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事业编制管理曾在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保障高校稳定发展方面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程的加快与市场化制度改革的全面深化,其弊端也日趋显露。 所以,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势在必行,小编列出了取消编制的理由: 1、高校教师事业编是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将大量的私立学校、教会学校收归国有,加强了教育控制权,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高校教师编制开始统一由国家管理。从历史演变来看, 《高等教育法》虽明确规定高校自成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依法自主办学,但教师的管理权限却始终掌控在政府手中。时至今日,我国虽逐步完成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但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机制却仍然没有建立,各种束缚高校与教师自由发展的计划性制度壁垒仍然广泛存在。 2、这是国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需求 编制内的教师因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而被认为是体制内的人。事实上,高校这种体制内外的制度性设置了人才的流动壁垒,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公平竞争,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管理利于激发人才流动的动力和活力,从而提升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这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需要 政校不分、学术与行政不分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饱受诟病的深层原因。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管理解决新矛盾的途径之一。 英美等国高校正是因为享有充分的高校教师管理权,在教师评聘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从而使得高校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教师管理制度、自由选择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高素质人才。 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却因行政化的教师编制管理,从而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人员定额与职务分配等方面受到诸多外部限制,严重束缚了高校的自主创新空间。 而且,当前我国高校有编制数量限制,导致出现了大量以人事代理和劳动合同方式工作的编制外教师,这些教师因同工不同酬的不公正待遇而消极倦怠,陷入恶性管理循环,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管理是现代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内在要求,无疑可为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旺盛生命力。 4、这是教师公平自由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依据是否有编制而将教师分为编制内教师和编制外教师,这在制度上损害了教师公平自由发展的客观基础。有观点认为取消教师编制将打破教师 “铁饭碗”,消弱教师社会地位,损害教师权益。 实质上,持有此观点者多是基于体制内教师的立场。编制本就是一种人为的制度性障碍,编制内教师因担忧机会成本过高而不敢向外流动,编制外教师因向往稳定的 “铁饭碗”而极力向内涌入。对体制内教师而言,编制虽是制度保护,但易造成滥竽充数、坐吃空饷的低效率问题,严重破坏了公平发展的氛围。 取消高校教师事业编制,不仅有利于给所有教师的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而且能够解决编外教师同工不同酬和发展机会不平等的现实问题。 文:湖北中公事业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