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骨升肉降说到摸肉对比找松法

 昵称31463172 2019-09-08



“骨升肉降”这个说法,有人不认可的,有名师认为:这是个错觉,肉降时,骨哪能向上升?在骨肉松沉的同时能向上领起的是神意。我也认为,骨升肉降的“升”字,确实存在表述对不上的问题。不过,当练拳者处于沉顶对拔松开(比方说腰胯以下以气是其下沉、脊背、颈以上用神提起的沉中顶)的势态,肌肉松软下坠的同时骨架有挺拔的感觉。有兴趣者不妨在松沉功夫较好的拳友身上体验一下,以沉肩垂肘为例,体验者一手轻贴拳友的右臂肘尖,另一手轻贴拳友的右肩井穴或肩峰端骨,当拳友站在地面处于沉顶对拔松开的势态而沉肩垂肘时,体验者会有肘底松沉下坠、肩骨微微向上挺拔的感觉。如果沉肩垂肘时没有沉顶对拔松开的势态,那是没有肩骨微微向上挺拔的感觉。松肩竖颈也好,松胯竖脊也好,松踝竖腿也好,其实骨是真的不能向上升的;感觉到的微微向上挺拔,那是沉顶对拔松开的劲道骨撑、筋膜腾起之势在地心重力垂直落下中起作用。真的放松到意、气、劲都沉脚底入地较深时,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这是骨架向上挺拔领起的感觉。如果是躺在床上练横向力的松肩垂肘,其松沉大打折扣,脚无法与地相合,因借不到地力,做不成沉顶对拔松开,则没有骨是微微向上挺拔的感觉。
身体在放松的情况下,松软的肌肉往下掉,骨关节松开的骨骼相对肌肉下掉降落而微微向上挺拔。在地球上的人,肉体松了自然会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够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撑,这是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行运动的必然结果。以刚柔而言,骨骼的挺拔是刚的势态,皮肉松了下坠是柔的势态;以虚实而言,骨架的挺拔是实的势态,肌肉松了下沉是虚的势态。
从“骨升肉降”得知:松软的两臂两肩肌肉、胸背肌肉、腰腹肌肉、两胯臀两腿肌肉,似乎与骨分离(这是用意念引导放松的练法,从生理解剖学得知:骨连着肉,肉包着骨,肉与骨是不可真的分离)而因重量自然塌降,就像挂在架子上的肉块那样下坠。对于太极拳初学者来说,可以利用肢体松开使肌肉松软坠降的特点来自我检查姿势是否能松,谓之摸肉对比找松法,还是比较直观实用的,有助于自查能否松和松到什么程度。

   “摸肉”就是用手或摸或捏有关部位的肌肉。比如自我检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中“揽雀尾”双手按势的沉肩坠肘是否松到位时,捏一下小臂和大臂的肌肉,感觉肌肉是柔软还是僵硬。柔软度或僵硬度有多少。再如自我检查松腰塌胯是否松到位时,捏一下腰椎两旁和臀部(因为左、右腿分虚实,所以左、右胯臀的肌肉感觉有所不同,实腿的胯臀肌肉没有虚腿胯臀的肌肉那么松软)的肌肉,感觉肌肉的柔软度或僵硬度有多少。如果连有关部位的肌肉都松不了或松不好,那么,筋膜怎能松开伸长?骨关节又怎能松柔灵活?“周身一家”的整体协调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再有意气劲流经体内之处的放松肌肉,也可细心感觉出来的。大约是一九九六年的时候,在成都市的恩师林墨根家里,林老师示范“起势”动作时,叫我用手轻摸他的腰背、胯臀、大腿、小腿,以触觉通过这些部位的肌肉变化来感知意气劲松沉的走向。

“对比”就是把练功习拳的姿势动作与日常休闲的姿势动作相互比较。比如应对自我检查沉肩坠肘是否松到位时,先或摸或捏一下手臂自然松垂时小臂和大臂的肌肉,感觉有多松软,这可视为自定的参照值;然后捏一下沉肩坠肘推按势时小臂和大臂的肌肉,看看与参照值是否接近或还相差多少?再如对应自我检查杨氏太极拳115式大架中“白鹤亮翅”定势的松腰塌胯是否松到位时,先捏一下自然坐凳时或仰睡平躺时腰椎两旁和臀部、大腿的肌肉,感觉有多松软,这也可视为自定的参照值;然后捏一下在练拳势松腰塌胯时腰椎两旁和臀部、前腿的肌肉,看看与参照值是否接近或还相差多少?倘若腰椎两旁的肌肉较为僵硬,怎么能松好腰呢?倘若胯臀的肌肉较为僵硬,怎么能使后胯松开塌落呢?怎么能从腰松沉到脚底涌泉?倘若前腿的肌肉较为僵硬,怎么能分清虚实?不成“双重”才怪呢。对比之后,心中有数,就会有利于调整姿势动作了。

 “找松”就是根据老师的指教传授和自己的认识理解去寻找放松。比如自我检查沉肩坠肘姿势动作时或摸或捏了小臂和大臂的肌肉,感觉较为僵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妨做个肢体实验:当胳膊往下硬压或肘尖往下硬坠硬撑时,由于拙力较大或用意过重,所以造成小臂和大臂的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当松开颈下锁骨两侧和胸椎后背肌肉群使就是肩胛骨沉下推动肘坠时,由于小臂和大臂放松不用拙力,所以手臂的肌肉较为松软,这样的沉肩坠肘既松沉又松活。再有两肘尖分别往外圆撑(意念肩井穴与曲池穴上下贯通)时,小臂与大臂的肌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所以得选个手臂往外圆撑的最佳位置,就是小臂与大臂肌肉较为松软时的位置,说到这里,如何找出沉肩坠肘姿势动作的松沉法门,自己应该懂的。
然而以上所述的理解认识与操作不是教条化的东西,不是绝对的死板方法,因为太极拳运动的虚实态势与人体生理结构还是有关系的。比如:下肢要承载体重,如果要以下肢小腿、大腿肌肉的柔软度等同于腰部、臀部肌肉的柔软度,那是比不了,只能是以放松前与放松后来对比。又如:下盘实腿承载了相对较大的体重,虚腿承载相对较小的体重,如果要以实腿肌肉的柔软度等同于虚腿肌肉的柔软度,那也是比不了,只能是以放松前与放松后来对比。再如:太极拳名家牛春明说的“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如裆不裹,两腿便散乱,进退不能自如。”,如果以裹裆后小腿、大腿肌肉的柔软度等同于裹裆前小腿、大腿肌肉的柔软度,那也是比不了,只能是以裹裆后未放松前与已放松来对比。裹裆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的肌肉不是僵硬的那种,而是松中有紧,紧中求松,髋关节、膝盖、踝关节是松活的。
从练功习拳得知:有些肌肉必须放松,有些肌肉必须短时间或瞬间紧张,有些肌肉则需要时紧时松的交替运作,这是产生拳劲或拳势的需要。值得注意身知体悟的是,“紧张”的意思与“僵硬”的意思是不同的,内在感觉也不一样。“紧张”乃产生正能量,“僵硬”则造成负能量。比如:如果肱二头肌在练拳时持续紧张,你是不可能练出沉劲来的,一有力就会上浮犯飘。肱二头肌放松了,应该拉紧哪个部位呢,那就是肩胛骨部位的大小圆肌,还有背阔肌侧部,还有斜方肌都必须抻住,才能练出沉劲。又如:手是放松的,但有其中一根手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指)要贯劲或领劲,这根贯劲或领劲的手指,是相对紧的,然而有其妙用。再如:太极拳明师沈纪根说“前胸似棉花,后背如钢板”的刚柔并济之势,前胸肌肉是相对柔软的,脊背骨与肌肉是相对紧张的。太极拳名师黄仁良在《杨式太极拳修习心悟》书中说:“松与紧应是一对矛盾,但太极拳却不用‘紧’字,而用‘敛’字来替代,一松一敛就是阴阳互动。”松中有紧也好,一松一敛也好,都能从肌肉细心感觉出来的。
 
修改于2019年9月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