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19期:面动脉颈部走行和分支

 神外开颅手 2019-09-19

引 言

面动脉(facial artery)是颈外动脉的分支,也是面部主要供血动脉。面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后,在颈部走行一段,绕过下颌骨下方,再在面部走行。将面动脉的解剖分为颈部走行和面部走行两个部分来分别阐述。

往期文章回顾

一、面动脉概述

面动脉是颈外动脉向前发出的第三个分支,前两个分支分别是甲状腺上动脉和舌动脉。面动脉在舌动脉起始部远端,舌骨上方发自颈外动脉并向前上方走行。

面动脉先在颈部走行,在下颌角附近,咬肌前缘翻转向上,发出分支到达面部。面动脉主要供应下颌下腺、咬肌、下颌、颏下区,以及上唇和下唇、鼻部、脸颊等部位

头颈部动脉一览示意图,着重看面动脉及其主要分支(Standring, 2016)。

颈总动脉造影,侧位,显示颈外动脉相对于颈内动脉的走行,以及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面动脉(Bradac, 2011)。

选择性面动脉造影(Bradac, 2011)。显示腭升动脉(A),下颌下腺动脉(箭头),咬肌动脉(带点箭头),颏下动脉(s),远端的內眦动脉(小箭)。

二、面动脉颈部走行

面动脉在舌动脉起始部远端,舌骨上方发自颈外动脉并向前上方走行。面动脉位于茎突舌肌(styloglossus muscle)的外表面,与腭扁桃体仅由茎突舌肌和咽上缩肌(superiorconstric­tor muscle)相分隔。在下颌支内侧,面动脉弓型向上,在下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的后表面成沟。面动脉再向下弯曲,在下颌下腺的外侧沟,下颌下腺和翼内肌之间,上升至下颌骨的下表面。到达下颌骨的下表面后,面动脉弯曲向上,绕过下颌骨下缘,在咬肌前方,到达面部。

三、面动脉颈部分支

面动脉在颈部的分支主要有:腭升动脉(ascending palatine artery)、扁桃体支(tonsillarbranch)、颏下动脉(submental artery)和腺支(glandular branch)。

(一)腭升动脉

腭升动脉发自面动脉起始部附近发出,沿着颈部肌肉间隙,到达咽部侧方,再继续向上走向颅底。

腭升动脉在颈部分为两支(Standring, 2016)。一个分支供应软腭,与对侧同名动脉和上颌内动脉发出的腭降动脉(descending pala­tine branch)吻合。另一支供应扁桃体和咽鼓管,与扁桃体动脉和咽升动脉吻合。

腭升动脉的软腭支还可以有其他来源,包括来自脑膜副动脉、咽升动脉,或者直接来自颈外动脉。无论哪个来源,腭升动脉的软腭支走行接近软腭水平部时有一个明显的弯曲(Lasjaunias 2001)。

显示腭升动脉和面动脉扁桃体支走行的示意图(McCausland 2019)。

面动脉造影,侧位(Lasjaunias 2001)。腭升动脉(箭头)发自面动脉。面动脉主干环绕下颌骨下缘(弯箭)。

远端颈外动脉造影,侧位(Lasjaunias 2001)。脑膜副动脉(直箭)发出软腭支(箭头)。可见一支脑膜副动脉(双箭)发自颅外的脑膜中动脉。示脑膜副动脉的双起源。

咽升动脉造影,侧位(Lasjaunias 2001)。咽升动脉发出分支至软腭(箭头)。反向显影腭大动脉(小箭),脑膜副动脉(双箭)和腭升动脉残端(三箭)。

(二)面动脉扁桃体支

面动脉扁桃体支是腭扁桃体的主要的供血动脉。扁桃体支自面动脉发出后向上走行,进入扁桃体的下极,分布于扁桃体和舌后部的肌肉。扁桃体支有时发自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与腭升动脉的分支也有吻合。

腭扁桃体主要供血动脉示意图(Standring, 2016)。腭扁桃体主要供血动脉包括:来源于面动脉腭升动脉的扁桃体支,来源于上颌内动脉的腭降动脉,来源于舌动脉的舌背支,以及咽升动脉。

(三)颏下动脉

颏下动脉是面动脉最大的颈部分支,在下颌骨下方发自面动脉。颏下动脉供应表面的皮肤和肌肉,与舌动脉的舌下支、牙槽下动脉的下颌舌骨支有吻合。在面颊部,颏下动脉在下颌骨上方向上走行,分为浅支和深支,与下唇动脉和颏动脉吻合,供应脸颊和下唇。

颈部动脉和神经示意图,着重看颏下动脉的位置和走行(Standring, 2016)。

左侧外侧面观CTA,可见面动脉、颏下动脉、下唇动脉、上唇动脉(Furukawa 2013)。

CTA底面观,可见面动脉在下颌骨返折前的分支,可见颏下动脉的走行(Furukawa 2013)。

(四)面动脉腺支

面动脉腺支分为3-4支分支,主要向下走行,供应下颌下腺和邻近的淋巴结、肌肉和皮肤。

腭升动脉(箭头)和面动脉腺支(双箭)共干造影,侧位(Lasjaunias 2001)。

以一例面动脉内颗粒栓塞,闭塞了面动脉腺支,引起下颌下腺缺血的病例,来理解面动脉腺支的解剖。

Duncan等(Duncan 2004)报道了一例鼻衄的病人,有上颌内动脉远端分支和左侧面动脉分支的供血。在栓塞面动脉分支时,仅应用4F的造影管放置于面动脉的近端,注射颗粒栓塞,闭塞了下颌下腺的分支,引起了难以忍受的疼痛,考虑下颌下腺的缺血,最后手术切除下颌下腺后疼痛才得以缓解。

术前左侧面动脉超选造影,侧位,显示鼻腔供血(Duncan, 2004)

术前左侧面动脉造影,侧位,造影导管放置于面动脉近端,可见位于下颌角处的下颌下腺的染色(Duncan, 2004)。

术后造影,面动脉在下颌角远端闭塞,之前可见的下颌下腺染色消失(Duncan 2004)。

四、面动脉起源的变异

面动脉和舌动脉共干是常见的变异,这个从颈外动脉发出的共同的干称为舌面干(linguofacial trunk)。

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面动脉和舌动脉共干发自颈外动脉(Bradac, 2011)。

五、小结


1、

面动脉发自颈外动脉,舌动脉起始远端,向前上方走行。

2、

面动脉在颈部的分支主要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颏下动脉和面动脉腺支等。

3、

部分面动脉与舌动脉共干发出。

作者简介

赵沃华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

1996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2000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分别师从赵洪洋教授和朱贤立教授,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五年后,赴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做博士后研究,师从凌锋教授学习神经介入技术。2007年底回到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持脑血管病介入和手术工作。

主要从事脑和脊髓血管疾病介入和显微手术,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烟雾病、脑出血、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治疗。

学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抗衰老学会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毕业后教育委员会(CBNS)师资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秘书

六、参考文献
  • Bradac, G.(2011). Cerebral Angiography NormalAnatomy and Vascular Pathlogy. Berlin: Springer-Verlag.

  • Duncan, I. C.,Spiro, F. I., & van Staden, D. (2004). Acute ischemic sialadenitisfollowing facial artery embolization. CardiovascIntervent Radiol, 27(3), 300-302.

  • Furukawa, M.,Mathes, D. W., & Anzai, Y. (2013). Evaluation of the facial artery on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using 64-slice multi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 implications for facial reconstruction in plastic surgery. Plast Reconstr Surg, 131(3), 526-535.

  • Lasjaunias, P.,A., B., & ter Brugge, K. G. (2001). SurgicalNeuroangiography: Volume 1 Clinical Vascular Anatomy and Variations (2nded. Vol. 1): Springer.

  • McCausland, C.,& Suarez-Quintanilla, J. (2019). Anatomy, Head and Neck, Ascending PalatineArtery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LLC.

  • Standring, S.(2016). Gray’s Anatomy (41th ed.):Elsevi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