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heitudi 2019-09-07
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018.0108  

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源自新课程改革,“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上,不局限于所谓“基础性”,强调知识、技能的紧密联系及相互之间的支撑作用;改变了对于“能力”目标的传统提法,突出“过程与方法”的价值,凸现出能力概念的实质;在情感目标方面,更加关注态度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养成,等等。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一堂课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它也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在新课程当中,教学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该如何去有机整合实施,这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形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的中介和机制;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方法,逐步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准确把握相关概念及其关系是理解三维目标并以此推进课程改革的的前提。首先,应拓展原有的“知识”视域,不能固守于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念,要认识到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与层次,将原理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同时纳入知识范畴,尊重公共知识与个性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各自的价值与意义。“技能”概念显然不能只限于认知,还包括表达交流、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实验实践、创新创造等。其次,正确理解过程与方法。过程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在体验、活动、探究中进行学习,方法是掌握各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与策略,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造,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监控。第三,科学理解情感目标。与以往传统的道德目标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法更显具体、可行,反映了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时代对学生价值选择的尊重,也体现了情感目标的复杂性、层次性与多维性,更具弹性和灵活性,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需要明确的是,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