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需要一次打破它的勇气,来换取一个全新的《张迁碑》

 zcjb366 2019-09-06
但凡学习书法便绕不开隶书中的《张迁碑》。
明代王世贞在《州山人题跋》中写到:“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用现在的话来说既是:“《张迁碑》虽然写的不那么工整,但却典雅而高古,西晋之后再没有人能超越它。”清人郭尚先亦将其列为汉碑第一。
而汪凯老师则说它:“推动着碑学的多元化,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不破不立的关系。”
古人说:“化而生新,穷极生变。”学习到的知识,要能融会贯通。这就好比食物转化为能量,变成我们的皮肉、骨骼,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就叫“化”。学而能化不破则不立,这是创作的必要基础
汪凯老师作品
我们知道,隶书是由古文、篆文渐次演变而来,有“秦隶”与“汉隶”之别。后汉二百多年间,是“八分”体(既汉隶)的全胜时代,在此期间所立碑碣,多采用“八分”字体。《张迁碑》既是“八分”体中的代表。
如此说来,“八分”体究竟有何特点呢?
简而言之,它变圆曲为方直,结体宽扁,逆笔突进波磔呈露。笔法与结字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正是“破立”同时
再来观察《张迁碑》,其字体古雅朴讷,凝整端方,而中锋方笔,字画洁净,如斩钉截铁一般。康有为称其为“隶中之楷”,最易于初学。
而要体察这些丰富的变化并能融会贯通,将之用于创作,没有长时间对篆隶的专研用功,既无“化”的功夫,便不可能达到。

 
汪凯老师作品
在学习时,对于笔法与结字,你是否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线条的方圆关系把握不准,起收不够含蓄,易化方为圆。
二、由于翻笔不当,会产生锐硬的过度体现。
三、过分强调笔画的方直,使线条僵硬不够灵活。
四、结构疏密不当,导致中宫松散。
若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学而不化,尚未融会贯通的表现。
汪凯老师作品

那如何做到融会贯通呢?
这当然离不开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的路径。
而汪凯老师正是以他多年研习篆隶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深入学习《张迁碑》的方法。
· 他将带领我们进行:
读帖分析,以便尽快掌握笔画形态
画中宫找主笔,防止结构的松散
按字的结构形式找特点,准确掌握结字规律”;
量化练习”。

· 相信通过这样的深入训练,你定会:
提高对碑学的认识
“提高笔画的厚重感和金石气
当然最重要的是:
通过此次的学习能够触类旁通,透过与其他隶书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灵活地用于创作,学而化之!
汪凯老师作品
·下面是本次课程的提纲,供你参考
第一讲 《张迁碑》用笔训练与笔画的变化 
上课时间:2019.09.11 19:00
1.《张迁碑》特征分析与同时代汉碑的对比
2.方笔与圆笔的技巧
3.逆入藏锋,中锋线条的分析
4.波磔的分析
5.基本笔画分析
6.相同笔画的不同变化示范
第二讲 如何有效掌握《张迁碑》的结字方法
上课时间:2019.09.18 19:00
1.典型偏旁部首的特征
2.部件组合的分析
3.大小、轻重对比
4.开合、聚散对比
5.平正、欹侧对比
6.不同结构的例字分析
第三讲 《张迁碑》怎么临?临摹重点分析
上课时间:2019.09.25 19:00
1.正确的临摹方法
2.临摹的侧重点
3.节临示范
4.原大临摹注意点
5.展大临摹注意问题 
如果,你是隶书初学者,基础不稳固者
如果,你喜欢隶书厚重古拙的审美格调
如果,你在隶书用笔技巧上有疑问
又或者,你是自学没有系统学习,缺少老师指导的书友
还是,临摹能力弱,临不像的书友
不管你是以上哪一类书友,这门课都能帮助你解决面临的问题!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首节课仅需1元!

跟着汪凯老师一起学习《张迁碑》,透过刀法去看笔法,体会碑帖相融,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导师简介:

汪凯,男,1970年9月生,江苏泗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南山学院特聘教授。常州市“六个一批”资助人才,荣获常州市“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自2000年以来,主要致力于书法、篆刻、刻字的创作。作品曾数十次入展全国性大赛,如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冼夫人杯”书法艺术展、第五届全国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等,作品曾十余次获得全国性大奖,如全国第二届“羲之杯”书法大赛优秀奖、全国首届“小榄杯”书法艺术展优秀奖、全国首届“岳安杯”国际书法论坛书法优秀奖、全国首届“走进青海”书法艺术展三等奖、西泠印社首届三大展书法单项最高奖,全国首届行草大展行书(提名奖),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提名奖,全国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刻字艺术展全国奖等。
2014年以来,主要致力于古代印章方面的理论研究,先后在《西泠艺丛》、《中国篆刻》、《书法报》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楚国“行府之玺”考》一文获得《西泠艺丛》创刊五周年优秀论文奖。此外,陆续撰写的古代印章方面的研究论文,先后入选西泠印社主办的第四届、第五届“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论文。2005年,印学专著《古印章探微》出版印行,被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图书馆收藏。主编《周代金文六种》,即将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印行。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首节课仅需1元!

(9月11日开课,首节课仅需1元)
友情提示
1.本次课程分5个课时,9月11日19:00第一节课,在微信群内以语音+图片+小视频的方式直播授课,每节课90~120分钟。
2.第一节试听课1元,后续两节正式课每节50元,打包报名立享8折优惠,共81元。
3.课程均会整理回放,供学员反复观看,回放永久保存在公众号中。
4.新学员前三次上课后不满意,可联系顾问退款。



更多作品欣赏

汪凯老师作品

汪凯老师作品

汪凯老师作品
汪凯老师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