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子贡贤

 QDLF888 2019-09-10

     做生意的都挂这样的门牌:

       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子贡贤。

      还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

      这两个典故,牵涉到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两个名人。陶朱事业指的是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弃官经商,成为巨富的故事。 端木生涯,指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  这两个人是中国儒商最早的杰出代表,是儒商的老祖宗。

        子贡是卫国人,复姓端木,名赐,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比孔子小31岁,《礼记》里说,男子“二十而冠,始学礼”,是说,那个时代男子20岁成年,才可以学习礼仪。依此说法,子贡跟随孔子学习时,已经20多岁了,而孔子这时已50多岁了。子贡在投靠孔子之前,已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讲,孔子“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是说,子贡在曹国和鲁国等地做的是国际贸易的大买卖。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子贡是其中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子贡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是位能言善辩的外交家。他利用经商到处奔走的便利宣传孔子,使许多向学之士聚集到孔子周围,孔子夸奖说:“自吾得赐(子贡)也,远方之士日至。”第二,是位经商高手;《论语》中,孔子常夸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子贡不服命运,从事经商,预测行情,百发百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就是贱买贵卖。“转货”就运输周转,用现在的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成为巨富。子贡用自己的外交才能和资财,帮助孔子周游列国,扩大儒家学说的影响。

     《史记·货殖列传》 “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孔子死后,他还担任了鲁国、卫国的宰相,为改善民生,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端木生涯”,达到了孔子要求的“富而好礼”的境界。

         陶朱事业指的是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弃官经商,成为巨富的故事。

   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范蠡献计,让勾践屈身事吴,以图转机。勾践赦归后,范蠡又和大夫文种共同制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灭吴计划。当越王灭了吴国成就了霸业,成为复国功臣的范蠡,功成身退,隐入江湖。

    他留信给好友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没有听劝,果被越王赐死。隐于齐国的范蠡化名为鸱夷子皮,垦荒经商,成为当地首富,齐王拜为国相。

      范蠡以为家有千金之富,官至卿相之荣,都是做人的极致,“久受尊名,恐非祥兆。”于是,向齐王交还相印,将家产分赠给亲友乡邻,迁陟到山东定陶,自号朱公,从事耕畜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也。后年衰老听子孙修业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范蠡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商品有各样的用途,发生战争需要军备,日常生活需要各种货物。透彻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掌握商品流通的规律。作为生意人,要懂得储备各种货物——干旱时期要生产舟船,洪水时期要备好车骑。农业生产变化无常,丰收时要多留储备粮,以备灾荒时用。粮食价格要保持合理标准。粮价低,农民受害,失去种田积极性,田园荒芜,杂草丛生;粮价高,商人没有收购能力,粮食卖不出去。只有让农民和商人都得利,粮食交易市场才能兴旺。这既是商经,也是治好国家的重要道理。
         商品的质量要完善无疵,手中的资金要不停地周转。买卖货物,要注意其特点,易腐败的食品不要久留,尽快脱手。只有掌握了市场的供求情况,知道哪种商品过剩,哪种商品短缺,才能对其价格贵贱了如指掌。凡商品贵到极点必反贱,贱到极点必反贵。掌握住这一规律,对于贵的商品也可以像对待粪土似的尽快出手,对于贱的商品则可视如珠玉一样收取过来。经商者手中的资金不要闲置不用,要使其像流水一样运转流通。

         孔子曾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说孔子很少谈“利”。后世儒者更是言必道德教化,一副贵义贱利的面孔。其实,将义利对立,是对孔子学说的歧解。

       孔子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子贡和范蠡以自己的文化智慧,通过经商理财,实现了孔子提倡的“富而可求”、“富而好礼”和“富好行其德”。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诚信仁义、利惠众生和自强不息的儒商风范。因此,“陶朱事业”与“端木生涯”,是所有儒商向往的成功境界。越来越多的商家,将之用作装点门面的对联。类似的对联,还有不少,如: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钱需巧用财方聚,效陶朱广积;货不停留利自生,求端木良谋。货殖仿子贡,藏名效陶朱等等。

      从这些蕴义深涵的联语中,可见子贡与范蠡对后世的影响,也可以窥一斑见全豹,从中领悟儒学儒商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