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大的小萌萌 本文共计2965字,预计阅读4分钟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物理成绩很差,尤其是有段时间学习电路知识。 作为一个女生,对电路这种东西天生不感冒,串联、并联什么的,我总是搞不清楚,所以测验的分数真是惨不忍睹。 那个时候还有会考,成绩总不好也不是个事,为了应付会考,我决定把物理成绩搞上去。 物理老师对我不错,单独给我补了几次课,他说:“电路的部分,其实只要对应着题目的叙述,一步一步把电路图画出来,解题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然后演示给我看。 记得特别清楚,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几遍题,一下子就开窍了。后来物理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 现在琢磨一下,其实不光是物理题,代数、几何匹配上画图,也能特别快的解题。 还有生物课的笔记我也加上了图,画图能够直接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画面,记忆知识的速度就能大大提升。你看那些医学院系的学生的笔记大多也都是图像配合文字的。 也许从学生时代,我就喜欢上了用画图辅助学习的方式。 不光是上学的课堂笔记,已经成为职场人的我们在学习知识、读书、听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做这种视觉笔记来辅助记忆。 不仅如此,工作中的策划案、会议纪要、总结汇报也都可以用视觉笔记的形式去呈现。 你也许会好奇,世界上真有“视觉笔记”这个名词吗? 没错的。 视觉笔记就是用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方式去记笔记。和传统的线性笔记不同,视觉笔记因为加入了图像信息所以更有助于我们的思考和记忆。同时也有助于看笔记的人更好的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 可能有不少人已经在自己的朋友圈或社交媒体上看到过视觉笔记的身影,其实它早已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了。 在国外早就有很多视觉笔记的践行者用这种方式去工作,不得不提一下我最初的视觉启蒙书籍:迈克·罗笛的《涂鸦笔记》,这本书还有一个版本《直觉式涂鸦笔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这本书还有一个网站,如上图所示,上面会有视觉笔记爱好者上传自己的作品和感悟,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来做进一步了解。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视觉笔记的三大特点。 视觉笔记的特点是它有图像,有文字,而且是有逻辑的。 一、图像视觉笔记中图像的作用不言而喻,图像能帮助我们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和他人产生更好的情感链接。 在笔记上添加一些小人,通过表情等信息能够很好的传达情感,是有温度的。箭头等非常简单的图形也能够起到引导阅读顺序的作用。 这种图不需要画得很逼真,相反都是几笔就可以画出来的,你要在平时多去观察生活,养成随时将看到、听到、感受到的物体画在视觉元素收集本中的习惯,不断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我们在做视觉笔记时,并不是将文字简单的翻译成图像。比如你在听一个演讲的时候,并不需要把讲者讲到的每一个词都翻译成图像,而是要专注聆听讲者的内容,提炼出他想表达的重点信息,然后画出能够与他人产生情感链接的图像。 二、文字文字在视觉笔记中同样非常重要,它包括主标题的文字、二级标题以及内容文字信息。在文字的呈现过程中,我们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01. 文字和图形同样重要 虽然是视觉笔记,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文字,视觉笔记不是单纯的画画,只有图像和文字同时出现才能让他人更好的理解要表达的信息内容。 因为图像是发散的,能让人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而文字是收敛的,只有文字才能使人更精准的理解信息。 让我们来举个栗子就更清楚了。 假如我画了一个灯泡想要表达“创意“的意思,但如果没有添加文字说明,别人就只能靠猜了。可能觉得这个“灯泡”的图形就是代表一个灯泡的意思,也可能把这个“灯泡”理解为能源或光源的意思,这样信息传达就出现了疏漏,可见文字的重要性。 适当地使用文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再也不用纠结自己画得像不像的问题了,因为只要你在画出的图像旁搭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别人就能够很轻易地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02. 文字不在多,而在精 很多人都担心,做视觉笔记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往我们做的线性笔记只需要逐个去码文字就可以了,而视觉笔记又要写字又要画图,岂不是要花上多一倍的时间? 事实上恰好相反,做视觉笔记的时间要相对短一些,因为我们不需要记录所有的文字内容,而是只要抓取到重点信息就可以了。 我们在纸上画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在思考的过程,这个思考其实不仅仅包含要将文字转化为图像需要动脑,还包含对信息的梳理和提炼需要动脑。 所以视觉笔记无需记录很多文字,只要记录最精华的那部分即可。 03. 文字要有层次感 文字要有层次感的意思是,我们的视觉笔记中通常会有主标题、二级标题和内容。如果文字大小都一样的话,就会让大家分不清内容的主次关系。 所以在写文字的时候要注意主标题最大,二级标题次之,内容更次。大概比例在3:2:1。 当然你也可以用笔画粗细的变化来凸显主次关系,将主要的文字写粗一些,次要的文字写细一些。 三、逻辑我们做的视觉笔记通常都呈现在一页纸上,所有的内容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序,而是有内在逻辑的。 无论是看书、听别人的演讲、还是听课做出的视觉笔记,都要思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结构再进行呈现。 在这里举个听培训课的例子。
所以你在呈现的时候,当然也是要根据内容去布局,把三大块内容分隔开来,并且标明顺序。 有些人会搞不清楚视觉笔记和手账,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逻辑性的体现。 ![]() 手账 我们来看这个手账,它虽然也有图像和文字,但是整体上是依照线性结果去排列信息的,我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哪里是重点。 ![]() 视觉笔记 再来看视觉笔记,你会发现视觉笔记的逻辑层级是非常清晰的,看一眼就能知道内容的主题是什么,内容结构以及重点信息。 图中的图形框就是为了区隔信息,让笔记更加结构化的。 ![]() 视觉笔记和思维导图的关系。 刚刚说了视觉笔记和手账的区别,平时还有很多人会问我视觉笔记和思维导图的区别,在这里分析一下。 ![]()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从定义来看,思维导图和视觉笔记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图像、文字的结合来帮助知识记忆与理解。而且思维导图也强调信息的层级和隶属关系。 我会把思维导图看做是视觉笔记中的一种,因为思维导图的结构是固定的放射型结构,从中央图像向四周发散分支。我经常会在构思文章、构思方案时用到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帮助我发散思考。 而视觉笔记有四种构图模式:线性、路径型、放射型和模块型,如下图。 ![]() 思维导图的模式是属于第三种放射型的结构。 思维导图更注重发散和梳理,发散时可以让大脑来一次头脑风暴,联想到很多创意,适合创意构思的工作。在梳理时,则可以通过分类分层,帮助理清思路。 但因为思维导图上写的都是关键词短语,所以很多思维导图就只要自己可以看懂。 视觉笔记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构图的模式,也可以梳理思路,记录的是重点文字句子,自己和他人都可以看懂。 这两个工具没有哪个更好,在对应的场景下,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来呈现信息。 最后总结一下: 今天我们了解了视觉笔记的三大特点:有图像、有文字还要有逻辑。同时也对比了视觉笔记与手账、思维导图的关系,你学会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