉得开餐厅是自己的乐趣,必须要亲力亲为,如果加盟或者有风投进入,我就不能百分百去掌控,难免会失掉自己的风格。开餐厅必须有前瞻性,可以不赚钱,但不能亏。当然,我也有开错地方的时候,还是会伤心的。 Q:对于采蝶轩的这个品牌您简单概括一下它的最大特色,品牌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A:餐厅品牌还包括餐厅的卖点和菜式,对食客就餐环境的保障,餐厅服务人员的热情。希望光临采蝶轩的客人,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饕美食,更多的是热情、温暖,犹如家的感觉,会感到生活品质的提高。作为老板,我的底线是不要给机会让客人有投诉,这是最基本的。我推崇人性化的管理,简单来说,员工每天都要开心。这样经理才会开心,客人才会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