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焦虑:我的历程和方法总结5(面对衰老、疾病或死亡)本系列完结

 xxxsxf6cp0lltk 2019-09-10

“听着,你应该懂得一个哲理。所有年轻人都应该懂得这个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相约星期二》

前面说到了引起焦虑的困境,比如人类对于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但是后来我觉得,可能对于大部分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来讲,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还很遥远,更迫切的焦虑感是衰老,或者说年龄增长所带来的威胁。

人类天生存在着乐观主义偏见,内心总是倾向于认为不好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见到很多行动受限、病痛缠身的老人,我们仍然乐观地觉得这不会是自己的未来。实际上,一个身体健康、没有受过大的病痛折磨的年轻人,很少会去关注一个病人或者一个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仅从生理学角度上来看,衰老意味着白发、皱纹、容颜的衰败;意味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失灵,比如视力、听力、味觉;意味着肌肉萎缩、关节肿大、长期伴随的慢性疾病;意味着日渐增加的心脑血管和癌症的风险;意味着逐渐丧失部分或全部的独立行动能力;意味着记忆力减退和精力削弱;意味着可能不得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照料;意味着在内心深处孤独感越来越猛烈的侵袭;而最恐怖的一点是,衰老也意味着死亡的临近——它提醒你时日无多。

我前面提到过,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我虚度时光,以至于临近29岁的时候我曾焦虑无比,似乎30岁来临时我就瞬间老了,40、50甚至60岁会在我还没意识到的时候接踵而来,人生一眼望得到底,却看不到方向和希望,而没有希望的生活对我来讲类似于死亡。

所以在我所有经历过的焦虑感里,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焦虑非常难以克服,不只因为我将要面临那些生理和精神上的衰败和限制,更多的来源于失去希望的恐慌——你会害怕你再也没有时间或机会体验你所没有体验过的事物,20岁时想学没有学的滑板,30岁时想爱不敢爱的人,40岁时想去没有去的环球旅行,所有一切你从未体验过只是幻想过的人生。

疾病、衰老、死亡,这些人生中的重要概念,当它们离我们还很遥远的时候,被隐藏在生活的重重背景之下,像是玻璃角落里一块模糊的印记;而当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得不去面对它们的时候,模糊的概念就变成了具体的实践,具有了生物学和哲学上的双重意义。

年轻究竟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更健康的身体、更充足的体力,它最美好的意义在于,你放眼望去,未来充斥着无限可能,你有无数的想法可以去实现,无数种生活可以去体验,似乎时间和精力永远挥霍不完。对于一个十几二十岁的人来讲,三十岁看起来都无比遥远,衰老和死亡作为一个理性概念更像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年轻、健康、生存似乎就是希望的代名词,而疾病、衰老、死亡则具有完全相反的含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告别,意味着希望的终止。

前面我讲过自己对抗各种焦虑的方式。一切的区别在于,不管是由于拖延、物质还是社交引起的焦虑,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而这个世界上必然有很多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就如疾病、衰老和死亡。人类是生命体,遵循自然法则,在物理学角度上,熵总是在增大的,从生到死就是一个从熵减到熵增的过程;在生物学角度上,生命的基本要求是新陈代谢,而自然的新陈代谢总有终止的一天。

所以,想要走出这些概念引起的焦虑是最困难的,如果一个人说他完全不害怕疾病、衰老或死亡,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真切感受过它们所带来的巨大阴影和威胁。面对一个你基本完全无法控制的概念,你能做的只有三点:认知、行动和接纳。也就是说,先去了解它对于你本身而言的含义,了解在这个命运的大框架下,什么事情是你能够做的,什么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对于可以做的事,努力去寻找改变的方法;对于无法改变的事物,努力去理解、包容和接纳。

拿衰老来讲,如何走出年龄的增长带来的焦虑?首先去理解衰老于我而言的含义,明白它是我终将踏上的人生旅程;然后立刻去行动,把自己对于未来的幻想变成现实——既然我的焦虑来自于对虚度时光的后悔、对未来生活的渴求,那么就去充分利用好自己年轻、健康时的每一天,去做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然后坦然地迎接衰老的来临——我一直没有注意的是,衰老也有其本身的价值。

就像《相约星期二》里,作者曾经和他身患重病时日无多的老教授讨论关于衰老的问题。

“这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是啊,我说,可如果变老是那么有价值的话,为什么人们总说,“啊,但愿我变得年轻。”你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

他笑了。“你知道这反映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几天前,我平平常常甚至略带兴奋地一步跨过了30岁的门槛。现在回想曾经对于30岁的恐慌和焦虑,我才明白,我一直为自己设置了错误的敌人:年龄原来只是属于我的一个部分,它客观地见证着我一切的颓废、停留或是努力向前的过程。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面对疾病或死亡所带来的焦虑呢?

《众病之王:癌症传》的开头引用了苏珊·桑塔格的一段话。

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要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人生在世,我们总是把乐看做理所当然,苦是不正常、需要竭力避免的;总是把健康看做理所当然,疾病降临于我是老天不开眼;总是把生看做理所当然,不愿意相信死亡终究会降临——即使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会死的。

过去的几年里,我经历过自己最低谷的时期;陪伴亲近的人经历过漫长的手术、化疗和恢复的过程;经历过突如其来的死亡冲击。我用了很久很久的时间寻找答案,尝试了各种各样自我开解的方法,才逐渐明白和接受,痛苦、疾病和死亡其实都是生活再正常不过的一个部分,这也是上天最公平的一点。

那么,反正人都是会老会死的,了解和接纳这一切的意义是什么呢?正因为我知道苦也是人生常态,才会更珍惜欢乐;知道总有衰败的那天,所以珍惜健康;知道总有面对死亡的那天,所以不敢再去浪费生命。面对命运,我只希望自己最终能够做到尼布尔爱之祷告的大师所说的那样,“上帝赋予了我接受所不能接受的事情的平静;改变所能够改变的事情的勇气和知晓差别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