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到底灿烂在哪里?墨子篇

 伟天英 2019-09-06

不知何时起,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越发没有自信,特别是90后之后。之乎者也成了老古董,中医中药成了故弄玄虚,毛笔书法成了比赛的工具,诗词歌赋成了“伪文学”。外国人所喜爱的中华文化元素在我们眼里变的不可思议,我们不经要问:中华文明到底灿烂在哪里?

诚然,我们知道有五千年的历史,四大发明,艺术文物等事实。但这只是皮毛的认识,我们的文化之所以可以传承千年,就是因为内在极其有魅力。前段时间读了墨子一书,立刻被里面的思想所吸引,于是想通过这一篇文章来小小的窥一下中华文明的璀璨

中华文明到底灿烂在哪里?墨子篇

(简介:儒家-墨家-法家创立,是先后顺序。墨子曾从师于儒者,对儒学一些观点极不赞同,于是创立了墨家思想。法家发展类似)

我读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的很好。全书虽为文言文,但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读之毫不费力。下文会列举核心点,由于每篇内容较多,只列出其实一小段话。

中华文明到底灿烂在哪里?墨子篇

亲士

“人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本章主要说的是君王应该采贤任能,亲贤臣,远小人。并列举齐桓公,越王勾践,商纣王的例子。说明国家要想强盛,君王若想安稳,必须任用有才能之人

修身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本章主要说的是修养德行对君王的重要性,君王如果不讲信用,没有道德。则会被人民所诟病,从而失去依靠,无法富国强兵,称霸一方

所染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夏桀染于干辛,殷纣染于崇侯,恶来。故国残身死,为天下戮”

本章主要说君王亲近所大臣的品行对国家的影响,与第一篇亲士相呼应。列举了之前贤君和昏君所亲近的人,来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

法仪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本章中讲的是一个国家应该有法仪,那依靠什么来作为标准呢?不能依靠长辈,学者,君王的行为,而应该依靠天作为标准。因为上天大而无私,赋予人们万物却不索回报。所以法仪的规定,要和上天相呼应。上天希望的便鼓励去做,不希望的便要禁止。那上天希望做什么呢?人与人相爱相利,国与国相爱相利。就像上天对待所有生命一样,没有任何私心。其实这一章,已经有墨子兼爱的痕迹了

七患

本章讲的是危害国家的七种隐患。着重讲述君王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对无功之人过多赏赐,会导致民力耗尽,国家衰败

辞过

圣王教大家盖房子,是为了给百姓遮风挡雨,而不是为了个人奢华舒服的享受;圣王教大家纺织衣服,是为了给百姓御寒遮阳,而不是为了个人华丽斗艳;圣王教大家种田植树,是为了让百姓吃得好,而不是让个人奢侈浪费;圣王发明了舟车,是为了使百姓方便,而不是制作精美的船或车子。这一章是规戒君王应该节俭爱民,不可奢侈浪费。并告诫君王,古人发明房衣食车,出发点是为了百姓,而不是个人享受。

三辩

“周成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也,不若成汤;成汤之治天下也,不若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由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

本章讲的是君王不应该沉迷歌舞音乐,这不是治理天下的方法,这里其实也在抨击儒家的奢靡礼乐

尚贤

分为上中下三章

本卷讲的是君王应该任用,尊重,富贵贤能的人。并列举远古时候贤明的君王任用人才,不会在意他的出身,从而使天下的贤者,良将都来为国家效力,从而富国强兵

尚同

分为上中下三章

兼爱

分为上中下三章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子自爱,不爱父。弟自爱,不爱兄。臣自爱,不爱君。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本卷讲的是天下混乱起源不相爱,如果把别人的身体看作是自己的,那就不会去伤害。把别人的财富,土地看作是自己的,那就不会去侵害。并列举了远古贤君治理国家,就是让大家相亲相爱,以德服人。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非攻

分为上中下三章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本卷讲的是攻打其他国家,侵占他人领土,杀戮无辜百姓,是不义的行为。并说明好战的种种弊端。

节用

分为上中下三章,其中下已缺失

“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使各从事其所能。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本卷和辞过一章呼应,再次说明古者圣王发明房衣食车的初衷,告诫君王应该节约资源,不可过分浪费享受,劳民伤财

节葬

分为上中下三章,其中上中已缺失

“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于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

本卷抨击了儒家的厚葬久丧,君王,父母,妻子以及亲人死后,都要有一定时间长短的守孝期,长则三年。君王不理朝政,百姓不工作,从而导致国家贫穷。有些显贵之人,棺材极其奢华,并收敛大量金银珠宝,耗费民力。这些对死人毫无意义,只是劳累活人而已。

天志

分为上中下

“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观其事,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无所利,是谓天贼”

本卷讲的是国家,个人应该顺应天意,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去恃强凌弱,应该顺天而为。

明鬼

分为上中下,上中已缺失

“今若使天下之人,借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暴罚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本卷虽讲的是鬼神,但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敬畏。就是人应该心存对生命,世间万物的敬畏。当有了敬畏,做恶事时就会想,自己有可能遭到轮回报应,于是作恶之心得以收敛。卷中列举了大量轮回报应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非乐

分为上中下,上中已缺失

同三辩,讲的是君王权贵推崇音乐歌舞的危害,抨击了儒家的奢靡礼乐。

非命

分为上中下

“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辩”

本卷抨击了凡事拿命中注定说事,得过且过的人。列举了桀,纣天下乱,汤,武天下治的故事,说明事在人为,而非命中注定。

非儒

分为上下,上已缺失

本卷抨击了儒家思想的一些不好的地方:分尊卑,喜厚葬,繁文缛节,好礼乐。并列举了孔子不被人待见的几个故事。

中华文明到底灿烂在哪里?墨子篇

墨子第十,十一卷,讲的是数学

第十二,十三卷,讲的是墨子个人故事,极具人格魅力

第十四,十五,十六卷是讲的是守城要诀。里面战术之完整,细节之具体。让人叹为观止。书中对于如何完善城池;如何防守;如何设立奖惩机制;如何监听地面声音,防止对方打地道过来;如何修井,防止河流下毒;如何备粮;如何防止间谍等描写非常详细。墨子的另一个身份:军事家,当之无愧。有部电影叫墨攻,推荐大家看看,非常精彩。可以调侃下历史,如果当年亚历山大东征到中国,在那样一个精彩绝伦,大师云集的年代,一定会死的很惨。

上面便是墨子一书中大致内容,可以发现,如今西方所提倡的民主,平等,自由,环境保护。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几千年前,这些思想在中国就已成熟完备。而之所以没有变为主流,是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财富集中在权贵手中,墨家,法家思想首先损害的就是这些权贵的利益。而西方依靠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提高,科技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变得富足,即使不通过做官,生活也可以很滋润,于是民主开始变得主流起来,而我们在近代也就这样被超越了。

但即使这样,顽强的中国人和优秀的文化底蕴依然让我们经过短短40年的改革开放就发生了质的飞跃,富足了10亿人口。虽然我们现在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应试教育。但要思考它的出发点,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时期,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要让社会上没有文盲,让大家有基本的知识素养。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不久,随着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国家进一步富裕。国家一定会重新重视文化教育,弘扬中华文明。中国经历了了近代几百年的落后。也一定会再次璀璨夺目。

而灿烂的中华文明,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热爱,然后,把它,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