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学系列之传习录之一百一十

 有而无限 2019-09-11

10  简化“知识”

【原典】

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引是圣学真血脉路。”

【译文】

先生对陆原静说:“你虽然年轻也要注解五经,志向也是在博学。可孔子教育人只担心人不能简易,他所说的也都是怎样化繁为简的方法,只是现在人喜好广博,好像孔子当年是教错了似的。”

先生说:“孔子从来不写他不清楚的事,颜回有不好的地方没有不自知的,这正是圣人之学的真正脉络。”

【解读】

简化“知识”使之变得直接易行是王阳明的重要思想,他认为,著述示人以形状大略,才是“质朴”纯真的表现,越是具有繁复的知识结构的学问就离“质”的境界越远,而孔子、颜回只写自己清楚和知道的东西,不至于让人产生误解,所以才成为圣学的真正脉络。

圣人教人只是一个简易工夫,即致良知,而后学往往好博大,反而失去圣学宗旨。

11  圣人之志

【原典】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汝中、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未立志。”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不觉悚汗。

【译文】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王汝中、钱德洪陪先生坐着。先生环顾大家说:“大家的学问长进不大,主要是由于没有立志。”

李侯璧站起来说:“我也愿意立志。”

先生说:“不能说你没立志,但你立的还不是一定要成为圣人的志。”

李侯璧回答说:“我愿意立一定要成为圣人的志。”

先生说:“你真有做圣人的志向,良知就需纯洁明亮。如果良知上还留有别的牵挂,就不是成为圣人的志向。”

钱德洪以前听先生说立圣人之志时,心里还不太服气,此时亲耳听到不觉悚然汗下。

【解读】

王阳明对弟子立志的要求非常严厉,在他那里,立志就是立为圣人之志。若弟子随便说些立志的话,阳明是会严厉责备的。在阳明门下之弟子,老实用功即可,不必逞嘴上之快,阳明对弟子们的心性修为清清楚楚,稍有言过其实,阳明就不客气地予以纠正。

良知人人皆有,圣人亦是人人可为,关键是立下为圣人之志,则良知澄明。

12  与物无对

【原典】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译文】

先生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人如果使内心的良知归复完全,无一丝缺陷,自然就会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

【解读】

“与物无对”的境界,是王阳明诚意论的最高追求和最终体现。在这个既是整体性的,又是创造产生性的乐境界中,既不是抽象普遍的“理”,也不是具体个别的“情”得到确认或扩张,而是包含、融合了理和情的天地生意被体认,被展现。把个体自我的心意提升、汇于无限的天地生意,是实现“乐”的关键。

13章 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

【原典】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译文】

有位朋友在静坐中有所领悟,于是跑去与先生探讨。

先生说:“以前我在滁州住时,见各位学生十分重视在知识见闻上辩论,嘴里说的耳朵里听的都不一样,不容易获得真知,因此就教他们静坐。过一段时间再检查他们的进境,还是很有些时效的。但时间一久,逐渐产生了喜静厌动、陷入枯槁的毛病。有的人专注于玄妙的解释和感觉,借以耸人听闻。因此,我近来只是说‘致良知’而不再提静坐冥想。理解了良知,任你去静处体悟、去事上磨炼都可以。良知的本体是无动无静的,这正是学问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从在滁州时到现在,我也反复比较对照琢磨了多少次了,发觉只有‘致良知’这三个字没有问题。这如同医生需要经过长期磨炼,方能了解人的病理。”

【解读】

王阳明早期曾以静坐教人收敛心神、以辅德行,但静坐久了,一般学子便易于流入谈玄说虚的神秘经验中,或是喜静厌动不务社会服务事业的缺点中。因此阳明中年以后对静坐活动便不再重视,而是直接提致良知的心理修养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