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目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

 潮大叔 2019-09-08

导读

本文提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项目学习的核心词,结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通过具体阐述“结识新朋友”项目学习典型案例实施的缘由、过程及效果,突出项目学习的特点及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即深入领悟语文学科核心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富有创造力的心智自由的人。


图为徐冉老师执教新教学观摩课


  • 作者:吴素荣,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文章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19年第8期(下),转载需注明出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其中的“文章群”“任务群”“基于情境”“基于生活”等概念和项目学习倡导的“整体学”“做中学”“基于任务”“基于成果”的教学理念相当吻合。这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词,也是项目学习的核心词。初中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借鉴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思路改进教学?整合教材, 重组教学资源,运用项目学习进行组织和实施,是一条可供借鉴的好路径。

项目学习——促进新教学理念的落实
01
基于课标,变“碎片学习”为“整体学习”

多年来,语文学习的“碎片化”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炼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同时强调,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现行教材与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学情的集语言训练、思维发展、审美情趣、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学习大单元,让学生经历有预设、有生成、有探究、有体验、有反思、有互动、有成果、有评价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具体设计时,可按如下思路:

(1)提炼学科核心知识,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2)确定单元名称,精心选文,组建“文章群”;

(3)设计直指高阶认知的驱动任务,明确项目作品;

(4)分解任务,制订评价标准;

(5)公布作品,完成项目反思。

在这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边阅读、边实践、边反思,悟语言运用技巧,启思维发展窗口,升审美鉴赏水平,传民族文化精髓。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整体学习”, 是指向核心知识的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追求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学习的目标,既不单指事实性知识,也不单指技能性知识,而是与学生成长、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指向语文学习本质的关键概念与必备能力。

02
基于教材,变“教材内容”为“学习项目”

现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结构有两条线索,显性的一条突出“内容主题”, 隐性的一条突出“语文素养”。这些隐性的语文素养,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它们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单元课文导引或习题训练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统观全局,理清其“隐性”的知识体系,基于“内容主题”延伸拓展,组建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三位一体的“文章任务群”,渗透语文知识和必备能力的落实;还可把若干版块的教学内容穿插安排,灵活调换,有机重组,变“教材内容”为“学习项目”。也就是说, 用好项目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显性内容是“学习生活”,隐性语文素养为“学会人物描写”,选文依次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同时,写作版块要落实的就是“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些其实已经很明确地告知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学习目标了。再统观整个七年级上册,“描写”是个核心词。其中,第一单元属于景物描写,第二、三、四单元虽主题内容不同,但都属于人物描写,第五单元属于动物描写。显然,人物描写又是这三种描写中的重点。

学习这一单元时,为突出人物描写的学习重点,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满足学生所需,调整学习顺序。将第三单元与第一单元调换,安排在学生入学军训后第一周学习。因为此时学生刚刚跨入新环境,急需熟悉新校园,结识新朋友。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正是走进新校园、亲近校园人物的过程。这种满足学生所需的学习, 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确定项目主题,明确学习目标。综合本单元显性学习内容和隐性语文素养,确定项目学习主题为“结识新朋友”,学习目标是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准确描摹人物,凸显人物性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观察、重视人际交往,关注身边人物,懂得赏识、接纳和包容。

(3)整合相关文本,有效落实人物描写。在教材原有三篇文本的基础上,整合了表现学习生活、描写校园人物的五篇名家作品,包括马及时的《王几何》、舒婷的《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秦文君的《伟人细胞》、毕淑敏的《悠长的铃声》、陈忠实的《晶莹的泪滴》。

(4)明确项目任务,设计项目活动。为助推学生高效完成项目学习,我们制定了“编辑校园人物画像集”的驱动任务,并将活动分解为认识新学校、边读边写、整理画像集三项活动。完成“边读边写”时,又按选文内容设计了发现最动人教师、推举最个性同学、评选最美校工三次微写作活动,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领悟人物描写内涵,体会人物描写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02
项目学习——助推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01
基于任务,实现有成果的语文学习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一开始就要明确本次学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作品,更要清楚本次所学的知识是用来做什么的,对自身发展和认识世界有怎样的价值。这种直击学习成果的任务,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又增强其学习的使命感。为了创造出真实完美的作品,学生既需经历问题解决、创造、分析等高阶认知学习,又要体验资料查找、信息处理等低阶认知学习。通过“做”与“学”的深度融合, 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这里的“做”,不只动手,更需动脑,学生要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下,边实践、边反思、边成长。

以“结识新朋友”项目为例。在项目伊始,我们就明确告知学生本次要完成的作品是制作图文并茂的“校园人物画像集”。为完成这个作品,学生需经历“观察走访—边读边写—编辑制作”三个过程,而在边读边写环节,还需完成“教师风采”“同学剪影”“校工情怀”三个系列的作品。只有在精心完成这三类作品后,才能动手编辑“校园人物画像集”。编辑的过程,还需反复评价、分析、修订和完善,直到创造出“校园人物画像集”这个作品。

02
基于情境,完成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项目学习的情境,不是一般的课堂情境或家庭作业,而是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学习的经历,领悟知识与世界的某种联系,完成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每一位参与者都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积累经验,为将来的成长做准备。比如,在“结识新朋友”项目学习中,学生的观察走访并不只为走过场,而需要经历“制定方案—预约—记录—材料整理”等真实的情境,需要走出班级,实实在在地采访校长、教务主任或某位校工。采访时,小组内的各成员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必要的时候,还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如何约见校长,如何说服不愿受访的同学或校工等。即便是完成微写作,也不是“闭门造车”, 而是需要认真观察、沟通交流并深入人物内心,通过“发现最动人教师”“推举最个性同学”“评选最美校工”等实实在在的活动,塑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边读文本,边观察人物,边完善微写作,是带着任务、有预设、有思考、有验证的“写”。

只有在这样真实的情境中,在与新朋友的交流互动中,学生才能真正悟出人物描写的方法,习得在陌生环境中与人交往的技巧,练就成长历程中尽快融入新环境的本领。因为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实实在在地去做,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语文之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带着任务的有成果的学习,是既动手、又动脑的有意义的学习。

03
项目学习——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01
项目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深度理解

有效的项目学习往往指向具有概念性质的核心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深度理解。比如“结识新朋友”项目学习,不只满足于让学生制作“校园人物画像集”,而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物描写,理解人物描写的内涵,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学习这一核心知识,发现人物描写之于与人沟通的意义,能为未来生活中如何融入新环境积累经验,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也就是说,当学生能够运用本项目学到的描写校园人物的方法, 准确、生动地描写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人,或者再次进入一个新环境时,能尽快与人沟通交流,融入新环境,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学习。

02
项目学习成就学生的创造力和心智品质

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习中的各项能力不能割裂开来,而是在与真实情境的互动中习得,并逐渐融为一体的。项目学习有八大“黄金准则”:

(1)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功素养的培养;

(2)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3)持续的探究;

(4)项目的真实性;

(5)学生对项目持发言权及选择权;

(6)学生和教师在项目中不断反思;

(7)评论与修正;

(8)项目学习成果的公开展示。

基于这八大“黄金准则” 的项目学习,能让学生有效获得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奠定语文核心素养的扎实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同情境里,有能力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完成特定情境下的具体任务,进而发展为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真实世界中的现实问题,成为有一定价值准则和独立判断、富有创造力的心智自由的人。

总之,我们提倡的项目学习是基于学生和现实需求的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实实在在地思考,实实在在地写作;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将获得的能力凝聚为学习智慧和学习品质,用更开阔的视野了解世界,从容应对未来生活中随时出现的诸多问题,有效达成课程育人的目标。

文章版权属于原刊及著作者,若有侵权,
敬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新教学支持系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教学系统丛书系列

为了切实推进新标准及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一批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学科专家、课程专家、评价专家、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在共同教育理想的感召下,组建成专业共同体,深入研究、勤奋探索,系统研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资源系列”丛书,形成了有教学指南、学习指南和线上学习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新课标、新教学、新高考 学与教指南”。

指南丛书囊括了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八个学科,旨在满足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学需求!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也同期上市!

▲“新课程资源系列丛书”编委会 

顾问:张民生 朱慕菊

主任:崔允漷 陆志平

副主任:杨向东 张铁道 刘红云 杨晓哲

新课程资源系列3大理念

1.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

改变以教授知识点为立场的教学设计范式,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尊重学科逻辑体系,不罗列、照搬知识点,而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大观念和关键能力,在规定的课时内,选择或设计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教学过程关键环节,明确评价目标与方法,形成教学单元。同时为在真实情境中面对真实任务或挑战吗,促进教师教学,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提供支持。

2.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以学生的学习主线,以大任务、大主题实现单元设计。创设真实合理的学习情境,突出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成为质疑和反思、交流和讨论、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

3.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支架、富媒体学习资源、功能强大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学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嵌入式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全面、精准、及时地促进教和学的变革。

新课程资源系列4大特色

1. 教师用书体现完整教学设计,指导教与学,创新教学评价

2. 学生用书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习活动,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 嵌入式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体现教—学—评一致

4. 实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学、新高考的科学对接,弥补教学缺失环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