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史公最喜欢的皇帝

 江山携手 2019-09-12

太史公最喜欢的皇帝

   司马迁是西汉大历史学家,作为一代巨擎,他撰写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里面记述了很多帝王将相的故事,私下认为司马迁写得最好的就是刘邦,这也是作者最喜欢的皇帝。

   不对吧,或许有人会说了,刘邦可是一个流氓混混,这样的人作者厌恶还来不及,怎么能是司马迁最喜欢的人物。我先说说刘邦的黑历史:

   一是刘邦“生有异象”。据说,刘邦的母亲曾经在一个大水湖的旁边休息,梦与神龙交合生下刘邦。二是刘邦少小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游手好闲,结交社会闲散朋友,且好酒及色。三是说刘邦“弃子抛父”。一为楚汉相争时,刘邦彭城兵败,只身逃走,由于后面楚军追赶急迫,刘邦嫌车重太慢将两个孩子推下车去。二为一次项羽为了要挟刘邦,将刘邦的父亲抓去做人质,两军阵中项羽将刘父推至阵前,说:“你若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吃了,刘邦不为所动。四是说刘邦脸皮厚,喜好大言不惭。一次沛县县令好友吕公,为避仇携带家眷来到沛县投考朋友,城里众官吏前往祝贺,刘邦身无分文却在自己的贺柬上手书“贺钱万”,并不谦让,做了宴会的第一嘉宾。五是说刘邦为人倨傲,轻侮儒生。据可知的事例来看主要有他“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再就是书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时,刘邦的侍卫对郦食其说:“(刘邦)不喜欢儒生,许多头戴儒生帽子的人来见他,他就当众把这些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待郦食其获见刘邦时,“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你看这就是刘邦,哪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倒像是“无赖之徒,流氓天子”。

    不过我以为这恰恰是作者对刘邦的喜爱。

    其一,生有异象,恰恰说明刘邦称皇帝的合理性。因为是龙的儿子,所以刘邦才能当皇帝。

   其二,不事产业,才能交接天下英雄豪杰,如果一味循规蹈矩,自然是天子的顺民,如何做的了登高一呼的好汉。

   其三,楚汉相争中,刘邦“弃子抛父”也是事出有因,不如此别说赢不了天下,一味的儿女情长,连自己也早做了楚霸王的囚徒。霸王并不是善良之辈,坑杀秦兵也是狠心肠的。

   其四,不拘一格,居然当众把这些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不过当听到郦食其慷慨陈词天下大计时,又敬佩的五体投地,可谓知错就改。

   司马迁很喜欢刘邦,本身刘邦就是草莽天子,他身上有一股农民无产者的习气,而且又知人善任,能够把那么多英雄豪杰聚在自己门下,这个刘邦真的不同凡响。事实上史记里有很多记载赞美刘邦的句子:其曰:“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总体来说,取得最终成功前的刘邦是个老少皆宜的人,乡下人对他印象好,城里人对他印象好;基层干部对他印象好,楚国的高级干部对他印象好;自己的部下对他印象好,敌人阵营里的人对他印象也好;简直就是个万人迷。孟子说:君子之德如风,小民之德如草。刘邦一个人的作风,就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气。刘邦是什么作风?肯定不是现在人所认为的流氓作风、无赖作风,而是一种长者之风。什么是长者之风?当然少不了“仁而爱人,喜施”等特点,也少不了大度,公正,仗义,敢担戴等特质,少不了一有可能就让大家受益的禀性。早年刘邦欠了一大堆酒债,基本上就是充大爷请客用的,目的在于施惠于人。这种做法固然有慷他人之慨的嫌疑,但他不是恶意的。一旦出了纰漏,刘邦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一旦捅了娄子,刘邦是很愿意自责的。像押运民工进京劳役,一出发就发生了大批逃亡,刘邦就把剩下来没跑的也给放了,自己跟他们一道逃亡了。起义之初,没有人敢于出头干沛县反秦武装的首脑,刘邦也就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一重任。错误地处罚了萧何,刘邦立即向全国人民谢罪。估计刘邦生前,像这类事件非常多,如果将其一一记录在案,那是很容易就能做成汉高祖先进事迹汇编的。楚怀王心主持战秦大局时,就看中了刘邦的长者素质,让他收集陈胜、项梁残部扶义而西。看来,楚怀王也看出秦政之暴虐,需要用仁厚来纠正。他选择了刘邦,正是选择对了人。

   这就是刘邦,一个有担当有责任以天下为己任的有为之士,绝不是嗜杀成性的楚霸王所比拟的,一个人能让众多后来历史证明都是第一流智谋、豪杰之士追随。这本身就需要过人的魅力与才能。可见太史公心里有杆秤,最厉害的莫过于汉高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