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weimiao 2019-09-13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艺术通古今,致敬古圣先贤!

石鼓文是我国的石刻之祖,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总共有十个,因为外形像鼓所以被称为《石鼓文》。它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清代篆书大家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书:“石鼓文”字体的篆书,是基于石鼓文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融入他自己的书写笔意,其笔势风骨嶙峋又有石刻风致,确有那股强悍的霸主之气势。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中锋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郭赋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评论家、诗人、古文字研究学者,他诗、书、画、印,均有涉略,书法中,篆、隶、楷、行、草均擅,其中篆书和隶书最为擅长。他篆书早年学过《甲骨文》、《金文》,后学吴昌硕 临《石鼓文》,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郭赋林先生几十年深入研究古代文字,临了大量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峄山碑、等古代珍贵墨迹名帖,今天介绍的是他最近所书“石鼓文”字体篆书,宋苏轼的诗句条屏作品,可以说是他的 '复归正品'之作。郭赋林的篆书写出了石鼓文韵味,笔意;错落有致,相互呼应,阴阳融合,特征明显,但习篆之气也显而易见。这件篆书作品不同,结字方正,略有倚侧,用笔苍茫老道,不温不火,是一件很好的上乘之作。

郭赋林书 “石鼓文”字体“篆书”作品鉴赏-----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篆书 宋苏轼 诗词 12轴 尺寸 238x68

郭赋林 |  用《石鼓文》字体写宋词

郭赋林篆书 宋苏轼 诗词 12轴 尺寸 238x68

郭赋林 临《石鼓文》几十年如一日,深研细品、渗融变化,博通古今。他的篆书,貌似石鼓,但其体势已变,其下笔的烂漫恣肆,体势的跌宕起伏,险峻奇美;将石鼓文圆方结体,转变为长,形成气酣势奇的纵意。其线条笔划的遒劲凝炼、醇厚郁勃,骨力强劲,笔画粗细,对比鲜明;于拙朴古貌中显出新时代墨气,力透纸背,骨力苍劲;这是郭老师篆书最出新意之处。而其用笔的圆转精熟、刚柔并举,虚怀若谷,颇有书道境界,都在体现着一种篆书的古拙品质。篆书之墨韵越来越被学界及大众所接受,故篆书的创作应回归到在骨与肉的对立与统一中建立自己的风格。

郭赋林先生所作之篆书,毫无纤细柔弱之迹象,而是更加雄浑苍劲,自由自在,进入化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看大到了“郭赋林与 吴昌硕先辈的艺术追求,他们有共同的艺术语言,共同的文脉素养,共同的文化底蕴。”在郭老师的篆书作品中,如同黄河之水滚滚而来,滔滔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