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面罩唱法?

 思明居士 2019-09-07

“面罩”理论最早起源于法国,随着歌唱技巧的不断发展,“面罩”唱法得到一些改进,特别是意大利声乐学派观念的介入,使这种唱法逐渐完善并立足歌坛,从此,学术圈里亦把“面罩”唱法列为建立“高位置”发声的一个典型唱技。“面罩”在集中的前提下强调空间的作用,进入“面罩”感觉后,高频泛音增加,声音穿透力变强,声音色彩感强,由于讲究提笑肌状态,声音往往不会撑得很大。

“面罩唱法”我认为不应将它拿作方法来对待,而应看作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如果将“面罩”作为方法看待往往会引起不必要的肌肉紧张。有的人为了追求理想中的“面罩”感觉,有意识的把声音往前靠,但不知道哪儿吃劲得到了一些共鸣,像这样的共鸣是不正确的。我认为要得到“面罩”应先把原有因素都调动起来,有了好的音色,必然有好的共鸣。我感觉共鸣不只是面罩、眉心这点共鸣,而是整个头腔的后部,上部都有共鸣。我认为好的声音都是“面罩”的,但“面罩”是结果不是手段,不能跟学生要“面罩”,而是要给他方法得到面罩。如果不从整体去考虑,单要“面罩”的话,面罩出来有危险性,使你某些肌肉紧张,代替了以放松来得到共鸣。凡是机械的、人为的、憋的、挤的都不对。 

唱歌

喉器稳定得到的共鸣其结果自然也是靠前的。

综上所述,换声训练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声区统一的目的,那就是适合你的好方法。声乐教学无固定方法都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熟话说得好“管它是黑猫、白猫,只要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有的老师只提呼吸,就训练出了很好的歌唱家,有的只谈位置,谈共鸣状态,也培养出了好的歌唱家。他们都是从一点听全部,只是方法上的不同。换声区的训练也是如此,像我前面讲到的几种方法,如“呼吸”换声的预备、“关闭”等这些都是一些帮助你达到目标的技巧。至于如何应用,就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良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了。毕竟是“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切都取决于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