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很公平一件事情呢?原因很简单

 沧海一粟1951 2019-09-17
为什么说在古代科举制度是很公平一件事情呢?原因很简单

来源:张廖说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璀璨的古文明,通常人们认为古代最伟大的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但是还有部分认为古代第五大发明应该是科举制度,因为在古代,寒门学子想要出头只有参加很公平的科举制度,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那么科举制度是不是一场洗脑教育呢?除了公平以外还有哪些弊端呢。

在秦朝以前,关于如何选拔政治人才是采用的“世卿世禄制”,也就是说世袭罔替,父亲是什么官,孩子继位后就是什么官,父子在位期间皆享有封地内的领土治理权和赋税收入,到了秦国商鞅变法后,世袭罔替被废除,想要当官,武将必须有军功,文官得被推举有真材实料的才可进入庙堂。

汉朝以后,选官制度变为察举制和征辟制,主要是大臣举荐和考试,是一种从下往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作为普通的百姓而言,连书都读不起,更别说有大学问当官了。到了魏文帝的时候,选官制度又变成了九品中正法,就是朝廷有一批特殊官员,他们的职责就是按照人才的出身、品德然后划分为三六九等,放在适合的位置上。

隋朝后,正式设立了科举制,此后历朝历代皆作为考核本朝官员的方法,科举考试在古代而言,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寒门子弟而言,有了人生的终极追求(金榜题名),而且是比较公平的,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官宦子弟,所有人只有经过科举才能当官,科举制打破了人们以前依靠门阀才能当官的特殊方式,打破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科举制为了防止各种作弊,在宋朝后都会经过糊名和誊录,让主考官只能凭借文章优秀程度来评判好坏,所以说科举考试制度确实是非常公平的一件事情。

科举制度主要考的是经义、进士、法律、文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除此之外,科举考试重中之重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每个考生只有熟读儒家名著,才有机会跃过龙门,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下学子纷纷以儒家“忠君爱国”和“忠孝仁义礼智信”为立世之根本,让天下学子团结在一起,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洗脑教育。

想要金榜题名,首先得参加童生考试,然后在县府参加院试,院试及格后才是一名秀才,秀才已经享有部分权利了,不用服徭役,可以在官办书房学习,可以穿长衫,见到当地官员只需作揖就可以,然后去省城参加乡试,考中后就是举人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这个地步,要不范进能那么激动?)当了居人后才能参加国家级考试——会试,考中后才能参加皇帝监考的殿试,才能当上状元。

由此也不难看出,科举考试虽然公平,但还是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很多考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这对于社会发展并不是什么好事,近代西方都进行完工业革命了,我们的大清学子还在研究八股文和四书五经,这样鲜明的对比,恰恰暴露出科举制度的局限性,最后只能被历史无情的淘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